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成都落地时,天色已大晚,初春的细雨也正丝丝柔柔地下着。车窗外的成都已经湿了身,一副诱人的样子。我想,这样暧昧的夜色也许是在预示着我将与它发生点什么。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_第2张图片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_第3张图片

相信我,真正认识一座城市,是从去吃它最地道的早点开始的。

某东方烹饪学校和某国的整形医院是一路的,他们最大的本事就是任你千般姿态进去,出来时,都是同一副模样。东北人已经把水煮鱼做得炉火纯青了,成都的水煮鱼便没有了意义。还是得去吃顿早点,它藏着一座城市的气质。这就如同你可以把脸整成范冰冰,却无法把气质修炼成“爷”。

我在点餐的窗口前站了良久。收款的老先生眼镜卡鼻翼处,目光从眼镜之上渗出来,从容平静,没有半点催我的意思。这也不能怪我犹豫,谁叫成都人把一碗豆花做出了那么多的花样呢?这大概就是做豆花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大概就是吃豆花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特意点了这碗“冰碎豆花”,因为它是甜的。东北人在对待豆制品是该甜、还是该咸这个问题的上,始终如一,但这一点也不耽误我点一碗甜豆花。也许人生是苦的,所以甜味的敏感区在舌头的最前端,一入口,便有美妙滋味。像一次旅行,让人忘掉烦恼。

走出门时,收款的老先生依然在那里平静从容地坐着,看着他眼前的琐碎,宛如品尝一碗豆花的细腻。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_第4张图片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_第5张图片

有一种人,大概永远不会成为我的挚友。是的,我并不喜欢那种无论何时何地何情何况都要操一口普通话+书面用语的人。据说央视播音员走出直播间后也是南腔北调的,乡音方言,有时候,是一种情调;有时候,是一种情怀。

任何一座城市,它一百年前的样子大概都已经消失殆尽了,但它一千年前的腔调,一定还在。所以,对于一座城市,不仅要看,还要听。要听,还要会听,这样的腔调,不在饭店服务员的嘴里,不在出租车司机的嘴里,不在热情给你指路的路人嘴里,这样的腔调,往往在没有与你说话的人的嘴里。

比如,我从武侯祠出来叫滴滴去杜甫草堂,上了车正与司机师傅确定地点的时候,一个交警敲了敲车窗说:“快走撒。”都没来得及看一眼那交警是否高大帅气,我们就一溜烟跑掉了,但我学会了那句“快走撒”。

再比如我在逛浣花溪公园的时候,面对从未见过的一片茂密繁盛的竹林,正感慨老杜的“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身后就传来这样的的声音。可能是小孩子过于活泼了,跑得太快,妈妈怕他摔了,就吓唬他说:“不许乱跑,前边有大孬腐(老虎)。”

之后的一下午和一晚上,我都在不断地重复着“大孬腐”。

如果若干年后我得以交往一位成都人,我想我必定会跟他说“快走撒”和“大孬腐”,来炫耀我与成都其实是旧相识。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_第6张图片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_第7张图片

如果名胜是一座城市的眼眸,那最普通的街道就是这座城市的胳肢窝。

这样的街道跟这个比喻一样不入流,不过,得看你如何定义“流”。西汉时,曾把“儒”定为“流”,于是“墨、道、法”统统不入流了。后来,也就是庄、墨、韩非的文章也选入中学课本的那天,西汉时的这个做法就显得不入流了。如果你把《中学生必读的心灵美文》定义为“流”,那这个比喻,真的太不入流了。

不管入不入流,我还是要这样形容它,因为普通的街道里有一座城市最真实的温度和最原生的味道。这一点跟胳肢窝是一样的。这样的温度,或许是楼上阳台晾晒的衣物刚巧滴落一滴水在手背上的冰凉,或许是空调室外机里的浓浓热风吹在腿上的滚烫。至于味道,那大概就是临街的窗子飘出的葱姜爆锅的味道,冲且呛,却也撩人。

这样的街道,的确不够漂亮,甚至毛茸茸的,但从另一角度看,这种毛茸茸,也正是它的性感所在。换句话说,如果你止于一个人的眼眸,那你终究是匆匆过客罢了;但如果你探索过一个人的胳肢窝,那证明,你们已经拥有了彼此。我来一座城市,便是因为我的心里拥有它;我来一座城市,就希望它的心里拥有我。到一座城市,一定要去最普通的街道看一看。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_第8张图片

如果你觉得那首歌文艺,那么好吧,我是个文青;如果你觉得那首歌已经烂大街了,也罢,我就是个俗人。反正,回家之前的那个晚上我走在玉林路上,忽然就很伤感,也许就像赵雷唱的: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