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读、我来改(一): 《这三本书 带你走上2017年的写作新台阶》

        每天八小时,我以修改文书为主业;

        八小时之外,让我为你读文章、改文章。

        我的修订,不涉文采,只关语文和逻辑;

        今天,小试牛刀,

        希望能为写作者和读者,在写作和阅读的道路上,有所助益。

        我对写作者一直保有很高的敬意:思想与文字间的距离远比大脑到手的距离要远;有思想是一重境界,将思想准确清晰温暖的表达出来,已不是两重境界的简单叠加了。

        正如文章修改,自己改是一个角度,别人来改则是另一番天地。我无法望写作者项背,只是希望在修订写作者的文章中,强化我对语言和文章的理解,高效消化并汲取文章的营养。

        最后,我希望我的修订,并未对写作者造成冒犯;并可呈现给众多的读者另一种读文的方式。

说明:

1、所有斜体字皆为我的批注。

2、还有一些细微改动,因为无法直接体现为word文档中的“修订”模式,所以只能请有兴趣的细心的读者对照原文了。

3、除了对文章本身的修订,我偶尔也会随感而发,评论一下。


我来读、我来改(一)

原文名称:《这三本书带你走上2017年的写作新台阶

原文作者:作者苏听风

发布时间:2017.01.04 12:31

发布媒体:

新年伊始,上的小伙伴们都在写各种新年目标,其中最多的是读书目标和写作目标。在这半年来,我看到了许多优秀写作者的作品,也学习到很多关于阅读、写作的内容。

1、能找到这段话的主语吗(虽然我知道主语是谁)?

2、学习到----的内容:“学习内容”这一动宾搭配,虽然没错,但总觉得不够精准。因为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可以“阅读”、“体味”文章的内容,但“学习”到的,一定是比内容更进一步的东西,比如逻辑、思想、道理等等。

这些优秀作者无不是都有同一个特征:大量地阅读、模仿其它优秀的作者,从高人的书中学到更多的方法和技艺。毫不夸张的来说,写作作为一种输出方式,其前提是海量的输入。

1、这些优秀作者无不是都有同一个特征:作者本想用双重否定,但写出来后稍嫌混乱,“都有”和“同一个”属重复表达,“是”“有”皆为动词,可择一使用。因此本句建议改成:“无不具有同一个特征”。

2、鉴于后句所述并不夸张,因此建议将“毫不夸张的来说”删除。

我认为,跟着写作大师学写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以下三本书,足够开启你2017年的写作模式,也可以让你逐步跨上新台阶。

《写作这回事》作者:斯蒂芬·埃德温·金。

(此处如有本书的购买链接或者出版信息就更好了)

一、建造自己的写作工具箱。

工具箱的最上层是最常用素材:词汇。

不要粉饰词汇并特地去修改它,用词的第一条规则是用你想到的第一个词,只要这个词适宜并且生动即可。

在一本叫《刻意练习》的书里面,曾经提到过富兰克林训练自己写作的方法,第一步就是积累大量词汇。有了一定词汇量,写作时才可以才思泉涌。

1、“最常用的基本素材”:“最常用”和“基本”择一即可。

2、小标题为“建造自己的写作工具箱”,逻辑上这一小节应该将工具箱中的所有材料都描述一下,但本节只写了词汇,使人感觉有头无尾。

二、语法。少用或不被动语态和副词。

如果说一篇文章像是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的话,那么词汇就是珍珠,语法就是串起珍珠的绳子。(严格来讲,词法并不完全等同于语法,而且既然本文其他地方用的都是语法,此处还是将词法改成语法为宜)

语法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之一,正确的语法直接影响到一篇文章的质量。(语法无所谓好坏,只有正确与否的区别)

著名作家奥威尔也说过:能用主动语态时,绝不用被动语态。(此条规则更适用于英文写作,中文写作中倒不强求)

斯蒂芬·金指出:在写文章中,是作家扔出绳索,而不是“绳索被作家扔出”。

还有一点,少用副词。比如在对话中,不要过多添加他XX地说,直接写:他说。

三、多读、多写。

斯蒂芬·金说:阅读是一个作家生活和创作的核心。我很难相信那些很少阅读或根本不读的人竟然也打算写作。

读书可以在任何地方、时间进行。因为只有多阅读,才可以让写作变的容易上手。

多写。每天写作四到六小时,或者每天一定写一千字。

四、写什么。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似乎每天都很平常。但是无论如何,每天也都会不一样。写作就是找到这个不一样的部分。

史蒂芬.金在书中说:写什么?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说真话就行。结合自己对生活、友谊、爱情、以及工作的了解,让作品与众不同。

总之,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要多观察、多留心、多记录。

五、正确的描述。

我们有时候总会有这样的感受,对自己所见的事或人,不知该如何向另一个人描述。这就是不会描述的毛病。

写作中好的描述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好的描述通常由少数几个精心选择的细节构成,使你想描述的事物变的清晰、鲜明。

训练描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阅读优秀作品,吸引他人的精华知识。

1、“表达的事物”:应属动宾搭配不当,可改成“描述的事物”。

2:“吸引他人的精华知识”:又属动宾搭配不当。对于精华知识,我们可以用“吸收”这个动词。

六、创造丰富的人物形象。

前几天看到我喜欢的作家柏邦妮发微博说:“别让你的主角沦为你故事的主持人。有的主角不出彩,就是串戏,功能性的,负责介绍人物推动剧情,就像主持人一样,不是一个真正丰富的人物。”

史蒂芬.金在书中说,塑造人物形象说到底就两点:留心你周围真实人物的行为举止,然后把所见如实写出来。想想你生活中特别有个性的人,把他们的特点记下来,适合地用到你的写作当中去。

1、“适合地”:改成“适当地”。“适合”作为动词,不会因为加上了中文副词“后缀”“地”就变成了副词。

七、主题要明确。

我们小时候学语文时,常会被老师问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里所说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主题。也就是说,写一篇文章、创造一个故事,你总得表达点什么吧。要想让别人读出感受,有时候也就是你的主题。(此句说理不够充分:标题为“主题要明确”,但段落中只是表达了要“有”主题,并未对主题的明确以及怎样做到明确进行说明)

八、关上门写作。

著名英国作家伍尔夫曾经有一篇名为《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的文章,讲到女性在写作时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样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就不会被人打扰。

斯蒂芬·金指出,进入一个写作的空间,就得要有关上门的决心。“不写就这不出来”。专注是写作十分重要的部分。进入写作状态时,关上门、关掉手机以及所有可以打断你的外界设备。

我自己的做法是:每次写作前,都关掉我家的WIFI和手机信号。不写完规定的内容绝不离开座位。

1、“曾经有一篇名为《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的文章”:修改为更为简洁的版本“曾在《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的文章中写到:”

2、“不写就这不出来。”:作者此句应该是想表达“不写完就不出来”?

九、敞开门修改。

史蒂芬.金提倡的一个黄金修稿公式:“第二稿=第一稿-10%”(这是一家杂志的编辑在给他的退稿信中提的一条建议)

文章一定要在写完后,放上几天,再去修改。一定要删掉多余的部分(可有可无时,直接删除),可以把手稿拿给少量的人读,看看读者的反应。总之,一定要修改。

十、有规律有计划地写作。

村上春树每天早上起来写作,写到中午停止。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海明威经常站着写作,他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这些伟大的作家,在写作时,都有自己固定的习惯和规律,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写作有一种仪式感,并且养成自己的写作习惯。

�*�ʂR� �l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来读、我来改(一): 《这三本书 带你走上2017年的写作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