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当年真面貌,图入生绡属偶然
1773年,意大利人潘廷章来到紫禁城,让52岁的乾隆多少有些高兴。过去的几年里,乾隆的老熟人意大利人郎世宁于1766年病逝,号称画像能曲尽帝意的法国人王致诚于1768年病逝,最后零落的捷克画师艾启蒙在1769年中风,让爱用西洋画法画像的乾隆十分失落。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推荐了潘廷章,说他善喜容,人物,山水,了解乾隆的蒋友仁特别把喜容,人物放 在山水前。见到潘廷章进献的作品后的第二天,乾隆立刻下旨让潘廷章在启祥宫行走,并在潘廷章进宫的当天,就让潘廷章画像。热爱自拍的人一定会理解乾隆当时的心情吧。
乾隆到底长什么样?郑少秋,张铁林,张国立 ,霍建华还是聂远?历史上记载不多,只有 《清高宗实录》里单薄的几句话,“生而神灵,天挺奇表。殊庭方广,隆准颀身,发音铿洪,举步岳重,规度恢远,嶷然拔萃”。30多个字,说了跟没说一样,翻来覆去的就是说皇帝长的好,一点儿毛病挑不出来。
好在乾隆是个爱画像(自拍)和写诗(点赞)的皇帝,留下了不少图文。乾隆的画像多到2012年故宫博物院居然就乾隆皇帝肖像画可以办个专题展。这里选几张清楚的乾隆的图影,虚虚实实中让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这个霸屏的皇帝,当初是如何从一个少年变成个十全的老人。
《弘历采芝图轴》,局部,雍正十二年(1734 年),图上有两人,皆着汉装,一个青年,一个少年,两个人脸型相貌相似。仔细看,他们的长相和后来乾隆的标准像“朝服像”非常接近。图中弘历题诗落款“长春居士自题”。 乾隆即位前,参加雍正在圆明园九州清宴别室召开的一场法会,其间被雍正赐“长春居士”。
当时还是宝亲王的弘历,还照例写了首诗。其中的“谁识当年真面貌,图入生绡属偶然。”就是说画中的青年和少年都是乾隆本人,一是年轻的时候,一个是年少的时候。图大致绘于雍正十二年(1734 年)左右,当时的弘历大约二十三四岁。这是弘历成为乾隆前的一个早期画像。
《乾隆皇帝朝服像》,雍正十三年(1735年),弘历即位。这种朝服像是乾隆的“标准像”。刚刚登基的他,瓜子脸,眉清目秀,年轻自信。不过就算他如何的踌躇满志,也绝想不到两百多年后,自己的十全武功无人提及,而和老婆们的鸡飞狗跳会在亿万人面前不断上演。
《心写治平》图卷(又称《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局部,乾隆元年(1736年),为郎世宁所绘。画卷由右向左展开,依次是乾隆和他的皇后以及十一位妃嫔的半身画像,画上乾隆头着冬季服冠。
《乾隆大阅图》局部,乾隆四年(1739年),画上是乾隆于京郊南苑举行阅兵式时的情景,是少数乾隆画像中写实风格浓烈的作品,此画虽然没有作者款识,但明显的油画风格可确认是郎世宁的盛年佳作。画上的乾隆29岁,十九年后,已是中年的乾隆重看此像,自忧自怨的感叹“白发相看疑是谁”。
《乾隆皇帝洗象图》,局部,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受三世章嘉活佛的影响,笃信佛教,将自己比喻成佛教中菩萨的化身。画中乾隆扮作普贤菩萨模样,目视着众人清洗自己的坐骑大象。
《乾隆帝及妃威弧获鹿图》,局部,估计为乾隆二十几年所绘。画中的乾隆皇帝骑马在前, 身后皇妃骑马将羽箭奉上,朋友圈秀恩爱,夫唱妇随。有专家通过所绘皇妃年的过发式与衣服花纹及面部特征判断,这个皇妃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西域的容妃,也即传说中的香妃。
《乾隆皇帝大阅图》,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在南苑检阅八旗,此次大阅正值清军与西域的霍集占兄弟交战,作画展示军威。
乾隆四十五年,朝鲜使团中的朴仲美在承德见到了乾隆,在他的《热河日记》中写到:“(乾隆)方面,白皙,而微带黄气,须髯半白,貌若六十。”
《乾隆皇帝一箭双鹿图》,估计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因为没有年款,但据说乾隆71岁高龄时还曾一箭射倒双鹿,这画就是表现的这个场景。画上的乾隆皇帝已经有些发福,乾隆原先的瓜子脸变成了方脸(面)。
《乾隆皇帝朝服像》,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乾隆皇帝八十岁留影纪念。
《乾隆皇帝朝服像》,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已经86岁,成了太上皇帝,这时再看自己年轻时的画像,会有什么感想,那个24岁青年的梦想伟业是不是已经实现了。
几张中年的乾隆
《乾隆皇帝写字像》,乾隆帝身着汉服,一手拈须,一手执笔。
《弘历鉴古图轴》又名《是一是二图》,上有乾隆皇帝御题:“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长春书屋偶笔。”画中乾隆身着汉装,身后的屏风上,挂着一幅神情衣着与其完全一致的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幅宋人册页,画中文士背后挂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因为主人公在画中出现了两次,所以这类画像又叫“二我图”。这里,换成了乾隆自己的头像,将宋画中点缀的器物易成宫中旧藏。乾隆是真的喜欢这么玩儿,画了三次,故宫博物院就有三个版本,每一个版本上都有乾隆的题字“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
别看乾隆外套,汉服,cosplay换的多,根据清内务府档案,乾隆一年才换28 件里衣,平均每件里衣能穿差不多两个星期,自行脑补一下乾隆的个人卫生。
说了这么多,上面这些画都是经过宫廷画师官修PS过的。1793年9月14日,乾隆在热河行宫接见了英国使臣马嘎尔尼,使团里的画家亚历山大速写了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了英国人眼里,未经修饰的这位82岁的十全老人。
速写的正面象
速写
盛装的一身粉色的马嘎尔尼,在大清官员眼里跟耍把式,唱戏的差不多。
乾隆接见马嘎尔尼,马嘎尔尼单腿下跪,敬上英皇乔治三世赠的珠宝盒,乾隆还礼玉如意。当时马嘎尔尼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亏了,这玩意儿不如咱送哪值钱, “it does not appear in itself to be of any great value” 。
同行的英国人安德森描述,乾隆皮肤还算白,有点鹰钩鼻(画像中看不出来),关键是乾隆身高估计有5英尺10英寸,1米78。题外话,有人说如果当时英国人通融点,磕个头,没准中英会有所突破或着改善,那么来看看后来的荷兰人。1795年1 月,荷兰铁俊甫使团进京,见到了乾隆,比英国人懂事,三叩九拜,乾隆高兴,带荷兰人到圆明园玩了一个多月。尽管荷兰人又磕头,又说好话,结果也就比英国人多吃了几顿好吃的,此外没有任何结果。
荷兰人记载,说乾隆穿个黑皮袍子,身板挺直,80多岁走路不用拐杖,不用扶,身量比一般人高。
看来乾隆是个高个,问题来了,现在故宫有保存完好的几件乾隆龙袍,长在144厘米到145厘米之间。龙袍要盖住脚面,在中间腰处还要扎一下,这样加上头长,估算乾隆大约身高165厘米,至多170厘米。
康熙和雍正的身高还可以,大清皇帝身高在乾隆后,一路低开,看来魏璎珞的个子不会太高,嘉庆和道光个子都不高,一米六多。大清的国运就落在魏璎珞头上。
令妃的个子应该不算太高,这是乾隆二十五年的画像,旁边前排左起第一为令妃,当时已经是贵妃,旁边高个的据说是舒妃,个子可能比乾隆还高。画上的令贵妃正怀孕,怀的就是嘉庆,道光的爹。
道光每年都在在圆明园贤良门看武状元考试,因为个子相对矮,前面的拱桥有些高挡住了视线,射箭时,道光为了看靶心,要不停伸脖子,探头,形象大打折扣,据说就有胆大的宫女、太监、大臣背后议论。忍了你很久的道光一气之下,忍无可忍下令把拱桥拆了改平桥。要知道,道光抠门,吃个鸡蛋都算计,这么个工程,道光下了多大的决心。
拱桥是雍正仿造故宫金水桥修的,钦天监和礼部官员苦劝道光,说拆桥会坏了风水和礼制,关乎大清国运。甚至有的大臣说拆了桥,圆明园二十年后就不保了。唯物主义者道光还是拆了桥。这一年是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圆明园被烧。都怪魏璎珞。
大清要说论身高,还要看李鸿章,身高一米八多,穿上靴子一米九。很多外国政要都诧异于李鸿章的身材。李鸿章办洋务外交还是有先天的优势,比伊藤博文一米六,气势上就胜人一头。
身高这笔糊涂账先不管,看看乾隆在这么多影视和自拍里,没有一张带眼镜的,真的假的?乾隆他爸雍正可是个近视眼,有35副眼镜,眼镜不离身,雍正要求每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就要换一次眼镜。还拿眼镜赏赐大臣,在云贵总督高其倬请安折上批谕说:“赐你眼镜两个,不知可否对眼?” 大臣能怎么说,只有说我很对眼。
乾隆一直不带眼镜。并以此为荣。乾隆45岁以后,左耳听力下降,65岁后左眼视力下降,甚至到了70岁,看字都有些费力了,乾隆还就是不带眼镜,说“我兹逮古稀,从弗此无物凭”。谁知乾隆五十六年,八十岁的乾隆考翰林,其中的诗就以眼镜命题。乾隆自己从不带眼镜,考试却用眼睛出题。侍讲学士集林着了道儿,成绩不如等,被革职了,都是套路。
难道乾隆对西洋事物很抵触吗?其实乾隆对西洋事物很感兴趣,他曾和法国传教士蒋友仁谈过牛顿,还让蒋友仁讲解空气的性质,让蒋友仁把进献的验气筒拆解,询问活塞和阀门的作用,亲自将验气筒重命名为活气筒。乾隆十分喜欢活气筒,对于用气压水银柱演示的空气弹性和膨胀的试验乐此不彼,还组织后宫的嫔妃学习观看试验。
如今无数的清宫戏里看不到这些,二百年后,大家还是更喜欢乾隆老婆们的宫斗。可惜魏璎珞没有解微积分,如懿也没有和乾隆一块儿作力学实验,那样又该会怎样的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