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VS生物本能

昨天看到物种大灭绝的话题大发感慨,主要的观点是人类破坏了已有的生物链条,由此带来了恶果。

今天偶然看了朋友推荐了一个纪录片《The Hunt》,产生了某些微妙的情绪,于是话题继续。《The Hunt》这部纪录片由BBC拍摄,配乐和画面都足够动人,音乐中的辽阔悠远和悲悯给人在看《权力的游戏》的感觉,解说词又充满了英式的优雅。

第一句解说词是这样的: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斗争,与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一样。赌注奇高务必,对双方而言,都事关生死。”

猎豹姿态优雅,藏匿在草丛、树林和沟渠之中,只为在最小范围内一击即中。被捕食者也有自己的生存本领。羚羊耳聪鼻灵,即使危险不在视线之内,信号也能被它们捕捉到。每一只花豹的奔跑和羚羊的逃匿都是生死较量,它们为了生存几乎是用尽了全力。

当有了这种感觉之后,突然对单个的物种少了一些原来有的廉价同情。每一方都在为生存而战,自然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因为即使是捕食者,也有九成小豹子活不到两岁,有六分之五的捕猎会失败。

极少数成功的捕猎其实就发生在被捕猎者的视线范围内。所有的羚牛静静看着野狗撕扯力竭而亡的同伴,它们只是注视。羚牛群体也没有任何的举动去主动对抗或解救被捕猎的个体。猎豹追捕那只可怜的小鹿时,鹿群也在不远处。它们静静地看着,竖起耳朵听,也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动静。这都是生物的本能。遗传的价值和族群的利益远远高于个体的价值。

人类曾经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每一天都是生存,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养活自己。因为文明的出现,让人类一点点摆脱了在食物链上的被动。除了生存,人类有能力开始生活,甚至思考形而上问题。社会性动物都会保护幼崽,但人类还保护老人和病弱,人类有能力和意愿去营救危险中的同伴。这都是超出生物本能的东西,所以值得去歌颂讴歌。

人类还有能力去让个体发展自己的个性。即使这种个性不符合主流的群体判断观点,少数派有发声自由,他们能够表达自己。在各类文学和影视作品里,群体利益和个体自由的关系是永恒的话题。这是物种的自觉性,是文明发展和本能之间的撕扯。人类对个体的价值认同,也早已超脱了生理层次。遗传价值已经不是评判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唯一标准,甚至已经不是标准之一。对社会和文明的贡献成了一个个体获得尊重的最重要因素。这与其他物种相比,已经走得太远。

文明的另一面可能是陈腐与固化。某些时刻,我甚至会想,各类社会心理疾病的蔓延是不是可以说是生物本能逐渐消失的结果呢。历史上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征服,可能就是因为落后文明保留了更多的进攻性和动物本能吧。这个时候生物本能会成文明新的生命力来源,因为野蛮民族从身体上征服了先进文明,但必然从文化上被先进文明所吸引感召。被文明化的民族因此为原有文明注入新的血液和基因。不过,本身具备有强大文化自信的落后文明可能让文明人胆战不已——他们身上有强烈的动物本能,又对自身文化有强烈的认同,带来的是双重碾压。

这部纪录片很容易让人想起杰克·伦敦的书。《旷野的呼唤》和《生命的价值》,我很容易理解它的流行,满溢于纸上的生物本能唤醒了隐藏在基因深处的东西。毫无疑问,只剩本能时,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但完全丧失了本能的人,大概也让人爱不起来吧。

超脱出食物链进化出了高超的文明不成为人类去灭绝伤害其他物种的原因。今天,人类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的名目很多。仔细深究,这些项目保护的都是在系统性风险面前毫无抵抗力的人类自己。这是新背景下物种的生存策略,希望人类这一次也能足够远视。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明VS生物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