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用”,你就没用

“If you saw information the way you saw food, what would you do differently?”By JPRangaswami.

“如果从看待食物的角度看待信息,你对待它的方式会有何不同?”这是JPRangswmi提出的很独特的观点,看到后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JPRangaswami是出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书香门第,父亲和祖父都曾是媒体记者,目前是云计算公司Salesforce.Inc的首席技术总监,当然他的名片还有很多,比如:演讲家、经济学家、财经记者、信息技术创新者。但尽管有这么多标签,JPRangaswami的工作和生活的核心是围绕“信息”这个主题。

 除了这个想法本身让我极度兴奋之外,引发我深度思考的另一个原因是源于自己一年前的一段健身经历:我一直很瘦,170的身高体重却一直徘徊在54kg左右,是属于典型的白吃。为了摆脱白痴这个愚蠢的称号,我真的不想做个没用的人,在大二立下成为125斤肌肉男后来被众多朋友嘲笑的目标,开始去健身房试图增重。大概经历是:每天训练1小时(超过1小时消耗过量会减体重),休息48个小时也就两天去一次,每天吃6顿:米饭馒头燕麦,8个鸡蛋白,鸡腿,鱼,牛奶,维生素片。健身增重的科学逻辑是:训练刺激消耗肌肉纤维,机体被刺激后产生生长激素,补充组装肌肉的各个成分:蛋白+能量+微量元素+充足的睡眠(8小时),肌肉纤维在睡眠休息的过程中不断修复,由于营养是过量的,肌纤维就会超量恢复,肌肉块也就增粗了。由于我学生物,因此深邃健身理论的本质,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合理的健身饮食计划后,大概3个月我就长了10斤,5个月后体重达到了123,注意长的都是有脾气的肌肉。这是很神奇的体验,我想用amazing这个词,如此快速的增重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如果遵循机体的运转规律,合理的计划,就会获得相应的超高效率的回报。JPRangaswami关于“信息就是食物”的提问让我产生了另一个思考就是:如果人们阅读、学校学习等方式的本质是攫取信息,如何快速高效地吸收信息?结合我健身计划的各个方面来剖析这个问题,似乎能给出不错的答案。

 首先列出一些信息与食物对应的概念以方便理解及后面的论述:

1、食材VS信息原材料:各种各样的食材,从主食大米、面粉,到肉类,再甚至到蔬菜水果,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可以是食材,丰富的食材有着各种不同的功能:主食提供能量,肉类提供蛋白质,蔬菜水果提供维生素。信息也是,从新闻、事物的发展规律,某一学科的客观理论,到人的经历与体验,甚至于人的感受以及想法,各种抽象的或不抽象的东西都可以归为信息的材料;就某个专业领域的信息而言,应该也有属于这个专业“供能的主食”、供“蛋白的信息”,以及供“维生素的蔬菜”。

2、烹饪VS信息加工:烹饪的方式多样:煎、煮、蒸、吵、焖各种方式,同样的食材,用不同的调料,不同的烹饪方式,会呈现不一样的味道,出色地加工会增加食客的食欲甚至食量,但值得提醒的是食材本质的营养不会有大的改变,一个鸡蛋烹饪方式让它再香美,它也只是一个鸡蛋营养。信息加工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写作、视频,演讲,访谈等等,写作以文字呈现: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增加信息的趣味性、丰富的比喻增加信息易读性、充满逻辑的描述增加信息的可理解性;视频以画面呈现:现场直播记录增加其真实性,深度的纪录片增加其权威性,优美的画面的电影增加情感性;演讲以口头表达呈现: 慷慨激昂、抑扬顿挫的陈词增加信息的层次性,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增加信息的趣味性,逻辑清晰的表达增加信息的可理解性。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会增加信息接受者的接受意愿以及接收程度,这个其实很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的本身的内容并不会有大的本质的变化。

3、吃及消化VS信息接收与消化:一、吃:吃涉及到很多问题,偏好,食欲,食量:偏好就是有特别喜欢的食物也有不喜欢的,甚至有特别挑食的;食欲:食物本身可能因为色泽、味道比如太咸、以及食客本身的心情及机体的状态比如胃的状态,这些都影响着食欲,食欲天生强的有,也存在厌食症;食量:每个人的食量都不一样,有的人食量大,但有的人食量很小,食量上过多暴饮暴食过少厌食挑食都会带来很多问题甚至疾病;信息接受也涉及这三个问题:对信息的偏好、接受信息的意愿、能接受信息的量;信息的偏好:有的人偏爱新闻,有的人偏爱文学,有的人偏爱哲学,有的人爱好广什么都喜欢,当然也有人什么都无感都不喜欢的“挑食厌食症患者”;接受信息的意愿:信息本身的呈现形式、接受者本身的身体状态以及类似“胃”的脑袋的精神状态,都时刻影响着接受意愿,这种“信息食欲”因人而异。接受信息的量:信息接受过少会木讷不前,但接受过多就会混乱“消化不良”。二、消化:消化主要是消化能力的问题,粪便中一般都会有营养残留,但这个量与个人的消化能力强弱有较大偏差,消化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有拉稀、消化不良等。信息也面临着消化的问题,消化功能的本质是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有的人筛选能力强,可能大家都是看同一本书同一个信息材料,但他就是能吸收比你多的“营养”。而很多时候,有的人,大多看了都拉掉了!另外,脑袋像消化系统一样,有一个适合的“8分饱”,如果“暴饮暴食”,想胃一样,也会出现消化不良等严重的问题。

4、营养的利用VS信息的再加工:就饮食而言,消化吸收进入机体后还有一个利用的问题,同样是吃,有的人吃了之后长的是肌肉,但有的人吃了之后却储存为了脂肪。还有,类似维生素这种营养元素,一个人吸收的量利用量是固定的,过量的吃即使消化吸收了也会通过肾脏代谢从尿液中排除。信息的再加工: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就是即使你接受信息的量足够大,但如果仅仅只是储存起来,形成“脂肪”并没有太多作用,甚至会在行动中成为“累赘”。

在信息接受和信息利用上,怎样才能达到像我在健身房那样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将大量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充分有效的利用加工成有效的“肌肉”呢?我想,这个问题才是值得深究的,毕竟它上升到了解决方案的层面。下面上干货:

 从信息原材料选择方面:一开始就要选择优质、全面的原材料;首先,信息材料本身的质量如何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网络信息泛滥,图书出版泛滥的时代,一定要保持理性花时间去筛选出优质的信息,这些时间是值得的;这不是一个信息匮乏的时代,而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你不去主动有选择性的消费信息,那么你就被信息消费,你的所有时间就会不知不觉被它暴殄天物式的消耗掉,而你却全然不知,这非常可怕!举例说明:比如我现在不会轻易去看一本书,除非以各种方式见到了至少3次以上,然后也不会马上购买,会到豆瓣阅读里看评分,看别人写的评论,充分了解后,觉得是我的菜我才会买才会去看。其次,信息材料的全面性,生长激素+能量+蛋白+维生素=肌肉,这个物质公式,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影响肌肉生长的效率,也就是如果想达到最后信息利用最优化,那么在信息上“维生素”这种看似少量的东西,少了就影响全局。所以,信息选择的全面性也很重要。至于在某个特定的领域,“维生素”具体是什么,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如果真让我试着回答,我可能会把它归结为是理念以及创造性思维吧!这不一定对)

选择信息呈现形式方面:选自己喜欢的呈现形式,首先要保证对信息的“食欲”很重要,当然,各种形式通吃那最好不过。喜欢看书就看书去,喜欢看视频就看视频去,喜欢演讲就听演讲去,喜欢纪录片就纪录片,喜欢新闻就新闻………以自己喜欢的呈现形式能保证持续性。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给信息原材料添彩,增加的调料,尽管没有改变原料营养的本质,但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原材料,也就会降低你的接受效率,大概是这样:本来你吃一个整茶叶蛋大概一分钟搞定,但厨师现在把它做成了一大碗热乎乎地鸡蛋汤,你可能要10分钟甚至更久才能搞定它,但营养的本质没变,这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效率低下方式,如果那天就是食欲不好那这种方式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该是:对信息“食欲”很强、很渴望、很饥饿的时候,吃接近原材料也会觉得香的时候,直接上原材料茶叶蛋,如果状态不好,“食欲”不强,就上美味汤。举例:欲望强烈发自内心的极度就直接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著去,今天失恋了,心情不好,没心情看书,那就去爱奇艺看高清电影吧!(VIP有点小贵)。当然,这两者的区别该是显而易见的吧!

信息的接受与消化方面:适量接收,做到充分吸收,如果量少,加大“消耗”,谨防过量,拉稀nothing!为什么接受要适量?因为信息接受太多,脑袋也会不灵,比如让你连续一周只吃麦当劳的鸡腿不间断,注意是不间断,我想肯定会再也不碰它了,下次见了准是妊娠反应想吐。一定注意,脑袋也是有容量的,就像健身也需要休息48小时一样,盲目地完美计划想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每一秒,这是看似理论可行但实际不可实现的乌托邦梦想,脑袋需要休息,需要时间去消化。如果信息“食量”太少,但又就是吃不进,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加“消耗”,锻炼的方式具体就是实实在在去认真做某个领域的某件事,做着做着发现“体力不支”,“饿了”自然就会努力“吃”,进行新信息的接受。对信息消化能力上的问题,这个可能需要去培养,试着学会快速将“甘蔗”里的糖分汲取出的能力,你要问我,我还真不知道。看完一本书,或者某个信息材料,写给综合但又简短的总结会是中不错的方式,至少我一直在用这种方式。毕竟,充分吸收了才是真,吃了全拉了除了嘴巴享受了又有什么实质的进展和意义呢?很喜欢赖世雄老师的一句话:“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最后到信息加工这个关键环节上了:“你没用,你就没用!”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很抱歉不知道原始出处)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其实是最核心的最关键的问题,因为这决定着信息接受后最后是否产生了相应的价值,如果吸收了营养,但都变成了傻乎乎的脂肪,有效性又何在?信息通过吸收之后如果并没有经过有效的再加工,那么即使吸收了也是没有太多意义的,这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记忆比赛中的记忆天才最终默默无闻的原因?知识累积简单地堆砌并不会产生能量和价值,形成了“肌肉”才会释放力量,这也是深刻解释了书呆子悲剧的本质原因。至于如何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方式,我无法一一给出答案,但是一定要带着“用起来”的思维去对待接受到的信息。实话其实是,真正做事实的人,一定会面临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自然会驱动着你把这些接受到的信息利用起来。肌肉在健身房流汗后,吸收的营养自然会被它滴水不漏的消耗并充分利用!

如果信息是食物,而你又想成为“肌肉男”,“饮食”和“训练”的计划都合理了,“肌肉男”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走!吃饱饭!健身去!

最后,感谢JPRrangaswami提出的伟大问题,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曾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By小松

                                      2014/6/25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没用”,你就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