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悉产品
刚来公司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熟悉产品。刚开始根本不知道如何熟悉产品,以为就是看看网站,熟悉下网站包含的各个功能,看看有哪些用得不舒服的地方。可是熟悉了一周后还是会被问得答不上来,才知道熟悉产品的大致流程。
熟悉产品,就是对产品做一次全面的体验分析,首先要了解产品是做什么的,也就是要看产品的核心功能,将产品的核心流程走一遍看看是否合理,核心流程走完后再看各小功能及页面布局和交互。
熟悉产品变化比较大的是从知其然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考虑的比较多了,需要分析用户、分析竞品、分析产品定位。
比如分析我们的购物车为什么不同的仓会分成不同的订单?为什么不登录也可以添加购物车?这些如果不与同类商品相比较可能根本发现不了,也不知道其优劣。
通过分析用户,就容易发现用户习惯先将所有想要的商品加入购物车,最后再登陆购买,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万一用户不是立即想购买,为了方便以后买,最后添加完了忘记登陆了,过几天想买的时候就会发现白添加到购物车了。
看功能当然也要看竞品,否则就容易出现看什么都是对的,不比较就发现不了自己产品功能的好或坏。不仅要知道功能好坏,还要考虑好的功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不好的功能为什么不好,有什么优化方案吗?现在想出的方案是最优的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
(2)需求分析
接下来做的就是需求分析并写需求文档。由于来之前产品已经存在了,并已经基本成型了。需求分析主要是针对产品迭代时功能体验优化和新功能的添加。
刚开始做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分析就看竞品,也因此出过比较明显的问题。例如经常看到同类产品有个新功能而我们没有,就想添加,理由就是别人的产品都这么做,现在想想当时可是真的太不专业了。
现在考虑如果做需求分析前会首先分析当前产品所处的阶段,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拿我们的产品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产品成长期的初级阶段,当前产品的主要任务就是大量引流,提高PV和UV等。
所以,做需求分析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个优化或者功能适不适合现在的阶段做,一旦做完上线后能不能促进用户的注册并购买等。如果以上两个经过分析都适合,就要考虑如果做了对产品有没有什么坏的影响,权衡利弊可以做后就要看下竞品,同类产品中有没有类似的做法,他们的做法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这些都可以为自己做优化时提供思路。
一切都考虑好了后就要看下实施难度和开发排期了。这个功能好,但不一定现在必须做,最后做好产品的优先级排列,做好开发排期。
然后是文档的撰写,写需求文档就要考虑如何能将前面要做的功能清清楚楚的展现给开发和测试人员。
刚开始写需求文档特别想找个模板来模仿一下,现在看来,需求文档并不需要局限于形式,只要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路就可以了。
一般写文档就是用word文字描述功能加上用axure搭配效果图的方式,如果功能比较复杂会使用Visio画流程图,以便开发和测试能更加清楚明白的看懂需求。现在好多人更多的是在原型上直接写注释的方式,或者用PPT,都可以学习着做一下。
开始总是纠结于原型图怎么画,当时工具用的不怎么熟悉,就特别想学好,想做出高保真原型,后来懂得了基本操作了,加上工作上的经历让我明白,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工具只是个辅助,只要懂得如何用就好,无需纠结怎么做更美观。现在画原型反而觉得最好只画线框图,配色都不要做,避免影响UI的思路,交互什么的写清楚即可,无需做上去。
(3)业余拓展
做产品要具备三项核心能力:
1) 发现需求
2) 管理需求
3) 设计完整的方案满足需求
这三点看着非常简单,也应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但要做好这三点其实并不简单。
发现需求包含获得灵感和深挖需求者亮点。就需要经常获取信息,留意各种各样与产品有关的信息。深度挖掘要求能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管理需求要懂得判断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该先做,什么事情该后做。上面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设计完整方案满足需求就需要尽可能考虑全面,将利弊考虑清楚,减少不可控因素,周期上预留点时间,为可能的问题想备选方案。
除以上核心功能外,网上提到产品经理都会讲到一些通用能力,例如: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执行力、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还要懂运营、技术、交互、设计等。
总之,做产品需要的是通才而不是专才,要求什么都懂一点,这就需要产品经理在日常中要不断的积累学习。
小结:这三个多月来我理解的做产品可以从输入、过滤、输出三个方面来讲。
输入就是产品经理获取外界信息;过滤就是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剔除对自身发展没有用的信息;输出就是将自己的灵感和思路整理成文字或产品。
产品新人输入多、过滤少、输出少。
进阶产品输入多、过滤多、输出少。
产品大牛 输入多、过滤多、输出多。
我现在所处的状态就是大量的输入,很少过滤,很少输出。
如果大家对我的文章感兴趣,可以添加我的公众号:产品经理从菜鸟到高手 (PM-zxby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