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你的孩子好吗?【教育征文】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肯定会嗤之以鼻:哼,我不对我孩子好,难道你会对我孩子好?朋友们,请不要介意,我这里说的好,不是对孩子物质和生活上的好,而是对孩子精神和心理上的好。

当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她)们已脱离了母体,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再是母亲的附属品,他们的身体包括思想意识都独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当孩子处于婴幼儿时期时,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否则孩子以后会自卑和恐慌,会对这个世界不信任。前期我看过《挑战不可能》栏目中,有一期其中讲一个外国医生,对十几个正在哭闹的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在很短时间内让孩子停止哭闹的挑战。我看到那个医生对每个孩子都是用的同一种方法,即从婴儿背部抱起,一手托着屁股,一手把婴儿的四肢蜷缩在一起并托着下巴来回摇晃。瞬间正在哭闹的孩子立刻不哭了,安静下来。人们都感到很神奇。最后从事多年育儿教育的老师解释了这一秘诀:把婴儿的四肢蜷缩起来,像婴儿在母体内胎儿时发育的样子,等于婴儿又回到了母亲的子宫里,孩子感到了安全就不哭了。

仔细观察一下,小孩在几个月时,无论你把他放在床上或者童车里,他(她)的眼睛总是追随着母亲的身影来回转动,他在感受着妈妈的保护,一旦看不到妈妈,他就会大哭,没有安全感,害怕被抛弃。有一次,我到外甥女家做客,因为孩子不听话哭闹,外甥女佯装吓唬孩子:“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说着便假装去穿外衣,拿包往外走。顿时孩子嚎啕大哭,立刻跑过去抱着妈妈的腿,撕心裂肺的,泪流满面的央求着:“妈妈,你不要走,我听话”。我赶紧拉住外甥女,抱起孩子,责怪外甥女不要吓唬孩子。可能也有像我外甥女这样的妈妈,平时经常这样说,以为是吓唬孩子,并不是真的。但这对孩子是巨大的伤害,两、三岁的孩子以为妈妈真的不要他了,抛弃他了。他会感到恐惧和无助。希望年轻的妈妈再不要对孩子说,妈妈不要你了。即使玩笑也绝对不能说。

记得我二女儿七、八岁时,有一天中午,朋友来家里吃饭。饭桌子说到一个邻居捡孩子的事。我顺口开个玩笑,对朋友有板有眼的描述:我们家园园是她爸下乡看货时,在村口的路上捡来的,当时还包着个小被子,放在一个纸箱子里。还没等我说完,我就看见二女儿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接着放声大哭。饭也不吃了跑进她的房间。全家人和朋友都愣在那里。当时我无比后悔,本是无心的玩笑,没想到却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最后我和她爸给她发誓,她绝对是我们的亲生女儿,她才原谅了我。

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少男少女,懵懵懂懂,情窦初开。这时孩子有了一定的隐私。爱悄悄的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写日记。尽管孩子的隐私中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只是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但这是他们独自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片天地。我们有的家长包括我爱偷看孩子的日记,想以此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结果弄巧成拙,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

记得我大女儿上初中一年级时,有一天,孩子们都上学去了。我擦桌子时看到大女儿的日记本顺手翻看起来,其中有一篇写的是对我的不满。看后我非常生气,等她放学回来,我不由分说对大女儿劈头盖脸一顿骂。当时我还边骂边哭着说:“我为了你们辞去工作,辛辛苦苦给你们做饭洗衣,到头来出力不讨好”当时大女儿意识到了我偷看了他的日记,也大声反驳:“谁让你偷看我的日记?你这是侵犯我的隐私”。我说:“我是你妈,你是我生的。我为啥不能看?”。你瞧,我这是什么混蛋逻辑。当时大女儿气急之下,边哭边把她的日记本用力撕得粉碎,饭也没吃,哭着跑到学校了。从此她再也没写过日记。二女儿和儿子倒是写,但人家俩个都买了个带锁的日记本。直到现在我还十分后悔,希望大女儿能原谅她老妈当时的无知和蛮横。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不要侵犯他们的内心世界,要学会有效沟通,孩子想给你说的,他自然就会说。不想说的,我们就不要深究。这是对孩子人格上的一种尊重。

儿女们若到了适婚年龄,家长也不要催婚逼婚。虽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他们单着,并不是他们不着急,其实他们比父母更急。只是他们没找到合适的人。总不至于为了让父母高兴,而胡乱在大街上拉一个人结婚吧。婚姻不是儿戏,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万一嫁错了或者娶错了,再离婚。岂不是更痛苦。父母更忧愁。作为父母肯定希望儿女幸福,虽然着急,但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他们看同龄人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本身就够着急的,父母再一催,他就更着急,说多了还更烦,他会把积压许久的不良情绪发泄到父母身上。看过《剩者为王》的电影里面的一个片段,母女两个在马路的车上争吵并且说出狠话互相伤害。同样场景也几次发生在我们母女身上。后来想想何必呢。父母要和孩子一同守候他们的幸福,耐心地等待那个对的人的到来,然后无怨无悔的把孩子交到对方的手上。相信天上的星星繁多,每个人都有一颗属于他们自己的星星。俗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一切随缘吧。

对待孩子,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还要对他们心理上更细致的照顾,尊重孩子。使孩子身体和心理都健康。让他们快乐开心的茁壮成长!


: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对你的孩子好吗?【教育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