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体育老师的声音引发的联想……

   最近在办公室,总能听到楼下的篮球场传来一阵高昂的男中音,难免心中浮想联翩:挺拔的身姿,黝黑的皮肤,矫健的肌肉,让人感觉是个非常有素养的体育老师。联想如果我是课堂里的一位学生,定会感觉精神充沛,身心愉悦。

  记得初中时的一篇课文是魏巍的《我的老师》。他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是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假日里带孩子们到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认识蜜蜂,还第一次品尝蜂蜜;她爱诗,会用唱歌的音调教学生读音: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作者长大后回想,当时的老师对他们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孩子们爱老师就像爱自己的妈妈,就如同爱自己的童年……虽然时光易逝,年华易老,但是留在孩子心里维持一生的只有对学习探索的兴趣, 和老师慈爱、公平的人格。这也许是一个老师的最高境界和一生的追求。

   我相信在这篇文章所处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蔡老师并不是什么教育家,也并没有上过所谓的公开课,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又是凭什么赢得了一个孩子的心,最终让文章的作者成为一个当代著名作家呢?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年自己学生时代老师的身影。他们教过我的知识已经具体记不起来,但留在心中的,总是对这个老师留下的一种感觉。通过魏巍的文章能看出,也许就是蔡老师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公平慈爱的人格魅力和一颗爱孩子的心,影响了他的一生。

    抛开职业对人的束缚,难道上面的这些这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吗。在信息多元,文化包容的现代社会里,周围的人太多,事情太复杂,处处充斥着忙碌、焦虑,碎片化的信息一片片分割着人最宝贵的注意力,时间也不再完整,更多的人恨不得像蜘蛛一样有有八只手脚同时做三件以上的事情。生在这样的时代,谁知:何为慢时光,如何过有品质的生活、做有意义的事呢?

  其实,时间的车轮还是要转的,人类前进的步伐也是永不停歇的。在滚滚红尘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清楚的认知自己是谁,要做什么,才不至于被“拖”着走。作为教师的我们先教别人的孩子,将来成为父母教自己的孩子。而如何成为更好的教育者更取决于能否做专注而平和的自己。当自己跟自己“和平”了,才不至于和别人(尤其是学生和孩子)“打架”。

   侧耳倾听,那个高昂而充满磁性的声音依然回荡在篮球场,穿过三楼的窗户,传到我的耳旁。也许若干年后这群上课的孩子们依然记不得老师上的哪节课,但这如常青藤的声音,将青春与力量永远留在学生的心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一位体育老师的声音引发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