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一

        著作名称:《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陈海贤  著

        假期阅读正式启动,感觉还是有做笔记的必要,所以借一用记录一下。感谢梁老师把书借给我。

        第一章:开启行为的改变

        要实现自我发展,成为了不起的自己,你需要先开启行为的改变,因为行为是显性化的自我。自我发展的过程就是更具适应性的新行为替代旧行为,新习惯替代旧习惯的过程。

        改变之路:每个人都有选择

        改变的起点

        从找困难到找方法,最关键的一步是意识到:你其实一直都有选择。认定自己没有选择,会把我们从灵活机动的人,变成无能为力的环境的牺牲品。

        拿回选择的控制权

        第一,误以为只有按照理想状况作出选择,才算有选择;如果选项不够好,那就是没有选择。

        很多人说自己没有选择的时候,其实是说:“这不是我想要的选择。”

        其实这是一种选择。选择服从头脑中的理想,而不是从当前的现实中寻找出路。换句话说,他们选择了“没有选择”。

        可是,如果想要有所改变,我们就必须明白,选择要基于当前的现实,而不是头脑中的理想。我们要选择的,不是未来的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

        第二,不愿意承担对自己的责任。

        表面上看,我们都希望有更多选择,实际上却经常逃避选择。

        在“没有选择”代表的指责抱怨和“有选择”代表的内疚自责之间,很多人选择前者,因为这样痛苦会小得多。

        可是,就算我们承认自己有选择,也不一定需要感到内疚或自责。

        改变需要勇气

        改变需要我们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看清自己作出的选择。

        可是,没有什么比走一条很难的路更能促进人的自我发展了。

        改变还需要自省

        据说,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咨询室里放着一根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怜”,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最后一面刻着“怎么办”。每次有来访者到他的咨询室里,他都会拿出这跟三面柱,问来访者:你想谈什么呢?

        自我发展之问:你有哪些选择?你又做了哪些选择?通过这样的选择,你获得了什么?又回避了什么?当你做了某个选择以后,你有想过“我没有选择”吗?为什么?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

        我们心里的“大象和骑象人”

      我们的躯体里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说,人的情感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对于改变,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动力。

      “经验”与“期待”的好处不同

        大象有三个特点:第一,它的力量大,一旦被激发,理智很难控制住它。第二,它是受情感驱动的。第三,它是受被强化了的经验支配的。它只承认我们切实体会过的“经验了好处”,而不承认理智所构想的“期待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是想象中的好处,是抽象的,而经验的好处是具体的;期待的好处发生在未来,而经验的好处发生在过去或当下;期待的好处是被教导的,而经验的好处是能切身感受到的。

        我们可以把强化看作是经验的好处,一旦我们的某个行为获得了好处,它就会被保留到经验里。正强化是一个人表现出某种行为时,获得了更多他想要的结果,从而让这种行为更巩固。负强化是当一个人表现出某种行为时,他不想要的结果减少了,从而使这种行为更巩固了。

        改变的本质,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总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到它。

      我发展之问

        找一个你最想改变的目标。然后思考:你的目标有哪些“期待的好处”?又有哪些“经验的好处”在妨碍你做出改变?

        如果要让改变发生,你需要积累哪些“经验的好处”?怎样获得它们?

心理舒适区:摆脱旧经验

        为什么旧经验根深蒂固

        旧经验根深蒂固的最重要的心理机制是:心理舒适区。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只有改变应对方式,才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带来控制感

        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感的来源。我们大部分的应对方式,最初都是用来应对焦虑情绪的。

        人不是根据现在的生活去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而会根据熟悉的应对方式来构建现在的生活。

        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心理舒适区。

        自我发展之问

        什么是当前最让你感到焦虑的事?你用了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来处理这种焦虑?

        如果你朝着自己的目标改变了,你会有什么新的焦虑?你准备如何应对这种新焦虑?

心理免疫的X 光片:看清心中的恐惧

        照出心中的爱与怕

        有时候,你没法改变,不是因为你不知道方法,而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

        哈佛大学研究成人发展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认为,人的心理也有一套免疫系统,它会排斥我们采取新的行为方式,以此来维持心理结构的平衡和稳定。心理免疫系统的本质是一套焦虑控制系统。

        画出心理免疫的X 光片

        第一栏:我们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第二栏:我们正在做哪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

        第三栏: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

        第四栏:内心重大假设(隐藏在系列与目标相反的行为背后)

        改变的愿望和不改变的动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自我发展之问

        画一张自己的心理免疫X 光片

检验人生假设:看清自我限制的规则

        看见内心的假设

        卡尔.荣格说过:如果潜意识的东西不能转化成意识,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命运,指引我们的人生。

        如果你不知道阻碍改变的力量,不知道这种力量背后的重要假设,看起来,你是活在常识里,实际上,你是活在自己的假设里。

        验证内心假设

        改变的本质,是通过做不一样的事获得新经验。实现改变的四个原则:检验人生假设、小步子原理、培养“环境场”,以及情感触动。

        让错误的假设倒塌

        通过行为测验发现错误假设。

小步子原理: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奇迹提问

        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在往前看和往回看时,看到的东西经常不一样。往前看,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会看到方法和路径。

        小步子原理

        小步子原理不是一个让我们获得最终成功的策略,而是一个让我们有所行动的策略。它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它的核心思想是古希腊多葛学派的主张: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接纳你不能控制的事情。

      老和尚: “看脚下”。

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场”的力量

“场”的惯性

情感触动:改变最重要的动力

越自责,越放纵

        改变需要情感触动。如果没有情感认同,就不会有改变发生。

        如果用内疚和自责给自己增加更多焦虑和压力,想一想,我们会用什么办法处理这些焦虑和压力呢?所以,越是自责,一个人越是容易放纵自己,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放纵”的恶性循环。

大象能听懂爱

用爱驱动自己的改变

第二序列改变:改变真的有效吗?

改变是把双刃剑

第二序列改变

        改变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内容的改变;另一个是应对方式的改变。有时候,改变作为应对方式本身,也需要改变。美国心理学家保罗.瓦茨拉维克把内容的改变称为第一序列的改变,把应对方式的改变称为第二序列的改变。

接纳自我的本质是舍弃

心理治疗领域有一种很著名的疗法,叫做“森田疗法”,它的核心理念是带着问题生存、为所当为。

有效改变的判断标准

当我们想要改变的时候,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我们遇到的,是世界的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第二,我们想要改变的努力,有没有打断自然发展的历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