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央视网推出了三集微视频“不负光阴·奋斗永恒”,其中一集令我印象深刻。
这一集的主角是孙杨,我想大家都不陌生。
2012年伦敦奥运会,当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3分40秒14的成绩打破该项目奥运会纪录时,我想全国人民都认识了他。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打破项记录获得了冠军,还改写中国男子游泳项目无金牌的历史,成为中国第一个男子游泳奥运冠军。
目前,孙杨是世界泳坛历史上唯一一位男子200米自由泳、男子400米自由泳、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奥运会世锦赛大满贯冠军得主,史上唯一一位男子800米自由泳世锦赛三连冠。而中国男子游泳在世界大赛上至今获得的15枚金牌,孙杨独揽12枚。
有人会说,孙杨年纪轻轻,就获得了这么多成就,是因为他是天才。
我不否认“他是天才”的观点,但是将他的成就全部归功于“天才”,这无疑抹杀了孙杨的努力训练。我个人觉得孙杨的“刻意练习”,是他获得这么多成就的真正关键原因。
“刻意练习”这一概念来自于《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作者认为:
不论什么行业或者领域,提高表现与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部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
于是作者把这种通用的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不只是有目的的练习。
联系到孙杨的案例,我们发现正好印证了书籍的观点——伟大的成就来自于刻意练习而不是天赋。
首先,孙杨的父母实际上是排球运动员。从基因上来说,他的运动天赋应该是排球而不是游泳。
其次,在视频里也提到孙杨在教练的指导下,经过了大量的刻苦训练,每天保持了万米以上的训练强度。
最后,不少海边、江边生活的小孩,从小也是弄潮儿,可他们没有进入游泳队,缺乏“刻意练习”,所以没有获得像孙杨这样的成就。
这本书打破了我的不少观念。
比如我过去相信有天才,因为我自己理解力很强,很多东西一点就通,学习很快,我也比较得意这一点。
可现在,我才发现这是一堵墙。由于理解力强,我没有专注一个领域进行“刻意练习”,导致很多东西停留在表面程度,直到现在我都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所以,现在的我很赞同本书的观点:
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它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
从这本书,我还学到了刻意练习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1. 刻意练习是有目的;
2. 刻意练习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最好由导师或者教练指导;
3. 刻意练习需要我们跳出舒适区,持续尝试刚好超出我们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4.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要学会自我检测和做出相应调整;
5. 刻意练习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
虽然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本书阅读会比较生涩,但我还是强烈推荐,因为不少观点会让你耳目一新,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作者的分析推理,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回到现实中来,我们会发现其实不止孙杨,还有许许多多的名人,他们的伟大成就也是来自于刻意练习。
所以,如果你想获得伟大的成就,请马上行动,开始你的刻意练习吧!
最后附上我对本书的总结和思维导图,仅供参考。
1. 天才并不存在,“天才”是训练的产物,他们更懂得利用大脑的适应能力。
2. 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是靠大量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技能,这些练习是有目的的练习,而非“天真的练习”。
3. 研究表明,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大脑结构,构筑潜能。
4. 杰出人物的心理表征比常人更加的专业化,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解释信息、组织信息、制定计划和高效学习。
5. 刻意练习的目的是创建更有效的心理表征,它不只是有目的的练习,还需要专业的指导。
6. 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否有导师,我们都可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制订改进技能的培训计划,设计练习方法。
7. 使用“专注、反馈、纠正”三个原则可以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8. 如何保持动机是进行“刻意练习”需要面对的大问题,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精心设置目标有助于保持动机。
9.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
10. 不要相信天生才华,这会打击人们努力训练的积极性,具有惊人的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