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视界095|人贵有自知之明:静坐常思己过

论语新视界095|人贵有自知之明:静坐常思己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孔子认为,君子的一个重要品格,是“坦荡荡” (《论语·述而》7·37)。做到这一点,无“过”是一个重要指标。看一个的过错,就能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具有仁的品德(《论语·里仁》4·7)一个人没有什么过错,坦坦荡荡,还有什么可“戚”的呢?

当然,孔子也认为一个人永远无过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过”。蘧伯玉曾经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蘧伯玉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论语·宪问》14·25)

论语新视界095|人贵有自知之明:静坐常思己过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尽量减少过错,是君子应当尽量而为的。

在《论语·学而》和《论语·子罕》中,孔子曾经两次强调,一个人有过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过则勿惮改”,有错改正就是了。(《论语·学而》1·8、《论语·子罕》9·25)

孔子还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一个人有过错,而不知道改正,那可就真的有过错了(《论语·卫灵公》15·30)。

因此,儒家是主张有过错就要改正的。子贡就曾经说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19·21)

但是,小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是不敢于改正的,而总是想办法去掩饰。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19·8)

如何改正呢?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中庸》)君子,就像射箭那样。射不中,不怨胜了自己的人,反而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论语新视界095|人贵有自知之明:静坐常思己过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主张。他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因此,正身,是儒家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扩展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然后才谈得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切事情都是这样,办事不成功,出了问题,要先从自身找原因。如果一个人身心是端正的,则人人都会看重他,向他看齐,“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章句上》)

论语新视界095|人贵有自知之明:静坐常思己过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然而,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努力改正,又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5·27)

也许是在孔子晚年的某一天,经历了一生起起落落的孔子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唉,算了吧!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人们总是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很难看到自己的错误。有的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常常找理由拒绝承认错误,甚至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所谓“小人之过也必文。”

孔子之叹,叹千年而余音回响。

论语新视界095|人贵有自知之明:静坐常思己过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新视界095|人贵有自知之明:静坐常思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