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
赵璧全书记是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前党委书记,现在是电子科技博物馆筹办建办顾问。他历任了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辅导员、团综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等职。从1982年至今,25年的风雨,赵书记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经管学院的的建设中,他见证了这些年来经管学院一点一滴的变化,可以说他是最了解经管学院的老师之一,他曾经的学生也继续投入到学校和学院的建设,他,他让经管的复合培养实验班办的更加出色。因为他是最了解经管学院的人之一,我们选择赵璧全书记作为我们的采访对象,希望在他的带领下。回首经管的过去,展望美好的未来。
作为一位已经退出学生一线工作的教授,他并没有闲下来,在各个跑步、马拉松比赛中都能看见他的身影,多年来一直在参加各地的马拉松比赛,从第一次参加厦门的马拉松后就从未停下过脚步,他遇到过很多困难,他都咬牙坚持下来了,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一直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和同学,在第五次马拉松是“深圳马拉松”,而且打破了自己记录。在2015年参加了“都江堰双遗马拉松”,在16年又多次参加学校的马拉松比赛。平时在校园中也能经常看见书记在环跑校园。这是书记对自己的严苛要求,也是同学、老师的楷模。(巫岷锴)
没有见赵书记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人曾经一手扶持着经管学院发展,又曾经和如今的曾勇副校长共事多年,总是能树立一个高大严肃的形象出来,见人却不其然。
赵书记亲切的招待我们坐下,我们将他围在中间,气氛反而轻松随意,赵书记自1982年以来任职与电子科技大学,多年来看着成电不断发展,近代史将赵书记作为采访对象尤其适合。一开始便问了一个非常感性的问题:于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多年,觉得最有成就的事是什么?正是因为这些事情让赵书记印象深刻,所以很快作了回答,分三点:其一,这么多年来,有那么多学生毕业、就业、成家。学校立人欣慰之处是造就了祖国的栋梁之才,书记的欣慰更多是所带出的学生开始更好的生活。其二,自82年管理工程系成立以来师资力量由原先的十几人到如今的一百多人。其三,经管大楼的成功建设,这期间由赵书记亲自参与组织过程很不容易。赵书记的回答由学生到学院,言语表情中让我们感受到书记如今对这座大楼和这方土地的纪念和热爱。
关于经管学院的复合历史,赵书记很骄傲的将学院的六个院长一一提了个遍,院长的本专业都偏向技术类,来到经管开始管理的学术之路,上至院长下至同学都秉持经管学院的一个理念:做有技术的管理者。赵书记认为,有工科的背景,在管理过程中熟练地落实数学方法,这是很多别的学校的管理学院所达不到的。当然经管的复合之路也并非一路顺畅,招生上从只招理科到招收文理到招收理科再到招收文理,直至如今只招理科生成为定局,中间不断在尝试最好的搭配。
学院自1982年的管理工程系到07年更名后的管理学院,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中,形成了相互支撑、渗透融合的学科体系。“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二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24名,“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7名。这其中的进步大多源自于像赵书记一样的半辈子为之奉献老教师。历史总是精彩在有历史的人,如赵书记所言,唯有有价值的东西才不会消散与历史的黄沙之中。此次赵书记带给我们的分享让我们体会到一名老教师过去产生的价值,在此向兢兢业业的赵书记致敬。(杨洁)
当谈及经济与管理学院极富有特色的海外名校计划时,赵书记突然提高了音量。他强调,好的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应当与国家的发展密切联系,好的大学要学会在动态变化中培养出未来的领军人才。不得不说,电子科技大学是拥有如此远见的,经济与管理学院是拥有如此远见的。此时的赵书记,神情中有着难以掩饰的自豪。“我们经济与管理是学校最早开始与国外联合培养人才的学院,我们重视国际化标准,注重对本科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同时,在特色化与精品化人才培养上,学院已取得实效。旨在培养信息技术专业素质和经济管理才能兼备的复合型未来领军人物的“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已走出了一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连续8年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中60%以上在国内外名校深造,就业满意度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接着,赵书记向我们引申了国外学者们对科学这一学科的认知。在国外,科学又称为自然哲学,所谓自然哲学,就是指人类思考我们所面对的自然界形成的哲学思想。它包括自然界和人的关系、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而科学的魅力正是在于引领人们去探索真知。赵书记坦言:无数科学家们费尽毕生心力、财力解决科学难题,并非是出于现世与功利,更多的是为了真知。真知,真正地知道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怎样的,真正的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就好比从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结论的转变看似只寥寥数语,背后却是科学家们长达百年的不懈探索与追求。这便是科学的魅力,科学带给人的精神:求实求真,不懈探索。
这不正是我们成电的校训吗?求实求真,大气大为。
接着,赵书记微笑着向我们推荐了《万万没想到》这本书。他如是说道:‘’当代大学生应着重培养问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多方面看待事物的习惯”。简言之,就是脑子里要有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多反思,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如此,才能在长时间的付出后超越老师,超越比我们资历更深的长者。否则,我们永远只能做信息的接受者,不是创造者,不是革新者。‘’
与赵书记的一番交流之后,实是感受颇多。赵书记是一位读过很多书,行过很多路的人。这些阅历,与其说是谈资,不如说是一种谈吐。谈吐,是说话的从容与自信。谈吐,是面临问题的沉着与应变。谈吐,是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独一无二。这便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益处。气质修炼于时光,于无形。(张文馨)
初印象:
进入赵老师的办公室,第一感觉就是朴实,明亮。放在墙角的几双New balance的跑鞋格外引人注目。老师精干不显老态 ,眼睛炯炯有神,完全不像已经是过完一个甲子的老人。赵老师随和可亲,很快我们的访谈进入了状态。
谈到跑鞋:我本意是以跑鞋为引,提出关于参加“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的问题。没想到刚提到跑鞋,老师便来了兴致,起身为我们一一介绍他的跑鞋,这也让我们意外的了解了老师对跑步的热爱。墙角摆放着4双跑鞋,新旧不一。老师对哪一双鞋陪自己跑完哪一场马拉松记得清清楚楚。从国内到国外,从上海到无锡,都留下了老师奔跑的身影。老师回忆自己跑步的习惯可以追溯到年轻当兵时。因为国家重托,老师前往西藏的一片亚热带丛林,执行策划测绘任务,每天都坚持跑步,强生健体。老师还推荐给我们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关于戈壁挑战赛:谈到参加“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老师谈了三点。第一,责任。作为学校的老师,他肩负着保障学生安全的责任,理所应当陪学生前往。第二,企业家的精神。在戈壁的极端情况下最能见到一个人的心理强度底线,MBA的同学们都是企业的管理者,他们应当具备也的确具备企业家的精神,在横渡戈壁的过程中老师见证了他们的精神,并为之点赞,我想老师可能是迷恋于这样的精神,以至于多次参加戈壁挑战赛。第三,人与人间的情感。大家互帮互助,相互关心,让老师感受到了人性美的地方。记得老师讲的一个故事:一天早晨出发时,起了沙尘暴,露天的环境特别恶劣,可到达中转站时,老师发现一席白袍立于前方(后来知道是队医)等待着大家,当老师一行人到达时,队医上前给每人一个拥抱,并说道:“你们辛苦了。”这样的关怀仿佛沙漠里的石头花,美丽而温暖.
感悟:
精神是力量,是前进的源泉。无论是老师本身年过花甲,参加马拉松,戈壁挑战赛;还是老师所说的企业家精神。都是内在精神支持外在行为的表现,正是这样的精神,让老师,让那些企业家可以做的更好,走的更远。
做有价值的事。我们生而为人,走了又能给人类留下点什么呢。碌碌无为的人终将随着最后一捧沙土的盖下而消散。(刘向前)
由于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学校迎来了教育评估,于是我们又向赵书记提出了有关学校的发展与建设的一些观点与想法。首先他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985,211的事项。他说由于资源的有限,只能将资源侧重向某些学校投放,以及一些急需大量人才的院校的一些扶持,国家设立了类似985,211之类的学校,而我们学校显然属于后者。
首先,这种对学校的判定,对学校的发展是有力的。他站在一个外在的角度向大学提出了要求,让大学有危机感,有历史责任感,使大学有了发展的内在动力。书记说,每一任的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都是很好的,他们带领学校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其中他认为在前几任校长中,周校长对学校的影响非常大,他不仅领导了新校区的建设,改善了科研,教学环境,也改变了科大老师一种“小富则安”的心理,让老师们更多的投入科研,投入教学。书记说周校长的一句话对他的影响非常大,那就是“实力是基础,工作很重要”。一个学校的实力是一个学校的基础,他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从学生的培养,到科研以及结果的应用。这些都是硬实力,是别人对我们学校评判的最直观感受。而工作很重要是指,要让这些工作最好的一面体现给那些检查的人看,就比如一些会场的布置,装修等,这都是学校的一些软实力的体现,他会给来我们学校的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2者对学校声誉的判定,诸如此类的东西都是非常重要的。
书记又说现在学校建设双一流大学对学校日后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双一流大学的名号对于大学来说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分水岭,进入了双一流大学的行列,在某些竞争方面势必有了一些利好与优势。他说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进入一流行列,他们虽然整体实力不强,但是在某些方面的突出贡献与实力也会在新评判标准之下大大提升他们的竞争力。
而电子科大日后的建设发展,其实并不仅在老师的身上,也更多的在我们学生的身上,只有我们不断努力,让学校更好的发展,才能使我们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让我们以学校为荣,让学校以我们为荣。(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