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未来对话的乡村教师们 | 未来学校已来

曾经,“未来”离我们很远,因为无论是具象化的未来学校还是概念化的未来教育,似乎都是空中楼阁似只可仰望;现在,“未来”离我们很近,因为无论是在城市或是乡村,时代正在赋能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孩子心中的未来学校成为现实。上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教授为1.2万名乡村青年教师主讲《未来学校已来》,前沿的学校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顶尖的教育技术为在一线的“青椒”们打开了新的“视界”,大势可见。

《中国教育报》曾以“技术引领教育变革”为引采访祝智庭教授“技术带给教育的本质变化”——我比较赞同“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说法,这表明了先进教育理念引导教育变革的重要性。本质上讲,技术首先是由人类赋能的(对技术设计者、创造者而言),而技术又倒过来起到为人类赋能的作用(对普通使用者而言),让普通人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

“青椒计划”就像是一所“未来学校”,让曾经乡村教师眼里的“不能变为可能”,它能容纳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地理位置无论多偏远、年纪教龄无论多年青的一线乡村教师,它能链接全国最顶尖的名师专家持续性地为青年教师赋能,它的一砖一瓦是共享的知识、是沉浸的时间、是传播的思想,这所“未来学校”是由无数公益教授学问的名师们、主动深入学习的青椒们、默默奉献时间的助教们与所有的合作单位共建共享的,这就是未来的模样。

未来与现实最大的隔阂就是想象力。当在祝教授的课程结束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当在打卡、中涌现出数以千计以文字、以诗歌、以图片、以手绘、以电脑制图、以各种各样形式表达的乡村教师心中的“未来学校”时,未来已来。

与未来对话的乡村教师们 | 未来学校已来_第1张图片
祝智庭教授《未来学校已来》

从教师自身方面,未来科技肯定会有更多的突破,如今网络教学也越来越完善,作为我们教师自身,也要努力适应社会变革,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科不能单一,尤其在动手操作,创新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也要逐步提高!科技不应是替代人类,而是应该更好的服务人类!感谢祝教授打开了我想象的大门,又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未来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积累好现在,创新精神,协同发展,其实未来已经悄然到来!我仿佛听到了未来的声音!

——吉林白城市镇赉县坦途镇第一小学刘子嫣《与未来对话— 我是乡村学校设计师》

未来学校是具备无限创造力的。刘子嫣老师就是一位有思考力的青年教师,她说“科技不应是替代人类,而是更好地服务人类”;她又是一位有创造力的学校设计师,她用电脑制图绘制了心中的未来学校,有生态、有星空、有孩子的自由自在、有教师的得心应手…当刘子嫣老师将这些设计分享在群中时,群里一下子炸了锅,“震撼”、“惊叹”、“你是怎么做到的”,不止于赞叹,而是行动起来,从未来的课堂、未来的学生、未来的家长、未来的教师等各个维度表达着每一位青椒心中的“未来学校”,“一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未来应当就是这样层出不穷的创意。

未来的声音就在我们的耳边,正越来越近。

与未来对话的乡村教师们 | 未来学校已来_第2张图片
刘子嫣《我是乡村学校设计师》
与未来对话的乡村教师们 | 未来学校已来_第3张图片
刘子嫣《我是乡村学校设计师》

听着智慧的创新,感受着智能技术的创新。以前觉得它离我们很远,而今才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教育正在慢慢的改变,接受,包容,甚至也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糠。尤其是今年我们又加入了互加的公益计划。我想这更是技术创新的完美体现,我们隔着屏幕就能把音体美开全,隔着屏幕就能和全国优秀的名师团队面对面交流,这不就是新时代下智能课堂的体现吗?一节节精彩的彩虹花晨读,让我们的学校书声朗朗,每周五的生命安全教育,让我们与全世界的小朋友心手相牵。我更庆幸自己在新时代中,在大数据时代下,能领着一群农村的孩子走进名师讲堂,一根网线不就是解决了教育均衡的难题吗?我们正在通过互加的网络学习,改变着更多人的命运。

——吉林长春市榆树环城乡双井小学鲁月《未来已来•开启奇妙之旅》

未来学校是拥有无限延展性的。鲁月老师是“青椒计划”的学员,她是“小胡杨课堂”的授课讲师——跨越五千公里的网络援疆老师,一节《我的拼音王国》带着南疆的孩子们走近拼音、学习声母gkh。不为更多人所知的是,鲁月老师为这样一节课整整准备了三个月,从报名“援疆导师班”坚持十周的学习、从制作第一份课件反反复复地修改、从第一次试讲再磨课再调整再试讲、也经历过忙完一天的本职工作熬着夜到凌晨……而最终被看到的是,这节课有200多个班级参加、孩子们特喜欢、主动地举手发言、在学习单上工工整整地写下拼音字母……

鲁月老师说,“我感到了责任重大。网络援疆不是脑袋一热的一时冲动,而是我要沉下心来冷静思考一直坚持下去要做的事情。用他心比我心,我受到了太多不计得失,不留名字的人的帮助,我也要将这份余香传递下去。到那时,定会是一树的繁花似锦,一路的真情相拥。” (《我的网络援疆日记》)

无论是学习资源的延展性,还是教师能量的延展性,名师力量已经可以共享,未来学校已经没有围墙。

国语双师课堂中鲁月老师与麦盖提四小的孩子们

互联网+”给学校带来新的可能,教育的空间与机会得到极大拓展,今天的教育已经与强调整齐划一的传统教育截然不同。未来学校关注的重点不是单纯的教育信息化,而是新技术支持下的系统性变革,包括“营造智慧灵动的学习空间”“采取泛在多元的学习方式”“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创设弹性融合的组织管理形态”。未来学校是一种方向,指向教育的结构性变革,通过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让教育亦可实施私人订制。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克东县昌盛中学宋连营《Future School in my eyes <未来学校在我眼中>》

未来学校是最大化学习空间的。除了宋连营老师这篇文章内容本身以外,我同样想推荐他在分享文章时的附言“各位朋友,在你打开这篇文章前,请知晓:1 本文章内容有你想要知晓的教育创新策略30条的中英对照。呕心吐血总结翻译。2 本文章有韦钰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德国教育的感悟。还有我心目中的未来学校的样子。3 你要有充足的时间来看。我是用心去写的,耗时1上午。不希望您草草了事。4 希望您是带着学习和交流的心态来看这篇文章的。而不是一扫而过。我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去看各位的文章的,是有收获的。希望您也有收获。5 希望您能进行批评指正,提供宝贵的意见。您的鼓励会让我走的更远。”

学习空间的扩大在于,除了名师专家的讲授以外,国内外的文献资源、媒介中的评述解读、在学习共同体中他人的感悟与分享、对于观点的交流与讨论,都会成为在“未来学校”中汲取知识的渠道,过去单一的知识源被拓宽,甚至被快速更新、快速迭代,最终在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个性化的知识沉淀。正如在每位青椒的文字中都有不同的future school in the eyes.

与未来对话的乡村教师们 | 未来学校已来_第4张图片
宋连营老师《我的未来十年规划》

我理想中的未来学校没有班级之分,没有年龄之分,没有城乡区别。网络与老师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能更快的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孩子们的特点,让他们快乐学习。自由学习,主动学习,可以流动学习。想学习什么就可以去学习。

——四川凉山州喜德县李子乡晨光小学阿苏英雄

随着国家对新疆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倾斜投入,对教育事业的支持,这将会是个更加美丽富饶的地方。未来的学校将不再是偶有沙尘,而是光鲜亮丽;学生的国语水平将不再是只言片语,而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教师的课堂将不再是老师一个人课堂,而是充满活力学生自由发挥的知识殿堂!

——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阔什艾日克乡中心小学王焕萍

未来学校是最大化名师资源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大力支持以“三区三州”为重点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精准扶智。阿苏英雄校长在的凉山晨光小学、王焕萍老师在的喀什阔什艾日克乡小学都是“三区三州”内的偏远乡村学校,借助“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小胡杨课堂”探索教育资源共享新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教授谈到“教育信息化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时提出,“个教学点往往只有一两个老师,学生往往也只有十多个、二十多个,甚至仅有几个学生。如此小的规模,在这个教学点让一两个老师把所有的课程开启并不现实。此时,就需要使用信息化技术,比如现在的同步课堂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远程会议系统。老师同时可以教授不同区域的学生,这些不同区域的学生差异较小。这样能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比较好的优质教育,让孩子们能够在学习上更进一步。”

与未来对话的乡村教师们 | 未来学校已来_第5张图片
专题《未来学校已来》

在这个专题里收录了超过100篇文章,来自全国各地的超过100位乡村青年教师,就是100余所“未来学校”的模样,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中。正如祝智庭教授所言,技术促进教育变革,但单凭技术无法带来“最好的教育”,人是核心。教育信息化可以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最核心的力量依然在于乡村教师。今天青椒们心中“未来学校”的模样,或许就将是未来乡村教育的模样。我们有信心拭目以待。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教授从国际基础教育创新变革新观察为全国一万名乡村青年教师主讲《未来学校已来》,触摸时代的脉搏、拥抱创新的能量。可能在未来,因为教育信息化的赋能,城市与乡村之别将越来越小,乡村教育同样具有无限大的可能性,每位老师、每位孩子的心里都可以有一所未来学校。未来,是个有趣的世界,一起向着心中的未来学校奔跑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未来对话的乡村教师们 | 未来学校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