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扎纸艺人魏公福

老魏:扎纸艺人魏公福_第1张图片
魏公福为铁芯子制作的莲花宝座

铁芯子和闹花灯,是家乡什川社火中最古老的两个节目。铁芯子铁树琼枝,精妙奇巧;灯子灿烂夺目,美不胜收。一架铁芯子就是一个优美的故事,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而夜晚的彩灯远远而来,夜色朦胧中,璀璨通透,美得就像一首诗,生动得就如一副画,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小时候铁芯子是抬在肩上出街的,很多人围着一座铁芯子,小心翼翼,前呼后拥 ,那种场面有一种紧张的气氛,更多的是壮美和震撼,所以家乡的人把铁芯子又叫做抬子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抬子出街换成了人推的轮子车,轻松和安全了很多,但感觉缺少了原来的那种特别神圣的气氛,和非常震撼的气势。

每年什川的社火最少有五六处,有南庄,北庄,上车,下车,长坡等,正月十一到十三晚上是灯子和锣鼓,还有其他一些节目。十三到十五白天是抬子和锣鼓,秧歌,还有舞龙,耍狮等,其中以北庄社的抬子和灯火最为玄妙出彩。那种奇,那种妙,那种新颖,让围观的人叹为观止,拍手称赞。

在今年北庄村的社火中,有两架抬子叫天官赐福和三星高照,寓意美,构思妙之外,抬子上面的鸟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那只麒麟气势非凡,形态逼真,那只鸾鸟更是轻盈灵巧,展翅欲飞。在灯火中,一对蛟龙腾云驾雾,昂首苍穹,一对凤鸟迎风而舞,光彩非凡。这些美轮美奂的鸟兽制作都出自北庄一位村民之手,他叫魏公福,从看社火,玩社火中渐渐爱上了彩灯艺术,十七八岁开始随老师傅们悉心学习彩灯技艺,三十多岁开始为社火制作灯子,给铁芯子做花草鸟兽的装饰制作,几十年来,不断摸索和创新,形成了他独特高超的彩灯技艺,二零一五年被评为兰州市社火彩灯市级传承人。

老魏:扎纸艺人魏公福_第2张图片
魏公福为铁芯子制作的鸾鸟

每年的腊月开始,魏公福就早早开始了灯子的制作,抬子上饰物的创作。为了赶制彩灯,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 ,晚上从社火队回来的时候 ,经常是深夜一两点。制作麒麟和鸾鸟的时候,为了尽量接近逼真和生动,他让人从网上下载了姿态各异的图片,仔细琢磨,一遍遍的修改和制作骨架,仔细配色,寻找外部装饰材料,到完工用了近十天的时间,两对龙凤灯做了近一个礼拜。当人们仰望着壮美的抬子,璀璨的灯火时,没有人知道在这些社火的后面,有着怎样感人的故事,怎样辛苦的付出,怎样无怨的奉献。

魏公福今年快七十岁了,他说,爱了一辈子彩灯,玩了一辈子社火,觉得很满足,很开心。自己能做一年,就要让北庄村的彩灯亮一年,遗憾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愿意学习彩灯艺术了,自己的这项艺术至今无人传承。老人的话语里带着无法掩饰的忧虑和伤感。在什川,像魏公福这样的彩灯艺人已经寥寥无几,这几年,已经有好几个村的彩灯陆续消失了。正月里来闹彩灯的美好景象,难道有一天真的要从记忆中去寻找吗?

写这篇文字,只是想让人们知道,有这么一些像魏公福一样的人,他们用一双粗糙的手,一颗虔诚的心,在为家乡的社火文化默默的付出,执着地传承。他们没有高深的文化,没有优雅的仪表,有的只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赤诚。他们把对美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付诸于一座台子,一队彩灯上。希望,在十年后,几十年后,甚至几百年以后,他们的后人们能接过传统文化这面大旗,继续传承和创造,让家乡社火在历史的长河里更加熠熠生辉,精妙绝伦。让家乡人民在社火的祈福和护佑下,永远风调雨顺,和谐幸福。

老魏:扎纸艺人魏公福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魏:扎纸艺人魏公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