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满拦江作品一

详细摘要:

雾满拦江作品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2)

先说啥叫历史工程学。(重点)

历史工程学,是用来为历史人物——或现实人物,建立事件模型的这么个东西。只要你能成功描述出某个人做过的两件事,就能够推断出他要做的第三件事,进而推断出他的人生目标,与他的价值观、口味偏好、性格取向等诸要素。

这个历史工程学,有啥子用吗?

我在现实中,发现了一桩超级让人绝望的事儿——相当数量的职场中人,不唯是不会控制自我的情绪,更缺乏关注他人情绪的敏感性,不会看人脸色,也不会用眼睛说话,情场上玩不转,职场上遭暗算,注定了是吃大亏的角色。

​如果一个人对人不敏感,那只是因为他的大脑,在某个特定区域上缺乏活力,没有建立起良性的回馈线路。所以这类人,你纵然是拿刀架在他脖子上,冲他耳朵吼上一百万句:要注意别人的情绪,注意别人的情绪,注意别人的情绪……也是枉然。

情商低的人,一定要训练他大脑从事件敏感区延伸至人物敏感区的神经回路——这事可能没有病理解剖学上的依据,但等你找到解剖学上的依据,大脑可能都切零碎了。所以能力型人士,不妨尝试一下这种不需要解剖大脑的方法。

历史工程学,来源于诸葛亮先生——“恺撒”类型的人能害死关羽,但伤不到诸葛亮,就是因为诸葛亮有个从事件的角度,观察人物的习惯——对事的敏感涉及人的智商,对人的敏感则涉及情商,这二者结合,于是诸葛亮成了古往今来罕有的情商、智商双高人物。诸葛亮真正吓死人的智慧,是隆中对!

一个足不出户的书生,于资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环境中,静坐斗室,竟然把天下大势分析得明明白白,最可怕的是,他竟然能把曹操、孙权、刘表、刘璋这些他从未见过的人的性格弱点看得透透的。

相比于诸葛亮,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连身边的同事、床上的老婆的性格都摸不透,动不动就讨人嫌捅马蜂窝,职业毒舌人人喊打,天天陷入劳心费神的人际冲突,却莫名其妙地认为隆中对没什么稀奇——这些人一定疏忽了什么。

历史上,许多莫名其妙的怪人,以诸葛亮自居,但这些人多半死得极惨。你看诸葛亮寻乎平常,那只是因为有本《三国志》摊开在你面前,你读了书就自以为掌握了所有人的性格弱点,可等到把你放到实战中,才知道你根本是两眼摸黑不堪一击。

那些自以为聪明,但人生成就距诸葛亮无限遥远的人,与诸葛亮的差别,一定是在思维方式上。

这就是历史工程学的价值,它能够让能力型的人士,又或是情商不够高的人士,掌握诸葛亮的思维方法。学习历史工程学,首先要弄懂“事件”的概念。

事件这个词,因人而异,一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事件,在另一个人看来或许只是枝节。对事件的不同定义,是区分人与人的标志。

《三国演义》让一代又一代人看得过瘾,就是因为这部书里边,所有人都用了同一个事件标准——争霸天下,一旦事件概念明晰,任何人都可以像诸葛孔明那样推断未来。

诸葛亮就是这么分析问题的:他搜集资讯,发现曹操东征西讨,天天打个不停,就知道曹操不是好惹的。再看孙权,发现孙权也不是省油的灯,在江东打得不亦乐乎,但场面差曹操很远。而益州刘璋,只因为成都一场叛乱,就差点崩盘。所以他果断向刘备建议:大佬,柿子要挑软的,打架要挑嫩的,曹操孙权这俩人太野蛮,咱们还是欺负善良的刘璋吧!

捏死软弱的刘璋,夺取益州——这就是隆中对。

《三国演义》是完全敞开的一本书,所有人物的性格鲜明到了夸张的程度,这只是因为当时的史学家以吓人的精准,把握住了这些人的性格并加以记述的原因。但当你以同样的方式,去研究其他时代的历史人物,就会发现,其他时代的史学家,脑壳进水量比较大,对人物性格根本把握不住,对真正体现历史人物性格的事件,根本不当回事,而无关紧要的小枝节却大肆渲染。如果你能够仔细地分析,通过定义事件,把人物的性格引导出来,这时你就会发现,事实上任何时代的人物性格,都很简单,有志向宏大者,有招猫逗狗者,有渔色猎艳者,各种类型的人物所认可的事件,定义全不相同。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遵循其心智模式,奔向一个必然的宿命。

这类功夫做上一段时间,你再抬眼看世间的人,发现也不过如此,所有人都有个固化的心智模式,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性格与习惯,一旦你注意到这一点,这个人物顿时就鲜明了。这时你就获取了足够的智力制高点,居高临下俯瞰对方,知道对方的心理敏感点之所在,不要轻易撩拨或是必要时候稍微加以点拨,就可以收到效果。

学习历史工程学,万不可以偏狭之心暗算人,而要学会品评人,欣赏人,要有厚道慈悲的情怀。

一旦养成了欣赏人、品评人的习惯,等你进入一个新的职场,历史工程学在你脑子中自然起到作用,你就会迅速发现职场中的“恺撒”,知道这种人既然啥本事也没有,却在职场中如鱼得水,那必然是因为他已经被能力型人物视为自己人。要注意不要在“恺撒”面前秀能力,以免激起他的嫉恨之心,对于这类人,一定要表态认真学习其高妙的情商技巧,这是他独到的长处,时刻渴望着别人的认可。总之你的态度要放低,向情商高的人学习交际技巧,向能力型的人学习专业技巧,这样最多不过三五天,这个团队就视你为懂事明理的自己人了。这时候你才可以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冲刺。

入山问樵子,入水问渔夫。职场不是一块不染杂尘的透明纯水晶,有本事的人要吃饭,没本事的“恺撒”也要吃饭。如果你学会尊重没本事的“恺撒”的吃饭权,再肯花点心思,学点历史工程学激活自己的情商,你的职场生涯,就会少许多烦恼,而平添无尽的乐趣。



所有人在智力上可以说是平等的,拉开人生鸿沟的,无外乎你是情愿沦为情绪的俘虏,还是学习控制自我与他人的情绪。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多数人把这个本,理解为人品方正,道德情操。所以以前有许多老夫子,连走路都迈四方步,但这些老夫子,脑壳顽固如岩石,秀逗如菜瓜,活一辈子不过是个笑话。

可见这个“本”,大家揣摩得还不到位。

这个“本”,它必须能够触动大脑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促进自我智能的正常增长,赋予自我尊严与令人敬服的力量。抓不到这个根本,满肚皮疯狂欲望却假充道德之士,瞒不过人民群众的火眼金睛。

​智商是什么呢?

就是一个相对的智力商数。

那么智力又是什么呢?

——是我们的思想,与现实的匹配度。

简单说,一个人的智力,表现为他的思维与现实的重合程度上。我们说一个人智商高,那一定是他的思维与现实更大程度地符合。所以,能够触及大脑,促进智商增长的,起点必然是奠基于人性的社会化思考——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只要有了这个开始,我们才能够清晰地认知现实,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才能够缩小。

人性可能没什么规律——如果有,早就应该被人总结出来了。又或者,这个规律不是那么高大上,不方便明说,需要每个人的天资去感悟——但人性多半会有某些基本的原则,只要找到这几个原则,我们就有了一个开始。个人经验,促进大脑思考,先要从这么两个原则出发:

第一,社会上,每个正确的行为一定都能证明,每个错误的行为大都是能够证明的。

第二,人心里,动机是很难证明的,行为是容易证明的。你知道自己被冤枉了。你不是小偷是正确的——但你就是无法证明。

即使在专业学术领域,所谓正确,多半也不太靠谱。

——如果你听到有人说,要相信科学,或是自己也这么说,那么你一定遭遇到了人类普遍性的认知障碍。如果有闲心,可以读一下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这是部被誉为“最伟大”的思想专著,这本书可以让你意识到:科学不过是一种经验理论,说白了就是一帮科学家坐成一圈,闭眼瞎猜。猜得到底准不准,只要找到一个反例,就可以彻底颠覆了。

这种颠覆,才是真正的科学思想,它承袭的是永恒的怀疑精神。在你知道了,如果一个人执意信奉“正确”,就有可能较大程度地偏离现实。这时候的智商表现,就有点不靠谱。

再来说第二个原则:这世上最复杂不过的,莫过于人性。人性变幻不定,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你无论如何认定它,它都要跟你较个劲,让你错到悲情无限的地步。

所以永远不要揣测人心,但永远不可以疏忽对人性的警觉。在这方面一旦犯了错误,智商就会飙降。

金融大鳄索罗斯,就是依据

哪有个完呀……音乐起,两人搂抱着,一路轱辘远。

哪有个完啊——记住这句话吧,当你长大,进入社会,无论是亲情友情,无论是职场社会,当你呈片断式思考,以为一件事结束就万事大吉时,千万要想想这句话。

人生在世,是连场的互动博弈,一切过程都只是个开始,哪有个完啊。。自重者人重,自明者人明。做到这一步,纵然是朋友还不谅解,但终究你是于心无愧,这样就可以了。不同,不相为谋。

不相为谋,并非是不做朋友了,而是不可以一起谋事。情绪不稳定的女孩,多半是遇到了情感表达能力欠缺的男友——这两种类型极易组合在一起。

说过了,女性常常呈现出一种状态表达,表达时并非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是单纯表达而已。

​孩的情绪化,不过是情感未获满足时的常态反应。但情商低的男士不知道,就会陷入焦头烂额之中。

而高情商男士,就会以一个小小的肢体语言,向女孩传递出一个含糊不清的信号,女孩获得这个信号,就会心情愉悦,上网发一些岁月静好什么的。

简单说,一个小小的关注眼神,或是一个漫不经心的动作,就能够得到一个让人羡慕死的恩爱情侣。反之,如果男孩对这些细节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那就意味着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友谊的巨轮说沉就沉,会陷入到冲突不断、狗血喷涌的癫狂人生中

里在说情商。

实际上说的,是一个人的群体生存与发展能力。

具备了这个能力,不仅在职场上横吃八方,更能够获得一个稳定幸福的大后方——反之,则易身陷囹圄。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过是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你要意识到,如果你遭遇麻烦,可能是你出了问题。麻烦,多是由不满的积累而形成的情绪爆发,如果单纯就事说事,你会感觉到好委屈,而对方则更加愤怒,后果一定是大家都不喜欢的。

第二,你要知道,妨碍我们人生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只是一些极细微的小枝节。你也不需要活得憋屈痛苦,只要学会管理自我与他人情绪,就足够了。

第三,情绪管理,只是个小习惯,不需要多么费力。比如说,我朋友易天养的那只叫黄飞的猫,只要你每天随手摸它两下,它就会表现得很机灵,甚至会帮忙照料其他猫。但如果你没有这个习惯,家里就会成为猫的战场——职场上的情绪管理,也是如此,好习惯会让你成为职场上的红人,情场上的情圣,坏习惯却会让你每天陷入冲突,累得半死,活得郁郁寡欢。

第四,再说好的情商表现——先记住第一条,说话时凝视对方眼睛,强迫自己几次,就形成了习惯。然后你会发现,你只需要这么一个小动作,就会轻易地获得

当时曾国藩就崩溃了:原来人性是不确定的,会因时而变。面对智者,知道骗不过去,就会表现出光明磊落的一面,成为英雄。面对憨瓜,知道你蠢萌无极限,就会成为骗子。不怪人家,这么蠢的憨瓜,不骗死你,岂不辜负了这月白风清美好人生?

类似的事儿多了,于是曾国藩迅速成熟,成了洞悉人心人性的大师。曾国藩,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圣人。

这两个人,做事时各有各的取舍。关羽顶天立地,千古流芳。曾国藩老辣历练,沉稳隐忍。

孰高孰低,我们没有能力做出评价,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应该是我们的人生追求。同时兼具关羽的光明磊落,曾国藩的历练沉稳,才是我们渴望的完美人格。

怕就怕,没有关羽的本事能力,又少了曾国藩的智慧。这时候的我们,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是不怎么好混的。

​嗯,关羽之死,就是因为太早地表明了对糜芳的敌意,才导致糜芳叛变,所以等以后我要杀人时,一定要笑眯眯的,不能让对方察觉……

哪怕曾国藩没这么想,但他真的这么干了。诱杀闹饷的黄胜林,可知他对人性的认知与解读,有着自己的一套。你把对方当成菩萨,他就是菩萨。你把对方当成魔鬼,他就是魔鬼……

……这句话有道理吗?

如果有,道理何在?

如果没道理,又错在哪里?

这个问题直接关联到我们的情商指数,关联到我们对人性的基本认知。。对方一个无意的举动,都有可能引发我们心里的不快。但我们的大脑会欺骗我们,会把我们自己的不良情绪,扭曲为对方人品有问题,除非我们时刻警惕自我,才有可能避免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对我们自己的智商造成严重杀伤。

——这世界并没有那么极端,关羽的时代,曾国藩的时代,那充满血腥的杀戮早已过去。世界已经不是那么极端了,平和的时代,对我们的智力提出更多的挑战。任何一种固化的思维,或是极端的认知,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力。我们不要让自己成为职场上死得冤乎枉哉的黄胜林,也没必要让自己的性格趋向极端。温和,温和,任何时候温和都会让我们保持清醒。

——有时候我们被冒犯了,也许是对方无心。有时候我们受惠了,或许是对方的无意。永远要感激那些惠及我们的人,但对任何形式的冒犯或蔑视,要抱以平和之心。当我们心灵承受煎熬时,对方多半也同样。最重要的是,这种心灵煎熬,是完全不必要的,是可以消除的。

记住吧,情商是我们对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认知与把控,慢慢学习让自己呈现最美好的一面,也努力让对方呈现出足够的善良。这有个过程,一切取决于我们对人性的认知。认知明晰,心境就明晰。反之,任何形式的武断蠢萌,只是标志着我们学习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情商也是智商。

智商是对这个世界及抽象法则的认知。

情商则是对人性的洞察与掌握。

最近有本书在卖,《给孩子看的量子力学》,这本书开篇就说得明明白白:世界是不确定的。

连物质世界都不确定,我们又何来胆气预判人心?

世界是不确定的,人心是不可测量的。有智慧的人绝不说过头话,情商高的人会因心绪调整方策。在这个充满温情同样也充满冰冷的世界上,你掌握多少人性,获得多高的情商,就获得多少温暖,获得多少自由。

——你要知道,人的心是极脆弱、极敏感的,把他当成菩萨是不妥当的,把他当成恶魔也是纯粹发神经。他就是个可以表现出伟岸人格的普通人,努力尝试,但要知道,最后的结果只是个概率,万勿求一个固化不移的结果。每个人心中,都有善良的一面。而且成为一个善者的意愿,全都是空前的强烈。

这是真的,一点也不假。

但,人又是极端情绪化的。不良的情绪,始终与我们的初心争夺对我们的控制。所以人的善被激发,就会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但这需要超高的情商,需要对自我情绪与对方情绪的掌控能力。

情商高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对对方心里善的信任。

但同时,任何时候也不敢放松对其心中恶欲的警惕。

以温和的态度、平静的内心、微笑的面容、关注的眼神,信任对方,鼓励对方——不毫无理由地怀疑人,拿对方当骗子,当然也不会毫无理由地拿对方当菩萨。

——你不信任对方,激起对方心中的恶,就必须要以自己的人生,为对方人性的缺陷买单。你毫无理由地拿对方当菩萨,暴露出自家智商的短板,后果也是一样的严重。—这句话,严重曲解了人性,属于对智慧一知半解、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的学渣体。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举什么例子,单以逻辑推理,就能够弄明白。

——你把对方当成菩萨,他就是菩萨。你把对方当成魔鬼,他就是魔鬼……假如这话是对的,我们就应该打开监狱大门,把杀人犯、强奸犯和变态狂统统放出来,并热情与他们拥抱。

当然,监狱中的变态虐杀犯,也不是就无丝毫悔恨之心,但在他们准备好向这个世界呈现柔和一面之前,我们更需要的是等待,而不是拥抱对方。


圈里的年轻人顿时炸了,纷纷对他展开声讨,有一条反驳他的文字,立即受到年轻人们的疯狂转发,这条的大概意思是:难道你没有年轻过吗?请不要嘲笑一个年轻人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追求。无论这世界是如何险恶,我们年轻人,决不会放弃自己的梦……

不是……我那位朋友当时就崩溃了,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我这里是在说求职时你至少要看看人家的要求,怎么变成了我反对年轻人的梦想?

朋友问我:是我疯了,还是他们傻了?

我哈哈大笑,对他说:你没疯,孩子们也没傻。

只不过,你和这些孩子们一样,不清楚这样一条道理:

——还没有成熟的人,是听不进去别人的话的。

他们只是更急切地想要表达自我。如果你从事过足够长的管理工作,就会注意到这样两桩怪事——

第一桩:人是一台高精度的信息发布仪。

第二桩:人是一台极差劲的信息采集仪。

这两桩事,说的是啥意思呢?

是说人类具有天才的表达能力与欲望,但在接收对方资讯方面,功能上存在着严重的欠缺。

——说白了,有相当数量的人,只知道嘟嘟哝哝自说自话,却听不懂别人的叙述。

青春期的年轻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压力来自于他们内心急切表达自我的欲望,与表达勇气的欠缺。一旦他们有了勇气,就能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说上三天三夜不带重样的。

这阶段的孩子,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敏感度,接近于零。用他们父母的话来说,就是根本听不进去人话,还没等你开口,他们已经烦躁地吼了起来:知道了知道了……实际上他们根本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不想听别人说话而已。这阶段他们唯一的兴趣就是表达,对别人的话表达憎恨厌恶。

过了这个阶段,他们才能成熟起来。

成熟的意思是说,表达得越来越少,倾听的时候开始增多。记者说——真正的表达高手,不发一言,让对方尽情地说。

让对方说爽了,他整个人,都是你的了。

同理,你如果肯让这个世界对你表达,世界表达爽了,这个世界就完全归属于你。倾听,做事,多与平和的成年人相处。尝试一下吧,年轻虽然是资本,但成熟才意味着机会。要知道一个成熟的人,才是稳定的,可以依靠并信任的,才能够获得这个社会的广泛接受与认可。只有获得这个世界的接纳,我们才能逐步地夯实事业的根基,才有机会问鼎更高的人生目标。而不成熟的人,犹如生涩的果子,还不能采摘食用,对别人来说还没有价值——无价值的人生,只是自我放逐。当你对别人有了价值,并愿意开发自我,那你就成熟了。许多人不承认智力付出,不承认经营风险与利润趋同规律,举凡无形的,都是被他们否认的——只有交易人是他们自己时,他们才会承认这些。

这种观念,甚至还有受公众力挺的——就在昨天,一个获奖女作家,流着眼泪诉说非洲农人的痛苦,非洲农人把咖啡豆卖给跨国集团,每公斤售价只有3块人民币,而星巴克卖一杯咖啡又要多少钱?女作家为被残酷剥夺的非洲农人而流泪,引发了公众的悲愤泪奔——可是大家只顾泪奔,却忘记了星巴克卖的是一种咖啡文化,顾客到星巴克享受的是一种舒服与温馨,这种无形资源的价值更高,因为它满足了人类不可替代的精神需求。

对农人的同情是应该的,也是作家的良知所在——但经济规律不认眼泪,精深加工所带来的附加价值,永远高于农产品价值。一个人立身、处世、谋生与交际,也是这个道理,别人所获得的一切很大程度并不是全靠能力,而是依托了无形资源。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更多,就必须尊重这个规则,赋予自己能力之外更多的附加价值。

能力之外的资本从来不等于零,而是一个源源不断产出的信任价值链,别一听别人说做人处事都是糟粕你就跟着瞎激动,人家说这话,是因为他已经有了这些,只是回报不足而有所怨怼。而你,如果空无所有,那就需要高贵的品质、温和的心境、公正的观念,对他人无形资源的尊重与对自我劳作的合理评价,缺少了这些,就会陷入悲愤悒郁的贫困思维之中,整日里东拼西斗,斗到最后,只落得食盆空空,无食可啖。如此为难自己只为了一颗偏狭失衡的心,你说这又是何必?人生的意义?老大爷睿智地回答道: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充实和有规律。人家比较的是谁对数学领域有全新的发现,谁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快乐。她天才的应试技巧,在这个领域完全派不上用场,感觉好郁闷。

陈丹燕了解情形后,立即支持女儿退出:不喜欢,就退出。你在应试教育下所养成的功利思维,跟人家真的玩不到一起。

​工作人员告诉他:读书不是比赛,是没有功利性的,只是为了熏陶孩子的心灵,所以鼓励孩子们读书。可是你家孩子,完全是为了拿第一而读书,他读得快而且比较疯狂,但心思却全然不放在书上,只想着赢别人。这种过于功利的读书方式,既给你自己家孩子带来隐患,又为其他孩子带来忧虑。不喜欢读书的人,是不会在这个领域里获得快乐的。而他过于功利的取向,又会对其他孩子产生误导,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不是……明星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上,正是他给孩子灌输了读书赢大奖的念头,耽误了孩子。这时候他还在嘴硬:不是,我家孩子读书快,这难道也错了?

工作人员回答:这不是快慢的问题,而是是否喜欢的问题。你家孩子虽然读得快,但是他对书中的内容根本不感兴趣,完全没有自己的体会。其他孩子虽然读得慢,却是乐在其中,都能够从书中体悟出许多有趣的东西。

​也不是普遍的——但无法否认的是,我们许多父母,鼓励孩子读书的动机极其功利,功利导致了无法想象的短视。许多父母让孩子读书,一是考个好大学,二是找个好工作,三是找个好对象,全部的意义就在于此。

既然目的功利,手段当然非常低劣,无非三个办法——哄、骗、吓。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子女——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些招是哄,已经用了一千多年了,但仍持续不衰。

高中要抓紧,不能输在关键时刻,等到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这招是骗,对孩子伤害最大,许多孩子,就是毁在这个不切实际的期望上。

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娶不上老婆,这辈子你就完了——这招是恐吓。

这么几招用下来,对孩子们的效果如何呢?从这几个孩子身上,依稀可以窥到短视的功利教育是如何毁掉孩子的。

为了高考,许多父母和学校,强迫孩子背水一战,不得读或尽量少读与高考无关的书籍。这严重地摧毁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许多孩子高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撕书,可知他们的内心,对这种功利的读书方式是多么憎恨。

缺少了基本阅读素养,许多孩子内心变得单薄而自闭,进入大学后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更糟糕的是,禁止与强迫并举的功利读书方式,局限了孩子们的大脑,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一片荒凉,使他们变成了冷漠冰寒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比这糟糕还要更糟糕的是,许多孩子因为这种读书方式,阅读底蕴严重缺失,让他们如同没有装载满燃料的飞行器,飞上高空后失掉了继续上升的动力,只能是一头倒栽下来。我们这里提到的这几个孩子,正是这种类型,他们已经彻底丧失了学习的能力与兴趣,沦为被短视的功利教育彻底摧毁的失败产品。

短视的功利教育,造成了相当数量孩子的智能严重不足。他们相信了成年人的欺骗,以为到了大学就轻松了,或是读了大学,就能很容易地混到个高收入的工作。但这世界并非如此。

成人世界所接纳的,永远是具有强烈进取意识、富于学习能力的新锐精英,再高一点,还需要些创新能力。任何情形下,成年人社会也不会接纳连功利教育的欺骗都信以为真的这一类人。由此带来的是许多孩子内心的幻灭,他们终于发现,他们此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而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恰恰是他们在高考冲刺过程中,被严厉禁止的。从小学到高中,长达一二十年的残酷驯化,已经让孩子养成了对价值性阅读的天然憎恨。在这种强行驯化出来的条件反射机制解除之前,我们只能坐视孩子们一步步滑下毁灭的渊薮。孩子,你要知道,文字是人类非常伟大的发明,这种抽象符号的出现,曾经突破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再也没有比抽象符号的阅读与审视,更能够促进人类大脑发育的了——除了这个仍然是功利取向鲜明的目标之外,真正的阅读,至少具有以下几种意义:

第一,最具价值的阅读,恰恰是毫无意义的。阅读的最高境界,是享受生活,体验生命的快乐。人生苦短,来日方长,你的心,面临着物质与精神享受的双重需求。此二者的机制完全不同,物质生活的享受,是短促爆发式,让你“哧”的一声,心理能量一泄而快,而后是繁华落败的空虚寂寞冷。而阅读所带来的精神快感,却是缓慢而持久的,能够让你的生命充实而饱满。如果你确信,明天还会来临,那么你就不应该舍弃这缓慢持久的快乐。

第二,阅读是对新世界的观察。要记住,你处在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之中,现代人面对技术进步的热潮,就犹如一只被扔进滚筒洗衣机的小白鼠,完全处于不由自主之中。你昔日熟悉的一切,转瞬间就化为无常。你昔时安全的环境,顷刻间就会漏水灌风。你是一个处于黑暗森林中的孤独猎手,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降维攻击。获得更强观察能力的不二法门,莫过于通过他人的眼睛扫描周边,这是只有阅读才能帮你做到的事情,你不能放弃这个高维的视角。

第三,功利性的阅读,已经在事实上伤害了你的大脑,过强的条件反射系统,会让你在每本书面前,产生这本书有用还是没用的第一意识。这种短视陋见,将你的大脑限定于即时的固化状态之中。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够重新开启你的大脑。读一读那些最没用的书吧,理科生读读莎士比亚,读读乔治·马丁,文科生读读霍金,读读凯文·凯利。唯有阅读面的丰富,才能够让你的大脑更加灵活地运行,更能够精准把握飞速变化的未来。

第四,你需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可爱的人,但一个大脑空空,阅读面狭窄而导致心灵苍白的人,必定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又或者,你需要成为一个优雅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但阅读量不足的人,哪怕再优秀,也不过是个踏实稳重之人,而无法达成优雅与教养。再或者,你有必要成为一个幽默的人,一个睿智的人——无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你渴望获得这个世界,你就必须先在精神上拥有它。而这个心愿,非阅读无以达成。

不要让自己读书读到蠢,敞开你的心扉,睁开你的眼,享受、观察,丰富自己,此前无数人走过这条路,若不试一试,就枉负了自己的青春韶华。


昔年达摩老祖东来,想要寻找一个不受迷惑的人。

但最终,达摩郁闷地发现,根本找不到这么个想象中的人。

这世界,多数人偏离了自己的本质。

达摩只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受迷惑的人。

这个女孩也一样。

她已经足够强大,只能在帮助别人时,发现自己。苦难和平庸乏味的生活一样,能够成就人,也能够压垮人。

有些人,没有被苦难压垮,不是苦难有什么价值,而是这个人心灵强大。

一切,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我选择。人生也是如此,无论命运给你发的是什么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全力,去求得最理想的结果。

这份阅读材料接着说: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从未再对生活有过任何抱怨。他总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这些统统是带有励志色彩!

艾森豪威尔能够成为美国总统,是家庭环境、社会条件、时代机遇,再加上他个人的努力,而出现的一个巧合事件。环境与努力,再加上当事人对机遇的捕捉、领悟,才构成一个人成就的全部。持续的好运气,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做事式的、对商业周期的预判。持续的好运,需要的是洞察人性的长远眼光。?。不对!!


​时间的长度,赋予了她一种生存的智慧。可以确信,她所做的事情,九成九没有丝毫回报的——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她在做这些事情时,增长了自己做事的能力。

此外还有眼光!

——当你以一生为周期,看到的是时代和人性,看到的是规律。

——当你以十年为周期,看到的是常识与规则变化。

——当你以三年或五年为周期,看到的是胆识和眼光。

——当你以一年为周期,就会相信天赋和能力。

——如果你以天为单位,什么也看不到,就只能寄望于奇迹和运气。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人生在世,首先要有改变这个世界的思维。

不要以为这世界是多么地难以改变。你生下来,这世界就因为多了一个你,已经发生了变化。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本能地加强自己的权重,让自己更大程度地影响别人。这种改变与影响,又被称为存在感。

如果谁的存在感太弱,多半是你自己不给力——本文中的女孩是个特例,连她的母亲,都在极力削弱她的存在价值,以强化自己的存在。

存在感是自我赋予的。

指望别人抹除自我,帮你获得存在感,是不现实的。

要获得存在感,就必须投入到自己的人生事业。要做事。

(15)

人活着总是要做点事,不能趴地上等人拖死狗。

做事需要的是长思维。思维越短平快,失落感就越强——因为时距太短,难以捕捉到机会点。

足够长的做事思维,能够改善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考虑更为长远的规划。当我们向十年而后的目标行进,谋事布局时,就不会因为今天未获得回报而耿耿于怀。

唯谋事者有格局。高度也好,眼光也罢,就看我们把思维聚焦在哪里。所以熊培云先生说,思想在高处。所以高晓松说诗和远方,说的就是环境可以不如意,但我们的心不能闭锁,不能因为手中的牌不理想,就丧失了谋事致远的长线思维。

当轮船驶入美国时,他站在护栏边,心里在想:在那个时候,那个地方,我意识到,我永远无法把自己从过去的枷锁中完全解放出来。我过去经历的一切,已经永远地改变了我的一生。

他继续说:但我也知道,我绝不能任由它削弱瓦解我开始新生活的勇气,我的过去将会指引我走向未来,并赋予它特殊的意义。索罗斯和伯根索尔,是同一种类型。

——都是拥有着强大的心灵力量,能够从最险恶的处境中,杀出一条血路的那种人。当然,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环境,有人称之为幸运,有人却抱怨连天。即使是在真正的逆境中,人们的表现也不一样。结果发现,约有43%的人,遭遇逆境后神清气爽,愈挫愈奋,矢志奋起,最终成就了事业。约有46%的实验者,遭遇逆境之后,顿时一蹶不振。还有约11%的人,好像有点迷迷糊糊,逆境也好顺境也罢,都没什么感觉。以前是什么样子,以后还是那模样。这几类人,他们在思维认知上,有什么差别没有?专业人士会偷偷告诉你——这两类人的差别在于对不确定性及确定性的规律认知上。

(05)

这个世界,或者说人类社会,有些事是确定的,而有些事是不确定的。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你居处于何种环境,只要爱惜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每天都活出味道来,就要不懈努力,提升自我。这个过程是绝对确定的,持续努力与内心积累渐丰,是个直线关系。

——不确定的是,哪怕你再优秀,在这个世界上也未必就能够出头。敢打赌,比索罗斯更富金融思想的人有,可他们只是金融界的小泥鳅。比乔布斯更有创意的有,可他们只是商业界的小虾米。比伯根索尔知识更丰富的也有,但他们不过是司法界的小蚂蚁小蚂蚱,未得机缘成为国际法大学者。

朝正确的方向努力能使自己变得优秀,这是确定性。

努力但未必能成就事业,这个叫不确定性。

索罗斯、乔布斯及伯根索尔,他们就是对此认知清晰的人。当他们努力时,目标就会放在让自己变得优秀上,唯其这样,他们的心才不会陷入失落悲情,才不会感受到强烈挫折——这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在追求知识与思想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不去想那些不确定的小概率事件,当然不会有挫折感。

这类人,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那43%的人,他们是于逆境中仍不放弃希望之人,一旦时机来临,自然一飞冲天。

而另外46%的人,却把这个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完全给弄反了。

所以他们的命运,也就有点不那么靠谱了。

比如说,这些人在内心里是鄙视努力的价值的,但他们不会明说出来。他们会拿世事的不确定性来遮掩。

他们坚持认为同事的晋升全是靠了拍主管的马屁,别人的成就全是碰运气,他们会相信三分钟速成心理学家,两分钟速成经济学家,一分钟速成物理学家,就是不信水滴石穿的正常规律与法则。

所以,这些人做事最多不过三分钟热度,究其本质,他们根本不相信持续的努力,与自己的优秀存在着必然关系。这样,他们就将自己人生颓废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外界——而他们也知道这种认知是不正常的,所以他们说话时常常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动辄言语攻击他人。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他们的思维认知完全乱了套。

​这类人坚信努力会让自己变得优秀,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的。他们努力了,优秀了,当机会来临时抓住了,就把不确定的成就规律,在自己身上确定了。

而思维认知出现错乱的人,他们不认为努力会让自己变得优秀,认为获得机遇青睐者,都不过是交了狗屎运。如果他们不快点让自己头脑恢复清醒,就很难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机会。

——但,并非每个努力者都能够获得机会,这其中的差别又何在呢?

答案是:

跨不过去的是苟且,跨过去的是远方。同样的努力,也要拼品质。

低质量的努力,不过是苟且。

高质量的努力,意味着诗和远方。

同样的付出,当机会来临时,更高品质的努力,更有胜算。朋友穷惨了,饭菜只有俩土豆,一小撮果酱——可是,桌布洗得一尘不染,玻璃杯擦得晶莹剔透,手持刀叉凛然而坐——穷且益坚,决不堕落,这就叫诗和远方,是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香气的不向生活屈服的精神,也是人生追求的极致。

人生终归是要奋斗的,奋斗归奋斗,怕就怕心不甘情不愿地怀着满腔悲愤,弄出张苦大仇深的嘴脸,隔八百里看到你,犹自透出一股子冰冷的寒气。

所有人都要从最低端起步,哪怕你亲爹富可敌国,但你继承不来他的能力。人要在这世上赢得尊重,只有靠自己的人格与才干。穷家孩子成长所走过的路,富家孩子一米都不会少,全都要走过来。诗和远方,意味着我们知道确定性的规律而努力,知道不确定的规律而耐心守望,旷世名著《基度山伯爵》的结尾称,人类的一切智慧包含在这里:希望与等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于确定性中守候不确定性,于必然性中捕捉偶然性,于努力中静候机遇,于希望中沉静等待,这就要求我们提升自我努力的质量。苦大仇深的努力也是努力,但带给人的观感低劣,质量可疑,会让我们过久地停滞于苟且期。而心怀乐观的希望,才是种高品质的努力,它会更大概率地让我们跨越苟且,直达诗和远方的明丽境界。



互联网时代,理论上来说是促动人类智力大幅跃升的好机会。海量的知识与资讯,各类相异观点观念的融合与碰撞,所有这一切,只要你善加利用,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超越自我。
然而,期待每个人善加利用网络资源,只是一个美好的想象。现实的窘迫就在于,从下意识的想当然,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中间是有个临界点的。越过这个点,我们就会自动接收异质信息,全面衡量现实。而在达到这个状态之前,大脑对异质信息有一种强烈排斥现象。
现实中,有思考能力的人,还可以勉强与不会思考的人对话,但以静默时为多。而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忘性也大得惊人。他们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地忘掉应该促动他思考的问题。
不会思考的人,是惹不起的。一旦你指出他的想当然观点的谬误之处,他不是如正常人那样,意识到自己错了,相反,他只是感受到被冒犯的挫折,就会变得好斗起来,与你展开无休无止的纠缠,直到寻隙抓住你的语病,然后他就会欢天喜地地庆祝自己的胜利。
不会思考的人,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他们有在生活中寻找确定感的强烈冲动,不确定性让他们无法适应。而思考者喜欢不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
第二,不思考的人,总是和自己观念类似的人在一起,同质的观念对他来说,意味着安全。而思考者却对同类思维极为警觉,一旦发现身边的人与自己想法一样,就会检视自己的思维。
第三,不会思考的人,从模糊的定义出发,寻求结论的精确性。所以此类人多是暴力的信奉者,因为从模糊的定义出发,会得出无数个结论,而他们只接受自己那一个。相反,思考者对结论不感兴趣,只是寻求定义的精确性。
我们需要思考,唯有思考力能够让我们战胜人生的课题。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思考能力,又或是强化自己的思维技能,那么,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要知道观念只是脑子里的虚构,而现实往往与观念合不上拍。其次,我们要知道思考的起点源于何处,只有最简单的事实,才是思考的起点。如果你的脑子里只有结论,那么,就意味着你需要思考了。再次,要记住在你面前,是没有成形的结论或是禁区的,只有推倒既定结论的藩篱,才能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获得强大的思维能力。
最后,思考者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具有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不会被低劣心绪所左右。仅此一点,也值得我们多想想这个问题。
。而当他们的思维被情绪所控制,丧失思考能力时,这时候他们的人生境况,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大的敌人就是下意识的愚昧反应。几年前,整个社会舆论呈现出对传统加工业的口诛笔伐,这些人个个充满了正义感,个个悲天悯人。可是他们难道真的不知道吗?区区18亿亩的耕地,根本不可能让3亿农民吃得饱,这庞大的人口基数,至少有一半要进入城市,没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就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就业人群,如果把传统加工业废掉,你将生活在一个多么绝望的世界里呀。
没有思考能力的个人,是没有希望的。而丧失思考能力的民族,是悲哀的。
他说,等他费劲巴拉地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然后才突然意识到老师出这种怪题的真正目的:
——就是为了摧毁他的想当然,让他养成思考的能力。
人类是极端情绪化的物种,第一时间的反应,条件反射下的想当然,只是看到事情表象的情绪化冲动,并非思考。但,未受到良好思维训练的人,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他们往往把自己的情绪化反应,视为思考本身。

哦,对方换了话题:你给猫治病的这些钱,足够一户农家一年的生活费用啊。

她抱着猫,耐心跟他们解释——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是通过相互提供服务,获取生存资源的。有人救助猫,宠物医院治疗猫,再有猫食、猫草、猫爬架、猫洗手间等一系列产业,这条产业链,是多少人可以荣耀地养家糊口的依赖呀,你非要跟一只可怜的小猫过不去,表面上是同情贫困者——但这种行为,非但帮助不了贫困者,反而制造了更多的贫困者。

这个解释,和菜菜的解释是一样的。她们都看到了隐藏在贫困后面的社会救助生产线。在她们看来,这不过是显而易见的现代社会常识,怎么总会有些人对此视而不见?

——因为没有思考的缘故。

视而不见,只是因为思考能力不足。

范仲淹回答说:唉,你们这些做官的,懂点经济学会死吗?荒年灾月,官府首先要做的,就是刺激经济,要让没钱的老百姓,能从有钱人手中赚到钱。所以我才举办龙舟赛,大搞湖上宴饮。还有,我之所以下令扩建寺庙,就是为了加强基本建设投资,说明白了就是要以投资拉动经济呀。监察院那些没文化的蠢官,听到大兴土木就破口大骂。却忘了如果没有社会投资,就没有资金流动,因赚不到钱而陷入绝境的百姓,就会越来越多。

范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但你忧也要忧到地方,不能瞎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你乐也要乐对路子,不能乱乐。

当你站在较高的社会位置,需要有洞察全局的能力。当你处在极低的社会位置,需要有社会管理者的眼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个叫思考。

没有经过思考的人,忧也忧不到点子上,乐也乐不对路子,或忧或乐,无助于改善自我人生。



人生就这样,越上行,越艰难,越堕落,越悲惨。无论你还是别人,目前的位置只是个暂时阶段,自卑没必要,不卑不亢更重要。你不是这世界的中心,永远要以平和之心待人,万不可毫无理由地凌驾于他人之上。呵护那些正在努力的朋友,体谅那些日渐下滑的故人,人生没有贵贱之分,所有人终将在野心尽头重逢。唯有盛年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够让我们见证人性的价值。


虽然我们说,要降低对物质的要求,但是你要追求自己能力和精神层面的提高,这是很重要的。当你读完一本书,你会是很开心的,因为你变强了,你知道的东西更多了,你的精神层面在提升。

自由就是摆脱社会的惯性。当你能够摆脱这种惯性,在工作中努力思考,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难道这不是一个游戏吗?这会像神探柯南解题一样充满乐趣。你在创造一个剧本的时候,会觉得很苦,但你能够重新转换对工作的看法的时候,你会变得愉快很多,难道这不是在留下自己的作品吗?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并不是意味着你已经拥有了所有的东西,而是你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了。我们可以在这些思考中打破社会的惯性,改变一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跟过去不一样。

为在这两个现场,比拼的不是知识。而是认知!是智慧。知识,是拿来外用的。而智慧,却是真实自我的浮现。——找到那个最强大的自我,战胜天性中的恐惧与懦弱。

(07)

在智慧门前,拥有多个博士文凭的学霸,跟大字不识的文盲,是等值的。

因为,智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思维认知。

——哪怕你拥有一千八百个博士文凭,但内心软弱,自卑胆怯,话不敢大声说,屁不敢大胆放,见女神也不敢推倒,那么你照样一事无成。

——哪怕你出身再寒微,资源再匮乏,但你能够正确认知自我,能够克制天性中的疲懒、懦弱与恐惧,照样有一番惊天作为。

所以秦汉时代,普通人物落在刘邦手中,学会正确认知自我,激发出天性中最强的一面,顿时成为将相之才。

同样是这拨人,落在项羽手下,就立即产生认知落差。认为自己不过是凡夫俗子,没有勇气也没有信心,更丧失了学习能力,结果就混成了自己预期中的猪头。

同样在禅宗五祖弘忍座下,诸学霸们,一如侠客岛上的英雄豪杰,整天价咬文嚼字辨析语义,只有惠能简单单纯,单刀直入——智慧本在我心——单凭此认知,就通杀天下了。

我们不是郎朗,我们也不是姚明。

但我们是我们自己。

但我们的真实能力,确实没有发挥出来。

我们只是残缺的自己,不真实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最优秀的自己,这才是我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人的最大壁垒,在自己脑子里!

——如果我们的事业进展,未获所期,多半是因为我们给自己设限,让自己裹足不前,寸步难行。

打破自我限制,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智慧的认知。

做不到这一点,产生认知误差,就找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明明是郎朗,非要跟姚明拼篮球。明明是姚明,非要跟郎朗拼钢琴,活得惨,做得累,忙成狗,压力大,如此人生,不亦悲乎?

(10)

傅盛先生曰:最大的竞争差异,在于认知!

傅盛先生还曰:只要能突破思维障碍和思维边界,就能够变成不一样的人。

傅盛先生还曰:一定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在寻找和思考上。

傅盛先生曰完了,该咱们曰一曰了。

要如何做,才能够打通思维障碍,推倒思维边界呢?

第一,要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更好。要熟读本文开头的故事,杀猪卖菜的能成将相之才,那是因为正如禅家六祖惠能所说,智慧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这世上所有成就事业之人,多有一番苦惨折腾史——惨烈的折腾,唤醒了他们心中沉睡的智慧。不折腾多思考,也有可能达到这个效果。

第二,学会正确地思考。正确地思考,一定是非情绪化的,承认自己是无知的。千万别把抬杠当成思考,别把胡搅蛮缠当成思考。真正的思考,一定是摧毁自我思维中的障碍或边界,所以,不先承认自己的愚蠢,就不存在思考。

第三个,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愚蠢,承认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物质资源的匮乏而自我设限——网络上的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说的就是这个。穷人思维就是因为生存环境的压迫,刻印在脑子里,形成了思维局限。不再相信自己有什么能力,不敢想象自己也能有番作为。承认自己的穷人思维,不承认任何限制,像富人那样思考。

第四个,阻碍我们的,始终是伪思考。我们会把情绪化的对抗,曲解为思考本身,这就是尽管六祖惠能说,智慧在我们心里,王阳明先生说,每个人都能成为尧舜那样非凡的人物——但却人人做不到的原因。

做不到,就是因为我们把情绪化的对抗,曲解为思考本身。

放弃对抗,克制情绪。

阻碍我们成为最好自己的,始终是顽固而低劣的情绪。这种情绪让我们产生恐惧,不敢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不敢相信自己也会有超过预期的表现及能力。正是不良情绪,让我们深陷现实与思维的困境。

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改变就开始了。

静心,温和,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心中的恐惧与懦弱。去除自我认知中的情绪宣泄,收敛心志,就能够让心中的智慧浮现,就能够与真正的自己相遇。

首先,人这东西,有两个属性。

一个是独立性,一个是社会性。

独立性,就是人与其他个体相互独立,你吃你的,我喝我的,大家各不相关。

社会性,是说整个人类,在生态上表现为一个庞大的生物群,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小结构。简单说就是谁也离不开谁,必须要在别人那里,获得自我价值的证明。

所以呢,对能力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独立的能力,是缺少不得的,但社会化的能力更重要。

在学校教育开始之前,孩子们就要先行应用自己的社会能力——如何与同学们相处,如何获得老师更多关注——这类教育的起源在家庭,但明白这个道理的家庭,并不太多。

社会化能力有个恼人的特点,最初的心理机制形成,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事实上,许多人终其一生的奋斗,不过是在努力矫正自己残缺的人格——这是最明智的人都要努力一生的事,学校教育的作用相对有限。

这意思是说,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社会化的能力,既不能完全靠家庭,也不能完全靠学校。

主要还是靠自己。

们这一生,主要靠自己。

靠自己,就得研究社会化能力的原理机制。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居高临下俯视社会,才能够赋予自我并不具备的能力。

——思维能力!

要获得这种思维能力,就必须要用心,修复此前教育不足对自己大脑造成的伤害。

这种伤害,主要表现在三种残缺型的思维模式上:借口式、责怨式与颓废式。

明白这个故事没有?职场之上,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表现在思维能力上。这句话好像人人都看懂了,但,除非你肯于立即着手修复思维缺陷,否则这个所谓的看明白,不过是又一次自我欺骗。

复一遍,人与人的差距,就表现在思维能力上。

提升自我思维能力,这事谁也帮不上忙,只能靠自己。

颓废式人生观,就是懒癌入骨,不想干正事。

不干正事,是违背人类天性的。所以这类人就会陷入心灵恐慌,就会找借口,就会逮谁埋怨谁。这一招也叫先发制人,明明是我不对,但我首先展开攻击,找借口不停地抱怨你,你就没工夫督促我努力了。

颓废式的人生观,来自于对这世界的误解。他们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世界,其实不是。在你的视野之外,还有个高远美妙的智慧境界,获得这种快感并不需要多么劳心费神,只需要修复自己人格中的缺失与不足,只需要弥合成长时的心灵创伤——但是这种创伤,恰恰构成我们现实思维的一部分,阻碍了我们的修复与努力。

人有病,天知否?

天不知道不重要,我们自己知道,就行了。

简单说吧,一个人的努力效果不佳,一定是人格或心灵中,有些旧的伤痕,这些伤痕构成我们思维的一部分,它是围绕着颓废式人生观的借口与责怨,正是这种心灵机制,让我们现实中的努力效果大打折扣。

这世界上的,大都是普通人,没有几个先天从父母那里获得了优厚的心灵资源。每个人都是拖着残缺的心智缓步前行。无论你的家境有多么糟糕,它最多限定了你的起点,但限制不了你的终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雾满拦江作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