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成为篡位夺权的遮羞布,王莽开了个头,曹丕创建程序样板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人说缺乏民主制度,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谬论。上古时期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明证。尧年老的时候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大家都推举虞舜做继承人,尧考验了三年将帝位禅让给舜。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

禅让制成为篡位夺权的遮羞布,王莽开了个头,曹丕创建程序样板_第1张图片
受禅坛遗址

禹继位后也以同样方式先后指定了皋陶、伯益作继承人,只是舜的儿子启杀死伯益而称王,把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虽然残忍,倒也做得光明磊落。秦以后的封建王朝一些开国君主为了证明自己篡夺皇位的合法性,硬是把禅让制拿来当做遮羞布,还要进行一番政治表演。王莽开了个头,曹丕创建了一套完备的程序,成为后世王朝更替的样板。

封建社会第一位搞禅让的是饱受争议的王莽。

汉平帝死后,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2岁的婴儿做太子,这个月,前辉光谢嚣奏报武功县长孟通疏浚水井,挖出一块白石头,上部是圆形,下部是方形,上面有朱红色文字,写着“通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于是王舜等人让太皇太后王政君仿周公的成例,封王莽为“摄皇帝”,就是代理皇帝的意思。

这个时候王莽可以身着皇帝的服装,头戴龙冠,背靠摆设在门窗之间的斧形图案屏风,面向南方接受群臣的朝拜,处理政务。他出入经过的地方要戒备清道,禁止通行,平民和大臣对他自称奴仆,全都照天子的礼制办。其实这个时候,除了夜宿皇宫以外,王莽与皇帝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但是他还觉着不过瘾。

当代理皇帝3年后,全国各地都出怪事。齐郡出现“新”井,巴郡冒出石牛,扶风出了石头,未央殿里出现铜符帛图。内容都是:王莽是真命天子,汉高祖要把天下禅让给王莽。大臣哀章从高祖庙里弄出来一个铜匮,里面有图和书,是高祖遗命,让王莽称帝,并且开列了大臣的名单,看来刘邦替王莽想得很周到。

既然刘邦同意把天下让给王莽,王莽当然没有推辞的道理,就去找太皇太后王政君说,你看看,不是我要篡位当皇帝,高祖皇帝刘邦早就安排好了,他老人家的遗命,我不敢不遵守,您老人家也不应该违背吧,把玉玺给我呗。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

王莽最终失败了,后人不断总结王莽失败的教训。特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无光的时期,真正是皇帝轮流做,但是偏偏都选择了最讲礼仪的禅让,重点是这个时期,曹丕整出来一套完备的程序:

首先,和王莽一样天降祥瑞,曹丕的出生地谯县上空两次出现黄龙,石邑县报告说大群凤凰翔集。又有图谶说: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鬼在边,委相连’,是‘魏’字;‘言在东,午在西’,乃‘许’字;两日并光上下移,乃‘昌’字也:此是魏在许昌应受汉禅。从舆论上打造曹氏代汉氛围。

舆论氛围造好以后,大臣们就劝说,当然是刺刀架到架到脖子上的劝说汉献帝请禅位于魏王曹丕。

然后,汉献帝听劝,发布诏书盛赞曹家神明英武,拯救危难,使华夏清平,保护汉室祖宗庙宇平安,全国百姓都感激你曹家的厚赐。我认清我的使命,恭敬地把皇位让给您。您应恭敬地接受大礼,享有万国,以顺承天命。

曹丕收到诏书虽然满心欢喜,还要也义正词严地推托,自称德薄,请别求大贤以嗣天位。

汉献帝“被逼无奈”,只得再派人持节奉皇帝玺绶到他家里再让。曹丕又推脱说,我不能在家里接受呀,你要是真心想让,就修个‘受禅坛’,集合公卿庶民,明白禅位。这个是图纸,照这个修就行。

‘受禅坛’修好以后,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汉献帝请魏王曹丕登坛受禅,坛下集大小官僚四百余员,御林虎贲禁军三十余万, 汉献帝亲自捧玉玺奉曹丕。再开读诏书申明,禅位给曹丕,纯属自愿,绝无逼迫。曹丕降旨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并郑重表态,“天下之珍,当与山阳共之”。好吃的好用的管够,汉献帝也没有作为政治潜在威胁被暗杀掉,而是得以善终,而且以帝王之制厚葬。

这还不算完,你刘家不是一直自称是尧的子孙嘛,你禅位给我,曹家就是舜的子孙。于是曹丕娶了汉献帝两位女儿为妻,重演舜娶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的盛事,蹭尧舜禅让的光环。至此曹丕利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完成全部禅位过程。

当然曹丕最大的贡献在于,用一套“合法性”的程序达成王朝更替的目的,整个东晋南北朝时代,再到隋代北周,李唐代隋,直到赵匡胤最后一次施行禅礼为止……在长达七八百年的时间里,曹丕式的禅让成为王朝更替的基本模式。它很好地适应了政权建立统治合法性,或者正当性的需要,所以,此后的政权都比王莽的新朝长久。

你可能感兴趣的:(禅让制成为篡位夺权的遮羞布,王莽开了个头,曹丕创建程序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