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平
有人曾经说过:“现在的人没点精神疾病都不好意思出门。”而在众多所谓精神疾病当中,拖延症算是非常普遍的一类。上至职场人士的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下到小学生一晚上完成暑假寒假作业,拖延症几乎成了时代的通病。
而有调查显示在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大约75%的人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近一半的大学生正在遭受着拖延症的折磨,日复一日地在截止日期前一刻完成自己的任务,并暗暗庆幸。然后日复一日地承受着任务未及时完成的压力。
缺乏毅力让自己一拖再拖
提到拖延症时,新疆石河子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大三学生刘敏(化名)激动地说:“我觉得自己绝对有!不到deadline绝对不做。”
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截止日期前的奋斗
因为是学新闻的,刘敏有一门课程的作业是每个小组每周推送一篇文章到老师开的微信公众号上,但刘敏的微信推送却没有按时按点推送,老师不催自己,自己就不会主动去推送,知道拖到说不过去才会去做。
最近刘敏又要考试又要上课还要交作业,但刘敏依旧在拖延,虽然知道考试前一天应该复习,但是不到考试前一天绝对不看书。“而且身边的同学都是拖延症,大家一起拖。”刘敏说自己的拖延症虽然严重,但在舍友当中算是好的,舍友的拖延症才是可怕。
刘敏虽然拖延,但还是会按时完成任务,不会拖到没办法补救。但是即便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但是一旦拖延起来,心情就会被影响。“事情都拖到最后几天一起做很烦。”
“我告诉自己不要拖到最后,就会每天写一些励志的话。”刘敏试过改掉拖延,但每一次都会失败。“总会被身边的诱惑打倒,比如手机网络游戏,还有身边同学影响。”刘敏有些无力感。
刘敏也会经常写每日计划,把每天要完成的事情一件件写下来,一件件完成。但是到最后却发现还是不行,总有些事情完不成。“还是自我控制力太差了吧,不能管理好自己。”
刘敏说:“现在已经慢慢好多了,自己已经大三了,该干什么该有点数了。”
越闲越容易拖延
楼慧(化名)在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读书,今年研二。楼慧觉得拖延对自己的生活有不小的影响,虽然自己的拖延症不算太严重有点拖延,有时也会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楼慧大学时期有一次寒假要交一篇报告,一拖再拖,拖到了开学前几天,还没动手写。“结果在作业上交前一天熬夜去写,写出来的报告质量又不好,自己的感觉也很糟。”
楼慧觉得自己的拖延症都是在比较闲的时候发作,越闲的时候越不想做正事,寒暑假有作业,一般都是拖到假期快结束才开始做。楼慧分析说:“我觉得让我拖延的原因一般都是一段时间内比较松散,提不起做正事的毅力。”
许多拖延症患者会用类似的手机壁纸来自我激励
但楼慧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拖延,“如果是近期就要交的,一般不会拖。”如果截止日期比较远或者事情不太重要,就会不自觉地拖着。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再不紧急的事情,楼慧也不得不紧急地做完。
楼慧总结道:“拖延症也没什么不好的,我身边很多同学偶尔都会拖延一些事情,只要不是很严重就好。如果什么事情都拖延的话,那生活会很混乱的。”
忙碌让我不敢拖延
河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二年级硕士生顾木(化名)在一家报社实习,同时还需要给一家自媒体供稿。因为事情比较多,顾木丝毫不敢拖延。
下周交的东西,顾木一般会在这周末之前完成。“我觉得自己事情太多了,一旦一个事情拖了,就会影响其他的事情。”
顾木说自己其实也有拖延症,但自己会强迫自己早点完成。“不是我不想拖,而是我不敢拖。”
“如果我时间比较空余,给我十天做一件事,我肯定还是拖到最后一天完成。”顾木认为人都有惰性,拖延症很多人也都有。
参加TED的演讲者讲述关于拖延症的知识
顾木觉得如果最后一天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酝酿很久完成的质量一样,那么拖延症也没什么不好的。
不拖延会比较安心
杨玥玥(化名)今年大二,就读于河海大学商学院。虽然曾经有过拖延的经历,但杨玥玥觉得自己并不是拖延症患者。“我没有拖延症,如果不把事情做完,我心很不安,所以我一般都会先把要完成的事情完成。”
杨玥玥已经记不起自己上一次拖延是什么状况了:“可能是我当时没有时间马上去做,之后就忘记了。到了需要交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拖延让杨玥玥感觉很不舒服,所以她一般都是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事情多做不完就第二天继续做。“拖延的感觉很不好,所以都会及时完成任务。”
杨玥玥身边也有同学会拖延,一直拖到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才去做,有时候就完成不了。
“就是习惯性地拖。”但是杨玥玥说也能理解他们的拖延,拖延不拖延只能算是做事习惯不一样。“可能他们的觉得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就好了吧。”
中国还有很多有拖延症的学生,每天都在想完成计划和不能完成计划的理想与现实间挣扎。不管说了多少遍,从明天开始就改,依旧是明日复明日。到底怎么样才能摆脱拖延症既是每个拖延患者的生活主题,也成了心理学家们研究的课题。
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简·博克(Jane B.Burka)和来诺拉·袁(Lenora M.Yuen)甚至专门就拖延症写了一本书《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畅销美国,在国内也非常受欢迎。
除此之外,许多心理学家都曾经著书解释拖延的心理。正因为拖延是如此的普遍,才有那么多人去关注这一问题。即使有拖延症也不必太过自责,自责只会加重拖延症,正确的做法是了解自己拖延地起源,对症治疗拖延,总有一天拖延症会慢慢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