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副黏病毒病

鹅副黏病毒病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鹅业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死亡率较高,给养鹅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鹅病防治的重点。

      1. 病原特征  病原属副黏病毒科,禽副黏病毒I型,是新城疫病毒的变种。病毒形态多样,有囊膜,囊膜上有纤维突。病毒可在10日龄鸡胚,鹅胚中增殖,并在2~3天内致禽胚死亡。

      2. 流行特点  本病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各种品种鹅都易感,鸡,鸭也可能感染发病,常呈地方流行性。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但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2周龄以下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随着日龄增长,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下降。

      3.  临诊症状  一般潜伏期3~5天。病鹅初期排灰白色稀粪,病情加重时排水样稀便,带暗红,黄色,绿色,或墨绿色。患鹅精神委顿,行动乏力,常蹲地,有的单脚时时提起,少食或拒食,体重迅速减轻,饮水量增加。后期部分患鹅出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10日龄左右的病鹅有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能耐过6~7天的鹅可康复。

    4.  病理变化  脾脏肿大,郁血,有芝麻至黄豆大小的坏死灶;胰脏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黏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一,淡黄色或灰白色纤维性结痂,剥离后呈出血面溃疡面,盲肠,直肠黏膜也有纤维素性结痂;皮肤郁血;肝脏肿大,郁血,心肌变性,食管黏膜,特别是下端有散在性,芝麻大小,灰白色或淡黄色结痂,易剥离,剥后可见紫斑点或溃疡。部分病例腺胃及肌胃充血,出血。

    5.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血试验。

    6.  防治措施  一般不要从疫区引进雏鹅,必须引种时应给雏鹅肌肉注射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

治疗措施:加强管理  仔细观察  一旦发现鹅只感染  及时投喂治疗副粘病毒药物+抗菌药  防止继发感染

李燕峰:15555288162 

微信同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鹅副黏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