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于晓丹的衣橱故事,一个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对穿衣的态度

我们对中档品牌的了解太少。我的衣橱,概括地说,主要是由中档品牌填满的。出现在这本书中的21个品牌,基本都属于这个市场,都是我自己穿过的、心仪的或至少是曾经非常心仪的。

——于晓丹/设计师,作家

BCBG,怎么个好风格好态度!

BCBG据说是从意大利语缩略而来的,译成法语后是bonchic bon genre,译成英文后是good style good attitude,再译成中文是:好风格好态度。BCBG其实全称BCBG MaxAzria,因为最后那个词不容易一下子念出来,就被大家简化为BCBG了。

曼哈顿岛上有六家BCBG店铺,两家在上东城,一家上西,一家中城五大道,一家铁熨斗区,一家苏荷,听起来都是相当好的地段。在这个看人看脸、看地址要看邮编的虚荣年代,BCBG凭这几个邮编,应该可以被认为是相当有档次的品牌了。它的定位也的确是这么说的,而且,穿它高线品牌的名流里也的确有像沙朗斯通、哈莉贝瑞、碧昂斯,甚至安吉丽娜裘丽、凯瑟琳泽塔琼斯这等绝对大牌的明星。不过,真的去逛一下这几家店址的话,你可能会生出些许似是而非的疑惑:它到底算是多高级呢?似乎还不如离它两步之隔的Joie那么容易辨别。

设计师于晓丹的衣橱故事,一个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对穿衣的态度_第1张图片

BCBG位于五大道上的旗舰店,对面就是纽约公共图书馆

上东城的麦迪逊大道是所有欧美高级时装品牌高订系列的云集之地,BCBG虽也跻身此道,不过已经到了66街,出了阿玛尼、郎万、迪奥等聚集的最奢华地段。中城五大道多年被评为世界最贵商业街区,不过这个五大道指的只是从50到60街短短一段,BCBG虽也冠着五大道的街名,却是在40街了,距离菲拉格慕、芬迪等至少十条街以外;而且位于公共图书馆的正对面,周围已没有一家像样的服装店,这对于一家经营高档服装服饰的店铺来说,肯定不是多么理想的选址。几家铺面里面的模样就更差强人意了,除了五大道旗舰店还算开阔,其它几家要么是一窄溜细条,还扭七扭八的局促;要么就守在一个逼仄、尴尬的把角上,连两扇像样的橱窗都没有,怎么看都像是见缝插针挤在那里,还不如几个连锁中档品牌比如J. Crew,或者快时尚店铺Zara等看上去宽敞豁亮。

设计师于晓丹的衣橱故事,一个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对穿衣的态度_第2张图片

位于铁熨斗区的BCBG店铺是窄窄的一个长条

我不是一个“维地址论者”,也没有虚荣到看试衣间大小就对品牌妄加喜恶的程度;不过,坦率地说,一家店铺的洗手间里,如果擦手纸的质地特别绵软淳厚的话,的确会影响我对这家店铺的好感度。因此,之所以在上面说了那么多关于BCBG外部硬件的“坏话”,其实想说的还是它的软件:像它的名字和选址一样,BCBG品牌本身似乎的确给人过于曲折、不舒朗的感觉。品牌名虽贵为法语,风格跟法式却也不大沾边,不清爽,有时还有稍显刻意的复杂。常常是,第一眼看去,其情调似乎特别符合某种理想,可试穿以后多半都作罢了,这又是另一种曲折的体验。最后每次走至店铺门口都想进去,可再一想还是放弃了;可是每次,终归还有趴在门上看一眼的冲动。总之,这个品牌就是这样叫人“不大痛快”,不能痛快地爱,也不能痛快地不爱。

旗下高线品牌Max Azria,Max Azria Atelier以及1998年收购来的更高档的HervéLéger label也是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根基洛杉矶的缘故,品牌设计师Azria先生对红毯情有独钟,三个品牌都制作红毯礼服。很多次,我都被苏荷区里HervéLéger的橱窗吸引,可走进里面只有一间公寓卧室那么大的店铺,又总不免生出“有哪个我知道的好莱坞明星适合穿这身红毯礼裙呢”的疑问。

BCBG的创始人,现任设计师、总裁、执行官都是MaxAzria本人。他生于突尼斯,少年在法国受教育,后来在巴黎做过十一年设计,1989年移居洛杉矶开女装店,八年后推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成为美国设计师。品牌在他的名字前,冠上了BCBG四个字母,肯定是有特意削弱设计师品牌身份的意思。后来他又推出单独的Max Azria系列,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宣传BCBG时,他也推广着他的理念:“以让消费者负担得起的价格提供设计师档次的时尚。”简单说,这个理念就是希望把设计师的品味时尚平民化。如果看平面广告,看BCBG在1996年开始进入的纽约时装周T台秀,或者在店铺里笼统一瞥,这个理念似乎表现得非常恰当。曾经有一度,我其实特别喜欢走到货架前摸它所用的面料,的确相当讲究,有很多不大能在其它品牌店里看到的新研发材质,尤其各种针织面料相当丰富、独特,绝不廉价;色彩、印花或织花图案,甚至结构,虽然不“法国”,可能还隐约看得出突尼斯文化浓厚背景的影子,可的确当得起“设计师档次”的美誉,绝不庸俗。这是他的理念中有关“设计师档次”的部分,这部分一点问题没有。可是到了如何平民化的部分,似乎就有点麻烦了。平民化的最好指标是价格,这部分其实完成度并不差。BCBG的价格并不让人望而生畏,尤其降价季,运气好的话几百块钱就能拎走一大包。那么麻烦出在哪里了呢?这么好的品牌,为什么我只在五六年前集中买过一季,后来就再少入过衣橱呢?

设计师于晓丹的衣橱故事,一个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对穿衣的态度_第3张图片

BCBGMax Azria2014秋季橱窗

昨天刚好去店里闲逛,看见一款双层针织棉黑白撞色开襟衫,提花“皇冠”图案也是双面撞色,正反可以交换。图案很炫酷,布料手感也超级爽润,于是兴奋地拿进试衣间试穿,可结果却是——没买。这是我在BCBG店里经常有的经历。具体就这一件而言,不是面料不好,也不是图案不够诱人,可穿上就是有那么点不舒畅。那么酷炫的图案,腰身却方直而拖沓,像保守,又像要掩饰什么,整个人立刻老了十岁,而酷炫的图案也变得有点不妥有点不安,只得别别扭扭地放手了。

不过我感觉别扭,完全不能说明就肯定没有不感觉别扭的女性。任何一个能存在下来的品牌,都一定有它精确瞄准的客户目标,BCBG也毋庸怀疑。根据它橱窗里的模特及其销售目录上模特的样子,我推想适合它的女性大约应该是这样的:

不能太瘦,也不能太丰满,热衷运动而有点结实的肌肉最好;

经常需要面对其他女性或男性,有在气势上绝对不能输给对方的硬朗;

经常会有从公司直接去参加宴会特别是酒会的需要;

这样的女性要有一定夜的魅力,不过把外套披在身上穿着以显示力量还是她们最觉舒坦的样子。

这样的女性听起来定位非常明确,我们似乎可以马上想象到身边的女性经理人们。可是现今社会,这样的她们还愿意或者还需要用BCBG风格来强化自己的形象吗?

生活节奏那么快,女性承担的责任在那样地不断增大,内在常处于战斗状态,外在是不是倒可能更渴望休闲放松?通常紧绷绷硬邦邦的BCBG,是不是就显得过于挑战而不大容易为女性接受了呢?实际上,我注意到,身边很多杰出的女性们,大多更游刃有余于以柔克刚,虽然偶尔的确有把衣服披在身上以强化肩膀力量的需要,不过,更多的情形下,她们更愿意以柔软的姿态进攻得取,因为这个时代,已经就是她们的时代,她们没有把自己扮演强大的需要了。

她们需要的隐晦不是不明朗,而是更婉转迤逦。她们也不大看邮编,而是逛,就要逛一家真正让她们舒服心仪的店。

(本文选自《我的衣橱故事》)

设计师于晓丹的衣橱故事,一个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对穿衣的态度_第4张图片

你对设计师的私人衣橱感兴趣吗?于晓丹,一位常年厮杀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内衣设计师向读者敞开了她的衣橱,并以个人购衣故事为起点,讲述几十年来国际中档品牌市场的发展与兴衰;以普通消费者与从业者的双重身份,思考时尚对于生活的影响。在她看来,中档市场有着无限可能性,它应该为大多数人消费得起。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应该可以从中得到满足、愉悦,甚至骄傲,而不是羞于启齿。而在这个市场奋斗的人,应该拿出做高档品牌的热情、品位、态度和道德。这本书几乎是以敞开自己隐私的方式,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对穿衣的态度,也看到了时尚这个工业如何既温暖又残酷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书影:

设计师于晓丹的衣橱故事,一个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对穿衣的态度_第5张图片
设计师于晓丹的衣橱故事,一个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对穿衣的态度_第6张图片
-

想读更多书摘,请下载读什么或者关注公众帐号:dushenme_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师于晓丹的衣橱故事,一个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对穿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