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等待上天拣选

一个人想要变的很牛,想要成功,做最好的自己,等待上天的拣选 。

这是罗胖《逻辑思维脱口秀》中的一篇 “成功很容易 毁灭也不难”的一段话。富有哲理的一段话,道出了一个人想成功,只要等待机会,努力做好自己就行了,因为成功不成功还是需要老天的遴选。

如果要打动人心,一句话就够了,就好比写文章,也许整篇文章都毫无新意可言,但只要有一句闪光的话能击中人心,引起共鸣,其实这就是好文章。罗胖的话戳中要害,杀伤力够大。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一直在抱怨、在羡慕、在等待,从没想着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机遇时时都有,我们却够不着,其实不是上天不怜爱我们,是我们不能做最好的自己罢了。

1

成功之路永不被模仿

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成功学,名人传记数不胜数,《快速成功学》《成功可以复制》《马云传记》《马化腾传记》等等,书店里,网络上可谓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成功方法应有尽有,我也是喜欢看点人生成功学心灵鸡汤的,但是基本都只会读一半,就读不下去了,因为总觉得自己所走的路与与成功人士所走的路相去甚远,并且有些经历根本不会发生的我们身上。那些成功经历在我们身上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举个例子: a成功人士在青年时期为求抱负,放弃了稳定体面的工作,励志出国游学三年,回国后创业,成就了一代金融大咖;b成功人士创业了七八次,都以失败而告终,欠债数百万,无力偿债,躲在寺庙三年,专心研究佛法,碰到有缘人。随后重出江湖,过关斩将,一年下来获利颇丰。最后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等等这样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

这些的人生经历不过是说明了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是要经过多重磨难的道理,其实这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是你要说让我们去跟随成功人士的脚步,复制这样的成功奇迹。这恐怕做不到。事业不好,我们也出国游学么,创业不成,也隐居寺庙么。不可能吧。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跟当时成功人士的环境并不可同日而语,如果a成功人士,家庭条件不好,要供房供车,上有老,下有小,他哪有闲钱、哪有时间去出国游学呢?如果b成功人士受失败打击一蹶不振,不隐居寺庙研究佛法,也就不会碰到有缘人,也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走向成功的路有很多,但没有一条路是相同,马云只有一个,你也只有一个。

2

机遇是成功一个重要的因数

《逻辑思维》的罗胖说的好,每个人成功其实有众多因数、众多变量交织而成,只要一个变量或者一个因数变化,其实人生就可能就是另一个模样,也许付出心血或许比所谓的成功人士还要多,但成功的未必就是你。也许你的人生经历与那些成功人士有些许相似,但你也只能仰天长啸:“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们那样成功。”

时代造就弄潮儿,但不是所有弄潮儿都能稳稳站在浪尖上,也许你还没跨上这次的浪潮,就给浪花拍死在沙滩上了。

机遇就好比是十字正象限上的一点,人生就好比在象限X轴,y轴,Z轴上行走,虽然努力往前走,但你并不能一定碰到它,但如果一直往负象限上走或原地踏步,你永远也不能与它见面。

机遇转瞬即逝,人的一生,哪有那么多机遇,如果能抓住一两个,你的人生就有可能彻底改变,莫问前程,抓住属于自己的那份机遇就好。

3

自助者天助

有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逻辑思维》能红,为什么“”上有那么多的签约作家,为什么一个不是从事文学工作的人可以写作出书,为什么一个过去聊天会脸红的人会成为一名优秀演说家,为什么他能有这么多粉丝关注度,就连现在最火的网红“papi酱”一个贴片广告都能卖2200万之多。等等为什么,问到我自己都会脸红。

古人云:“自助者,天助之。”光鲜的背后苦是我们不能所看到的,付出的心血是我们不能够去体会的。与其去羡慕别人的光鲜,抱怨老天的不开恩,还不如踏踏实实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因为机遇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4

结语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话一句话:“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地球在不断变化,社会也在不断变化,人类更是,如果还是抱着自己现有的这点知识能力,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见识见地,培养自己更无畏的胆识。这才是做最好的自己,只有永远紧随时代的发展,牢牢握住时代的潮流。也许,下一轮浪潮就给你赶上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最好的自己,等待上天拣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