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匠
随着华为的越来越强大,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从技术和市场上封锁华为,企图整垮华为。从断供芯片、禁用系统,到抵制华为的5G技术,华为用自主研发的海思芯片、鸿蒙系统抗住了“暴击”,并用专利法状告美国的通信公司,要求其支付10亿美元的专利费用。
是什么让华为有如此底气和硬气?关键在于华为一直相信并重视科技的力量,通过广纳人才,通过自主研发,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软硬实力。
华为对技术的欣赏和专注,让它在科技的浪潮中屹立不倒,且愈加强大。
一家公司如此,我们人,何尝不应该这样呢?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人——《金钱的灵魂》的作者琳内·特威斯特。她是一个在国际上活跃的活动家、资金募集者、演讲家、顾问及作家。从事国际人道主义救助和环境保护倡议的工作。她用对金钱的认识,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她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与金钱和生命建立的正确关系上,不断挖掘着自己的巨大潜力,同时滋养了很多人。
而她所写的《金钱的灵魂》,主要讲的是将金钱看作一种工具与自己和生命的关系建立在“充裕”的满足上,用这种关系来实现对人生和爱情的最高追求及发现生活的新意义。
其中的“充裕”的表现之一——欣赏与关注,让我感受深刻。很多时候,我们所欣赏和关注的,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如何。那我们如何运用“欣赏与关注”来决定我们的人生质量呢?
学会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人生短暂,而时间在不断往前推移。我们的人生由过去、现在和未来组成。未来还没来,过去已经过去,不管过去发生什么,好的坏的都要往前看,不要困囿于过去,我们只有过好现在才能成就更好的未来。
学会和自己的过去和解,我们才能更轻松地勇往直前,过去的我们已经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现在和未来。
若一味地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一切只会恶性循环,无法终结。
《金钱的灵魂》中的奥黛丽,在42岁时,跟在感情上对她不忠的丈夫离婚了。之前因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梦想的她,成为了一名全职太太,离婚后,却仅得到原丈夫很低金额的补偿,这让她心生恐惧,既害怕失去孩子的监护权,也害怕没有能力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在恐惧和缺乏自信的主宰下,奥黛丽迟迟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想到自己现在一无所有,而且什么都不会,就为自己过去因家庭而丢弃工作和梦想的行为感到后悔,为自己的愚蠢感到懊恼,人变得越来越悲观。
后来作者琳内·特威斯特走进了奥黛丽的生活,也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作者用她与金钱的关系作为突破点,寻找到了新的洞见——她并不是毫无价值,而且拥有很多内在财富,使她和自己的过去和解,重新振作了起来。
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说:“一切的苦难都会过去,学会和自己和他人和解,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
放下,是一种成全,也是一种智慧。如果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过去,那我们的人生质量会因为过去而大大打折。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是绝对无法提高我们的人生质量的。
关注我们所拥有的
曾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了回来,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贪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大概就是这个人了。如果他在跑的过程中,能回头看一下自己所插的旗杆,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地有多大,适当地停下来,或许不至于落得这么一个下场。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像他一样,总是关注于自己所看不到的,而忘记了关注自己已经所拥有的。
柯震东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他在饰演《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男主角后,名气暴涨,片约不断,星途可以说是一片坦荡,但是最后却自毁前途,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或许是名利双收,让他有所膨胀,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当一个人因过于关注别的东西,而忽略所拥有的东西时,那么所拥有的就会离我们远去。
而关注自己所拥有的,这些人往往会运用这些“财富”去创造不一样的人生。
俞敏洪,曾经高考两次落榜,给班里的每个女生都写过情书,却没有找到一个女朋友。大学时候被贴上长得丑,学习差,农村娃等标签,全班50个人,49个人出过,只有他留在国内。没有别人的聪明帅气良好的家庭背景,没关系,但是他勤奋努力自信,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因此,他运用自己的这些优势去开拓自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人生。于是后来,人们只要想到新东方就会想到俞敏洪,想到俞敏洪就会想到新东方。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自身的关注。
杰克·坎菲尔德在吸引力法则说:
你关注什么,就会将什么吸引进你的生活。 任何你给予能量和关注的事物都将来到你身边。 因此,如果你坚持关注生活中美好的、正面的事物,你就会自动地将更美好和正面的事物吸引入你的生活; 如果你关注不好的和负面的事物,那么更多不好和负面的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过来。
与其关注自己所没有的,让自己垂头丧气,让自己自卑,让自己走上歪路,不如多关注自己所拥有的,树立自信心,享受生命中的际遇,并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去除“多多益善”的迷思
《单独中的洞见》的作者张方宇说:“常人渴求他没有的,担心失去他已有的。圣人分享他已有的,摒弃他不需要的。常人偏爱加法,只要他觉得有用的东西,他希望多多益善,却从不担心身上的重负把自己压垮。圣人偏爱减法,他希望身上的东西越少越好,因为他期待有朝一日自己能够一飞冲天。”
在我们生活中,常人多见,圣人少见,很多人都觉得“多多益善”是件好事。殊不知却掉进了这个迷思,让自己“负重”前行。
随着6.18的到来,又到年中大促的时候了,年轻的同事们纷纷把心仪已久的口红,裙子、包包等,纷纷加入了购物车。等到买单的时候,他们一边感叹着划算一边抱怨着说“一不小心又超支了”。第二天,她们又在说梳妆台的口红还有很多支没开封,衣柜的衣服和包包都快放不下了,鞋架又该换大号的了。
一时满足的购买欲换来的是经济上的负担,事实上她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口红、衣服和鞋子包包吗?这不过是在别人营销活动的诱惑下进行的冲动反应。
“拥有更多”并不等同于“更优秀”,就好像一个纨绔子弟,他拥有很多家里给的东西,但没有一样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你会认为他优秀吗?
《金钱的灵魂》说:无论我们的经济状况如何,对于“多多益善”的追求都会索取我们的关注。耗竭我们的能量,剥夺我们获得充实感的机会,如果我们相信并执迷于“多多益善”的许诺就会掉入一个无底洞,无论我们拥有多少都是不够的,因为“更多”才更好。
的确如此,对“多多益善”的欣赏和关注会误导我们,会让我们用财富上的成功以及其他外在成就来衡量定义自己、评价他人,以致于我们完全忽视了等待我们去发现的内在完整性。
有的东西够用就好,有的东西合适就行。没必要非得要拥有多少,要有多贵。
拒绝“事情本来就这样”的思想
你是否遇到过一些事情,觉得无法改变,认为“事情本来就这样,没有任何办法了”?
前段时间,一个亲戚看到周围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猛地报这个补习班那个兴趣班、特长班时,别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一句话,让原本经济经济紧张的她,宁愿多打几份工也要让孩子报一个自己觉得不错的兴趣班。
后来发现,她给孩子报的并不止一个兴趣班,还有书法课、钢琴课。问她为什么给孩子报这么多课,她说:“不报不行啊,现在的升学,好的学校都要进行面试,有特长的优先录取,想要学习好,有一个好的学校是前提。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我要不跟上,孩子该没有好学位了,实在是没办法,况且让孩子多学点也没什么不好。”
环境影响亲戚的行为,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她都只按自己的意愿去帮孩子安排好,没有跟孩子提前沟通好,结果报了名,孩子三分钟热度,便没热情去学了。
有时候,不是“事情本来就这样”,而是思维被限定住了,看不到这样以外的事情。这些都是人为定义的,自己心里认为无法改变,只能顺从。错误的观念,导致我们不恰当的行为。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当你觉得“事情本就如此,别无出路”时,不妨冷静下来,把能做成这件事的方法,都一一列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去尝试,你将会对这句话有不一样的认识。
当你的思维只关注“只有这样”时,就会因这个仅有的“这样”而感到焦虑,不妨尝试下关注下“那样”,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人生那么短,时间那么快,你所欣赏的关注的,决定你何去何从。只有认识“充裕”的内在力量,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愿你能在“欣赏与关注”上首先打开认识“充裕”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