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当玛丽苏披上了灵魂的外衣

《摆渡人》:当玛丽苏披上了灵魂的外衣

小说的故事高开低走,前五分之一的内容还能不落俗套,之后就完全陷入玛丽苏的漩涡里毫无新意,个人并不推荐,但还是默默地写了三版书评

文艺青年版:少女的初恋在死亡之后,你走在少女的心中,你的心事,便是少女的心事

2B青年版:没人能在我的BGM里打败我

普通青年版:又是天真无邪玛丽苏和双标霸道总裁强行撒狗粮的戏码

不是很懂为什么很多人那么爱升华这部小说,动不动就“最暖最感人最治愈”“好久没有这样一阵暖风吹进心里了”(喂,你家住北极吗)比故事更烂俗的是这些书评。


《摆渡人》:当玛丽苏披上了灵魂的外衣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定位,这本书的获得的也只是“最佳青少年文学奖”和一些还没有这本书知名的奖项。所以,这小说本来就是写给小朋友看的吧?作为青少年文学来讲,这种很浅的烂俗故事到无可厚非,毕竟在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都还不谙世事,和玛丽苏·迪伦一样天真无邪。

不幸的是,《摆渡人》被一堆唯利是图的成年人推到了感动千万读者的高度,站在风口上的玛丽苏只会是玛丽苏,不会是猪。

小说的的主题是爱,家和救赎。处处发力,处处乏力。

爱情的主梗苏的一塌糊涂,雷声大雨点小,一点都不治愈,就是一个玛丽苏到处乱跑,披上爱情的外壳。因为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所以所有人都要宠着我让着我。这部小说里的爱情是我看过的最干瘪无力的,即使爱情是伟大的。


《摆渡人》:当玛丽苏披上了灵魂的外衣_第2张图片

关于爱情,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故事,他们的爱情就像是一杯将要翻倒的沸水,握住,会烫伤自己,不握,又会一片狼藉。彼此相爱,但都小心翼翼尔虞我诈,生怕一个不留神让对方溜出自己的掌心,也怕被对方欺骗落得竹篮打水。有人说那不算真爱,真爱不是那样,也许不算。可人呀在什么时候才会那么计较得失呢?在真实的付出之后,当付出了真正的感情会后才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真实才怕失去。

“家这则主题是《摆渡人》所隐喻的一条暗线,仔细推敲不难发现整篇小说围绕女主人公从逃离家到回归“家”,再从逃离“家”到回归家。以家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回家之旅。”

要我说国内的语文考试真的最难的,这条暗线完全是出题人硬杠的吧?家???故事的主人公有家不想回就算是一个卖点了,对于玛丽苏·迪伦的家庭情况,除了父母离异外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是不明吧这条线有什么意义。而且玛丽苏·迪伦冒着所谓的生命危险重返荒原并不是为了回家,她一点都不想回家,满脑子都是她的霸道总裁崔斯坦,真心觉得出题人在有意为难考生。


《摆渡人》:当玛丽苏披上了灵魂的外衣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关于救赎这一主题,作者在立题的时候应该是想要通过摆渡灵魂劝诫生者反省自己珍惜当下,对自己救赎,而实际上呢,屁啦,生者一点没感受到所谓的救赎,玛丽苏实在是太苏了,怎么能允许救赎这种字眼的出现呢?玛丽苏的故事里,女主救只猫然后就走出童年阴影就算是救赎的话,那我只能表示妥协。

主线故事苏得烂俗,支线剧情残缺不全,里面所谓的有趣的灵魂一点都不有趣。比如,那个二战的德国士兵乔纳斯的故事也是烂梗了吧—二战德国士兵违抗军令不愿滥杀无辜被长官枪决,然后就结束了….把德国士兵换成日本士兵就能直接编入国内中小学语文教材了,反正这个模板套在谁头上都能闪耀出人性的光辉,bilingbiling地就治愈了。给小孩子看还可以,一帮成年人在那里瞎起哄,一定是读书的时候没好好看语文教材,建议重读小学。


《摆渡人》:当玛丽苏披上了灵魂的外衣_第4张图片

每个灵魂都有自己的故事,这种略带玄幻色彩的题材是有天王级别的标杆的——《解忧杂货铺》浪矢杂货铺就相当于摆渡人,浪矢杂货铺“摆渡”的是不同时空的人,每个人的故事都像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珍珠,被时空的暗线串联起来,悄无声息地连接成一条璀璨的项链。

《摆渡人》的故事中,有一些阻碍迪伦和崔斯坦的面目狰狞凶狠毒辣的魔鬼存在,真的只是存在,像摆设一般的存在,无惊无险的存在。毕竟他们不是主角,没有爱情的力量,被撒了狗粮还不能奋起反抗,作为书中唯一的反派,真的很委屈了。

毕竟能成书,感动万千读者。这本小说也并非一无是处,作者的辞藻相当之华丽,用词精准,很多人物环境的描写都可以拿来作为写作课的学习模板了,值得学习。

用词恰到好处,但故事太苍白,笔力太浅,作为青少年文学可以。

作为畅销书,感动千万读者,不敢恭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摆渡人》:当玛丽苏披上了灵魂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