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告诉你关于“鸡汤文”的真相

前几天在一个微信群里转发了一篇文章,引起一阵骚动。

我来告诉你关于“鸡汤文”的真相_第1张图片

“整天发这些鸡汤文,有用吗?”

“我最讨厌看鸡汤文了。”

“朋友圈鸡汤文满天飞,也是够了。”

……

讲真,我对鸡汤文的概念并不是太清楚,只觉得推送的那篇文章字字珠玑,读了受益不少。

什么样的文章才叫鸡汤文?我去百度了一下。

“鸡汤”源自于美国人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维克多.汉森(名字好拗口)创作的励志作品《心灵鸡汤》喻指“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

“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想想就挺美的。

如果按这个标准,名师大家的精美文章都应该“充满知识与感情”吧。

但为什么大家普遍对“鸡汤文”排斥,无非是觉得鸡汤文没什么实际作用,不如干货系列来的实在,还有就是一些泛滥的“伪鸡汤”污染了读者圈。

不难发现一些朋友圈横行的《做到以下几点,改变你的一生》 、《太可怕了,这样的水果干千万别买》、《学会这些,可以长命百岁》诸如此类,有点正常思维的读者就能辨别这是一堆毫无根据,毫无营养价值的文字堆积,也不配称之为“充满知识与感情”。

柏拉图曾说:“若是一个人不知真理,只在人们的意见上捕风捉影,他所作出来的文章就显得可笑,而且不成艺术了。”

在这个很爱贴标签的时代,一个标签一旦产生,就容易刻板僵化,仿佛所谓的“鸡汤文”就是华而不实,纯属作者一厢情愿的意淫,没有什么卵用。那么运用这个逻辑我们这个世界就不需要音乐和美术,因为这些精神的艺术品并不能让你一步到位,一夜成名。

“鸡汤文”有用吗?

你不可能因为读了一篇文章就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一改往日旧习,当上CE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那我们需要“鸡汤文”吗?

需要!我始终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虽不显而易见,但它慢慢渗透,日积月累,经年累月,你会发现它更多的是传播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改变人们的心境。或者是提供一种思维方式,给读者打开另一扇世界之窗。

好的文章能共情。

读至撕心裂肺处,泪如雨下,几天沉浸在阴郁里,好像有再烈的艳阳,天也是阴的。

读至幽默温馨处,可不可支,花见花开,人见人爱,仿佛那一刻,你能与全世界握手言和。

某日,我坐在自己的房间里读一篇文章,透过作者的文字看到底层人们的无奈,以及主人翁的人性之美,泪水如注,如漏了水的水管般,把整个房间淹没,我则在悲伤中溺水。母亲推门而入,看到满眼泪水的我大吃一惊……

文章能够左右你的思想吗?

能也不能。

每个阅读者阅读的前提都是一个思想观念完整的人,真正阅读其实就像在谈恋爱,是读者与作者互通有无的过程,不是补偿而是交换,不是单向而是双向有的思想新奇独到,你讲它们一一归入大脑,构建更丰富的知识体系。有的时候你不能认同,更可以针锋相对,评论一番。,而有的观点深得你心,读之心有戚戚焉,你会想这不就是作者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吗?

公众平台的阅读更是如此。没有生命的字与字,是作者向读者输出的一帧一帧的影像资料,它们在读者的脑袋里由动变为静,由音变曲,由黑白变为彩色,导演一部活色生香的影视作品。

记得曾经某知名公众号的大神在微信群里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忽然收到一粉丝的后台信息,大意是这个女孩失恋了,某天,实在太过悲痛,她独自一人在家喝了大量的酒,正痛哭流涕之际,收到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由于她特别喜欢这位大神的文章,她翻开手机一边流泪一边看文章,正好那天的推送就是有关恋情话题的。文章骂醒了女孩,看完她默默丢掉了放在手边的水果刀,收起伤痛,继续前行。她不知如何感谢,而这位大神也不能想象自己的文字竟然能够挽救一条生命。

我不能确定这件事情的真假,但我相信,在某个瞬间,肯定有人因为读了某些善意的文字而改变了某个不好的决定。与我而言,一个刚从事文字工作不久的人,因为这一爱好而彻夜难眠想题材,因为知识匮乏而不断阅读,我特别享受这个充实的过程,也希望能给我们平台的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所以那些天天叫嚣着“鸡汤”有毒的人,可能根本就不喜阅读,而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肯定不排斥那些温暖的文字。

我来告诉你关于“鸡汤文”的真相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来告诉你关于“鸡汤文”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