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小饭桌全新栏目《卓见》线上版正式和大家见面。小饭桌CEO李晶同险峰长青合伙人赵阳、真格基金合伙人戴雨森、明势资本合伙人焦腾三位知名天使投资人开启“云圆桌”论坛,共同探讨疫情之下2020年创投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嘉宾精华观点如下:
1. 长远来看疫情不会影响投资趋势,但短期内则决定企业生死
2. “四化”领域将会出现系统性机会:管理在线化、流程可视化,业务少人化和决策智能化 3. 企业在上市前所有的估值都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融资速度 4. 疫期大企业会快速占领市场,小企业则要积蓄力量 5. 创业者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做不同的事情,要持续学习持续进化
以下是《卓见》线上版第一期分享实录,小饭桌作了不影响原意的整理,以飨读者。
谈投资:
长远看疫情不会影响趋势
短期内则决定企业生死
▌李晶:新冠疫情给资本市场具体带来了哪些变化?
焦腾:我很乐观认为疫情短期内就可以过去,但投资是看未来三五年的大趋势,所以在大方向上还是坚持原来的判断。
赵阳:疫情对于经济的宏观且长期的影响还未释放,短期来看对创业者融资会有较大影响,所以要融资的新项目数量大幅衰减,正在融资的企业融资周期会更长,尽职调查没办法很快开展,投资机构也会对已经过会的企业重新评估风险。
▌李晶:今年会更关注哪些赛道?
戴雨森:首先我们坚信牛逼的创业者能够把不靠谱的事儿变靠谱,所以我们是看人而不是看赛道。
从大的投资趋势来看,新消费、企业服务、半导体智能制造、出海、下沉市场是一直比较关注的。疫情过后市场回归常态是必然结果,所以我们关注的大趋势是不变的。就像2003年“非典”之后才有京东和淘宝,但并不是说没有非典就不会有电商,疫情只是给关键企业起到了催化作用,对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赵阳:险峰长青的投资逻辑是在大的市场里找最好的团队,我们更关注企业家的强度和团队的配合。
近几年我们主要关注三个方向:第一是新技术的应用,比如IT技术、人工智能、5G等,所以我们投资了无人送货车和手术机器人等项目;第二是消费升级趋势下全产业链数字化的消费类公司,比如像Luckin、喜茶这样打法的企业,还有中国企业优质供应链出海;第三是以技术驱动为主,围绕钢铁、纺织、陶瓷等产业做交易的B2B企业,还有SaaS服务类的公司。
焦腾:明势资本比较关注的方向是通过科技帮助传统行业提高效率。具体到这次疫情来看,SaaS、人工智能、大数据、在线教育等依赖信息流传播的行业都迎来爆发式增长,比如我们投资的协同办公软件石墨文档和做数据分析的神策数据。
总的来说,今年这“四化”会继续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赛道:管理在线化、流程可视化,业务少人化和决策智能化。它的背后是从以劳动力堆砌为核心向效率提升为核心的转移,从人口红利向管理红利进行升级,会诞生系统性的机会。
▌李晶:近期备受关注的赛道究竟是逆势爆发还是昙花一现?
赵阳:没有什么行业会真正地从疫情中受益。即使疫期所在行业有明显爆发,也要一分为二来看。
第一,疫情让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新零售等赛道有了明显增长,且获客成本更低。但需求的爆发对供应链是巨大的考验,如果企业供应链储备不足、数字化运营能力不够或者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则消化不了爆发的需求。
第二,从长期来看,疫情能否彻底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还需要观察,所以能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才能真正把握住机会。
除此之外疫情还带来一些反常识的影响,像普遍悲观的房地产行业,恒大等企业却通过线上售楼的方式实现了更快的增长。
戴雨森:疫期往往大公司由于资金、人员、品牌的优势,能够更快响应,获得市场份额,第二梯队的企业则面临人才、资源短缺等问题,需要另辟蹊径。
疫情虽然对长期趋势没有影响,但短期内影响了企业的生死,这取决于团队对自身运行情况的把握,所以我建议早期创业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而是如何减少疫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焦腾:疫期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大吃小”“快吃慢”,结果就是“强者恒强”,每次行业震荡都是一次洗牌机会,有远见的大企业都会快速占领市场,小企业则要积蓄力量。
这次疫情对B端和C端来说都是一次用户习惯的全民教育。比如对B端企业会更加适应协同办公,效率提高之后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创新;对C端用户来说,习惯了多花5块钱享受送菜上门服务省去了几个小时,这些趋势一旦开始是势不可挡的。
▌李晶:受疫情影响,三位所在的机构今年投资节奏上会有哪些变化?
戴雨森:整体来看,机构会更重视企业的盈利模式,对于不是特别亮眼的项目来说,融资会变难。但现在机构钱多、好项目少,对于头部的项目各机构肯定会展开争夺。
对于早期项目来说,受疫情等影响,市场环境里的竞争者变少了;而对于成长期项目来说,及时调整融资节奏非常重要,如今业务上的变数太多,比如本来没问题的应收账款收不回可能就会导致现金流断裂,所以创业者要提高融资上的积极性。
由于交通不便,以及创业者的心态情绪建设,第一季度的早期市场投资估计不会有大动作,但是从第二季度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去年大家都说寒冬,但真格还是投资了几十个项目,我们始终相信,只要有优秀的创业者想创业,我们就愿意支持。
赵阳:险峰长青更关注早期的项目,天使投资的节奏不会因为疫情而受到显著影响,而且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团队以及市场本身。
但疫情确实会对企业的后续融资产生影响,去年我们调研了100多家企业,发现平均融资周期已经从五、六个月延长至七、八个月,今年这个周期可能会更长。
建议已经开始融资的企业,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还要尽快与潜在投资人沟通企业受疫情的影响情况以及应对策略。必要的话,企业可以对估值、条款、股权占比等方面做一些快速的协调,尽可能抓住将要到账的钱。
没有启动融资的企业要特别关注自己的现金流,这种时候对于无法带来正向现金流的业务,需要及时止血。
焦腾:投资是一个讲究连续生产的行业,实际上很难停下来。第一季度看的优质项目不够多,内功做的不好,第二季度必然会受到影响。
现在我们机构整体的工作量也没有减少太多,主要关注自己的内功向内用力,不管是开投决会上还是做行研,都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积蓄力量。
另外,明势资本以前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不少项目,我们的海外同行并未受到疫情影响,我们当然也不会停,放眼全球,中国依然是发展最好的经济实体。
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建议如果有机会就尽快去融资。
谈策略:
疫期融资要学会脚踩两只船
▌李晶:不同阶段的公司要在疫情中做哪些不同的规划?
焦腾:不管是早期还是成长期企业,当下考验的都是谁能在对方稍加犹豫的时候优化自己的市场节奏。在线教育、协同办公、生鲜电商等行业都选择在这个时候烧钱就是因为现在是一个定格市场格局的好时机。所以公司一定要保证现金流充裕,能融资就融资。
上市前的企业也要选择性地做一些融资,上市的节奏变化很大,手中有钱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戴雨森:第一,在融资过程中创业者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和投资人是合作关系,对于公司疫情期间的数据下跌等应该真实披露,不要隐瞒,讲清自己存在的问题,与投资人一起探讨。早期的项目都会有很多问题,疫情会给企业带来影响,这都是投资人意料之中的事情,透明反而会增强大家的信心。
第二,对于做业务出身,财务背景薄弱的创始人,这段时间一定要紧密关注真实的现金流情况,把账算清楚。很多时候现金流会不知不觉就断掉。
第三,业务受正面影响的企业,要注意牛鞭效应(指营销过程中需求变异放大的现象)。不要因为疫情期间短期流量较大而大规模增加了公司的成本结构,尤其是运营人员、仓库等固定成本,否则当疫情结束时,伴随着这波流量的消失,反而可能把自己放到不利的境地。
第四,对于开源节流尽早打算。要及时砍掉不必要的业务,同时在人事上也要进行合理规划,我不赞成全员降薪的做法,这对核心员工不公平,首先从老板和高管自己做起,然后要尽可能留住业务骨干,并且和员工开诚布公,说清楚公司现在的问题和接下来的计划。
赵阳:早期公司应该趁这段时间思考选择的业务方向是否有真正的需求,然后需要与创始团队建立起高度一致的价值观认同点。
而已融资的公司中那些业务受疫情影响并不大的企业需要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因为疫情之后,可能公司就会遇到某些机遇,但面临机遇并不是每个公司都有充足思想准备的。
对于准备开始融资或者正在融资的企业来说,在这个时间节点要有好的财务顾问。他们除了对接投资人,也会帮企业去梳理本身的业务和财务的一些问题。
总之,我们对于所有企业在资金角度的建议都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李晶:有的企业年前拿到投资意向书,但疫情又让投资机构犹豫观望,对此你们有何建议?
焦腾:我举个例子,项目融资和找对象一样,找对象时求婚,对方说时机未到,再等一等,其实说到底是没那么爱。投项目的人之前说要等圣诞节结束、新年结束,现在还要再等疫情结束,其实可能就是没那么看好。
疫情是投资人的借口,但创业者核心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你也可以试试不违背条款的情况下跟别的机构去聊一聊。
戴雨森:首先我们正在进行的投资都没有受到影响,流程都在正常推进,速度也没有放缓。对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是创业者,我觉得创业者自己要更加主动了解投资人的真实情况,要尽快问出投资人的真实想法和决定来,千万不要因此影响自己的融资进度。不适合的及时换。
赵阳:投资人在最终打款前可能随时有变数,跟疫情没有特别的关系。
这个节点创业者应该直接坦诚的沟通找到原因:是机构自身的募资有问题?是投资人有避险情绪?还是公司的基本面受到了实质性的影响?
除了多接触投资机构外,创业者要做好数据的准备。很多VC或者PE至少要看两个季度的数据,而疫情导致企业Q1的数据基本没用了。所以企业要对微观数据接下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尽早做准备,比如虽然没有特别显著的增长,但对于单位投入的成本能否带来相对增长的趋势,能否在疫情后快速发弹?
同时沟通能力也是个考验,创业者应该引导投资人多关注自己好的点。
▌李晶:疫情会对企业估值有影响吗?比如天使轮项目通常你们怎么估值?
赵阳:从去年开始天使轮的估值就向下调整,对投资人来说是越来越合理的。但总体来讲企业上市之前所有的估值都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融资的速度。
其次,根据你的阶段和未来的财务计划,要降低融资金额的期待,企业增长快的时候可以把股份的稀释稍微控制少一点。
焦腾:估值在趋于理性。同时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现金流对估值的影响,我认为这要分开看:如果企业是由MVP(最小可行性产品)产生的现金流或者是产品到商品到有效销售产生的现金流,会有很好的价值。但如果仅仅是因为资源的集成,或者说在0-1阶段因一个生意产生的现金流,这些对估值就没有太大意义。
戴雨森:过去两年市场去泡沫化,让平庸的项目拿不到钱,但拿到钱的项目估值仍然比较高。接下来可能会有进一步的调整,
现金流不是早期投资考虑的关键,但可能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指标。一开始就有好的现金流对企业生存是好事,但最重要的还是看企业未来有没有做成大事的可能性。
谈创业:
冬天里才能长出好公司
▌李晶:你们投的企业能够走到上市,创始人都要经历哪些进化成长?
戴雨森:我认为学习能力是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经过之前的创业,我总结了创业者的四个成长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0到1,找方向,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这时需要创业者有愿景,并且拉着团队快速做出产品。
第二阶段是从1到10,做增长,把油门踩到底超过竞争对手,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维持公司正常运转,这时考验的是融资能力和推广能力。
第三阶段是从10到100,提效率。从增长阶段的低效狂奔模式切换到高效的经营模式,这时考验创始人的管理能力,企业的流程制度,管理团队的经验。
第四阶段是从100到X,求创新。打造第二曲线,把公司从成规模的已有业务做到下一个成规模的新业务,这考验公司的创新组织和人才储备,考验创始人能否持续学习发现更大的世界。
所以创业者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做不同的事情,需要持续学习持续进化。
赵阳:如果把创业成功定义为走上IPO的话,那么99.99%的人是失败的创业者,连续创业者也成了连续失败创业者,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能够从上一次创业吸取什么教训。
焦腾:我们投了很多科技公司,但总的来说“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因为“更好”很难做过大企业,如果创业者在把握住未来趋势性的方向后能做到“不同”,并且真的能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则更有机会。
▌李晶:怎么判断人?除了看背景外,还有哪些因素?
戴雨森:有两个分析框架,第一个是看学习能力、经历含金量、领导力;第二个是看愿景、领导力、执行力。
焦腾:除了看人外,我们会关注这个赛道空间有多大。比如我们喜欢看到用科技手段重塑行业的价值链的,能发挥规模效应或者网络效应快速滚雪球,把行业升级的项目。
赵阳:要有足够大的市场。此外,项目是能给社会带来正面的价值,一些价值观不对的方向是我们坚定不投的。
▌李晶:除了人和团队因素外,还有哪些是你们关注的?
赵阳:基本上只看人,100分满分的话,那人要占85-90分。我们投过很优秀的人,但项目不靠谱,但后来转型找到靠谱方向。
▌李晶:最后请分享你们每次见创业者都必须要问的问题,或者给创业者一个寄语。
赵阳:我一般会问“为什么做这个事情”或者“是怎么开始的”,这反映的是创业者的发心和未来的憧憬。
我的寄语是,希望创业者能借助这次黑天鹅事件去重新思考和调整企业面对波动和不确定性时承受风险的能力,看看未来是否有机会去创造一家真正反脆弱的公司。
戴雨森:我经常问的问题是“有什么事情是你很认同,但是大部分人都不太相信的事”。因为投资就是找差异化的观点,同质的东西很难赚到钱。我们最想找的是一个看起来是坏主意,实际上是好主意的事情。
我的寄语是,在冬天,最强韧的种子最后才能活下来。在早期投资里“冬天”才能出好公司。因为竞争者少了,且冬天过后便是春天。所以这个时候创业者要自问:我到底能不能坚持下去,想不想创业,想不想成功?我们也会持续重仓愿意在“冬天”去坚持创业,坚持改变世界的人。
焦腾:我经常问 “原有的其他人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做的”“你哪方面跟别人做的不一样”,“为什么是你,优势是什么”。疫情像一台时光机和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快看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加速了好企业和普通企业的分化。
寄语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工作,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尽量减少疫情对公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这也是我们自己能帮助国家对抗疫情、帮助社会再次繁荣做的最大努力,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李晶:再次感谢三位嘉宾,我给大家的寄语是: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第一个穿过黑暗的人就是第一个看到黎明的人。祝福投资人能在冬天捕获到独角兽,创业者能在冬天里自强不息,我相信自强则万强,希望我们能一起看到春暖花开。
- END -
社群招募
欢迎加入我们的精准读者群,这里有志同道合的创投伙伴,最快最全的科技资讯,更有小饭桌记者的权威分析,公众号后台回复“群”即可!
点击阅读往期精彩直播课程
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凤凰新闻/百家号/搜狐新闻/一点资讯/新浪财经等20多家媒体入驻账号
本文版权归“小饭桌”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