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是ESL逐渐展露野心的一年。只要稍微捋一捋过去一年里ESL在赛事上的部署,你就不会怀疑这种说法。
9月份的时候,ESL和DreamHack合作,宣布将在今年推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CS:GO巡回赛体系-ESL Pro Tour。紧接着二者又宣布聘请尼尔森评估整个MTG集团旗下的电竞赛事价值;并在今年一月份,宣布了和布雷克广播公司的区域性转播合作。
同样在9月份,一向不爱掺和到电竞圈里的V社难得发声,而且还发了一篇长文。文章里Valve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地点名ESL,却强调了V社欢迎尝试,但反对做法过激的态度。
一时之间,关于ESL企图垄断整个CS:GO电竞市场的口诛笔伐充斥在整个互联网之上。但是,在电竞项目受制于游戏IP的前提下,作为第三方赛事的ESL真的能做到垄断第三方赛事的市场吗?终于,ESL用“朗盛协议”给出了最终的答案。朗盛协议也成了我们解读ESL Pro Tour所需要的最后一块拼图。
几天前,ESL正式确认了外界长期猜测的“朗盛协议”的存在。按照协议的内容,13家电竞俱乐部已经和ESL签署了长期合作伙伴协议。参与其中的俱乐部将能获得ESL Pro League的直邀名额和ESL Pro Tour的预留席位。并且,积极参与其中的俱乐部还将成为ESL的大股东,并持续地从赛事收益里获得分红。13家合作俱乐部之外,ESL Pro League还预留了11个名额,提供给那些从资格赛里晋级的战队。
换句话说,通过朗盛协议,ESL搭建了一个看上去并不严格的开放式联盟(后文简称为ESL联盟),并且体系性地锁定了大部分电竞资源。从参与的俱乐部的数量和资质看,ESL目前正走在一条自己希望出现的路上。
其实,从架构上看,ESL联盟和当下已经存在的电竞联盟没有太多不同。
首先,ESL Pro Tour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奖金最高的CS:GO巡回赛事,这和国内的联赛一样。
其次,作为牵头者,搭建赛事体系的同时,ESL主动邀请了尼尔森帮助评估旗下电竞赛事的价值,并且积极和媒体转播公司合作,确保获得更大的流量、影响力与收益,拳头公司之前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ESL此举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作为一个第三方赛事,他却通过一系列激励手段锁定了最有价值的电竞资源——那些顶级俱乐部们。或者让我们说的再清楚点,独占了俱乐部的参赛时间。也正是这把钥匙,让ESL这辆跑车得以发动。
从差不多2017年开始,就有媒体指出,CS:GO战队也许是世界上最辛苦的电竞战队。这意味着早在几年前,CS:GO战队就需要为大量的比赛奔波。但不管顶级与否,训练、休息、线下活动、营销、直播、参加比赛……任何一支队伍的时间终归是有限的。于是,队伍就要面临取舍的问题。短期内,战队更希望参加奖金高、影响力大的赛事,但长期看,这两个因素之外,战队更希望参加一个能够受到公平对待甚至优待,同时又能长期存续的赛事。
ESL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早在2016年,ESL就曾联合全球八家顶级俱乐部创建WESA世界电子竞技协会进行尝试,却遭到了V社的强烈反对。ESL和V社的关系也一直谈不上和谐。但ESL从来没有放弃独占战队和选手这一想法。而真正表露出这种想法则是去年9月份。和ESL Pro Tour被公布的同时,就有内部人士爆料了一系列与之相伴的赛事独占规则:
签约ESL Pro League的队伍将不能参加诸如ECS、Eleague和Blast等其他非官方赛事多于14天;
保证每年的其他赛事占时总和不得多于60天;
不能在ESL联赛进行期间参加其他任何赛事,即使是Major、Minor正赛及预选赛的一系列官方赛事也涵盖其中。
到这里,ESL的野心就昭然若揭了。但作为第三方赛事,ESL能得偿所愿吗?从结果看,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无论是规模、还是奖金,ESL Pro Tour都超过了V社官方的Major赛事体系,成了短期内战队最好的选择之一。
其次,ESL对赛事未来的变现做了一系列尝试,包括聘请尼尔森评估,和媒体建立合作,扩大影响力。并承诺战队可以分享这些收益。相比于V社的赛事,ESL提供给俱乐部另一种可尝试的收入渠道。
最后,对那些愿意合作的俱乐部,ESL开出了相当优惠的条件:直邀名额。这代表着稳定。对于俱乐部的经营而言,其实代表着可预测。
只不过,和我们熟知的联赛不同的一点是,ESL把选择权抛给了俱乐部。这也是ESL作为一个第三方赛事主办方最聪明的地方。不同于厂商联赛现阶段更多是依靠权力和规则实现独占,ESL是通过利益共享实现独占。
于是,当13支俱乐部同意成为合作伙伴的那一刻起,ESL辛苦搭建的体系就开始运转了。只要V社不在IP的使用权上动手脚,比赛的量级、俱乐部的资质以及奖金等噱头都会让ESL Pro Tour和ESL Pro League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CS:GO赛事市场的主导者。
不管FPS游戏的市场是否比得上MOBA,一旦ESL攥住了这个市场上的大部分转播和赞助收益,尝到甜头的俱乐部就更愿意留下来。至于预留的那个11个晋级席位,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就会成为新的合作伙伴的入口。
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不出意外,短期内,ESL将维持这种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合作体系。这个模式其实也值得所有第三方赛事从业者借鉴。
换句话说,作为第三方的赛事主办方,如何把媒体、战队和赛事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也许是接下来值得尝试的办法。而且一定程度上看,如果能够把握好界限,两方并不是一定会产生冲突。
这个模式更有想象力的地方无疑在于可复制。我们不能确定是不是基于这个原因,ESL才愿意接手暴雪旗下两款RTS项目的运营。虽然MOBA作为最受欢迎电竞项目的地位无可动摇,但以目前的市场状况看,ESL可以把类似的做法复制到很多其他项目上。到那时,纵然单个或几个项目亏钱,但只要整体是盈利的,这个体系仍然会受到资本和资源方的认可。
而ESL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第三方赛事主办方的身份之外,系统性的电竞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称谓也许也是合适的。在用脚投票的消费者看来,谁的比赛好,他就跟着谁走。汇聚了优质内容生产资源的ESL如果能做出好的比赛,那无疑会汇聚流量,并以此作为筹码和厂商进行真正的博弈。最终很可能促进整个电竞产业的分工,就像之前探讨ESL接手暴雪项目的运营一样:理想的情况是擅长做比赛的人去做比赛,擅长做游戏的人去做游戏。
而“综合”这个第三方赛事曾经的桎梏很可能成为第三方赛事新的优势,曾经受益于IP的厂商也可能反过来受制于IP。
当然,所有的评论其实最终都建立在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上,那就是ESL办比赛的能力怎么样?或者说,ESL能办出好比赛吗?
我和圈里的一位知名摄影师很熟,每次去上海都要和他喝几杯。我喜欢听他给我讲在电竞赛场遇到的各种轶事,因为角度不同,每段经历都很有趣。
去年11月份的时候,IEM在北京海淀举行。他也作为受邀摄影媒体参与其中。IEM的品牌虽然隶属于Intel,但其实是Intel和ESL共同成立,赛事的执行也都是ESL一手包办。
作为摄影师,他给了讲了这样一个细节:在比赛的现场,临近舞台的地方,你能看到地上有很多显眼的线条,作用是划分区域。比如某些区域是摄像师的区域,有些区域是摄影师的区域。作为摄影师,你不需要把长长的镜头“怼”到选手的脸上,规定的摄影区域已经能满足大部分摄影需求。作为结果,IEM的工作现场呈现出一种难得的有序的状态。
回到前面提到的问题,ESL办得比赛的能力究竟如何呢?管中窥豹地说,这个细节已经给出了答案。
杂志购买方式:
淘宝搜索店铺:《电子竞技》杂志店
邮发代码: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