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

和儿子一起学书法,我每天回来坚持整理课上笔记。

学程近半,利用周末对着笔记把学过的内容重新咀嚼一遍,感觉受益匪浅。

怎么样才能让儿子也认真走一下这个过程呢?他貌似对我的笔记并不感兴趣,强迫他看效果终归是不会好。

于是,我很诚恳地请求儿子:“妈妈的记性不好,也不知道这笔记整理得有没有错,是不是全,你帮妈妈看看行不行?”

“妈,就你那记性,我也是服了,还是我给你检查检查吧。”儿子拿着一副大人腔,表示对我很无奈,但看得出,他很愿意做这件事。

“有问题的地方给妈妈标出来,用红笔。”我接着说。

“用红笔?”儿子的语气里带着欣喜。

这在我的预料之中,知道他有一个红笔情结。

记得有一次儿子放学回来特别高兴,就因为替老师判了一次作业,为此还专门让我给他准备了一根漂亮的红色水笔。

红笔,在儿子眼里是只有老师才能用的,是权威的象征。

现在,一用红笔,俨然是小老师在检查妈妈同学的作业,当然会认真喽。

果然,儿子把我的笔记仔仔细细、完完整整看了一遍,做了好多处批改,连笔记里“握笔食指和拇指要隔一条缝”他都在旁边注上“缝一定要小”。

我不仅成功地让儿子也做了一个阶段复习,而且顺便摸清了儿子的听讲认真程度。

从儿子很小的时候起,我就经常扮演着一个“懒妈妈”、“笨妈妈”、“胆小妈妈”的角色,因为我想要儿子成为一个勤快、勇敢、有担当的男子汉。

记得儿子两周多的时候,只要他爸早上在家,穿衣服、把尿、喂饭把他爹折腾得团团转。

如果只剩我们娘俩,境况就大不一样了。我早上起不来,他就起来自己去撒尿,然后颠颠儿地转到客厅,嘴里念叨着“看看爸爸给咱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呀”。那时候我习惯在暖气上放着一杯水,他就端给我说“妈妈喝水”,甚至有一次剥了鸡蛋送到我被窝。

同事说没有我这么当妈的,可儿子跟我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最乖最懂事的。

现在一大家子伺候一个孩子的畸形家庭教育,已经剥夺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权利和意识,更不用说照顾别人了,又哪里谈得上责任担当。

我们只注意到给孩子被呵护的幸福,其实习惯了孩子未必知道珍惜,反而是被需要被信赖能带给孩子更大的成就感、满足感,让他们更愿意更认真去做一件事情。

记得儿子小时候过马路,我们越是不放心拽着他,他偏就越跑得快,早早得意地站在马路对面看着我们,像是证明自己一个人能过马路了。

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告诉他“妈妈从小就最怕过马路最不会过马路了”,儿子从那以后只要过马路就会拉上我的手,一面走一面告诉我看哪边的车,走到对面会胜利地松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个神圣的使命。

因为妈妈记性不好,爱忘东西,儿子就要格外谨慎;因为妈妈胆子小,晚上不敢一个人在家,儿子就要格外地勇敢;因为妈妈是女生,力气小,儿子就得帮妈妈拿重东西;妈妈不懂围棋,儿子给我讲;妈妈不会乒乓球,儿子教我打……

正是大人的不完美,激发了孩子的自我意识,让他不断地在被需要中成长。

有句话“十分聪明用七分,要给子女留三分”,有人喜欢从迷信的角度劝人不必太过精明。

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大人不要太强势,要求孩子命令孩子甚至代替包办,相反,留出些遗憾,留出些空间,让孩子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责任所在,也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所以,真正智慧的家长,应该懂得适时在孩子面前示弱。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