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决策第一号:ENNweekly(长按可复制)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张曙霞
民众持续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其中不乏疑问和不安:
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户外散步、开窗通风会被传染吗?
排除疑似病例,靠核酸检测还是看CT结果?
新冠肺炎特效药研发有何进展?
血浆疗法是否安全?
患者治愈出院,到家还需要隔离吗?
随着一线医护诊疗经验的积累、科研人员对新冠肺炎认识的深入,以上问题已有初步解答。
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与前一版相比,传播途径、诊断标准、治疗药物等均有重大调整。
基于新版方案,结合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诸多专家的解读,《财经国家周刊》一一梳理出诸多疑问的权威解答。
1、做好防护,户外散步、开窗通风别担心传染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依然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对于这两种,第六版方案加了个限定条件——密切接触者,即与确诊病例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
除了这两种传播途径,第六版方案首次明确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不过同样对传播条件进行了限定:一是相对封闭的环境,二是长时间暴露,三是高浓度气溶胶。
此前引发不少担忧的“空气中处处都带毒”“开窗通风也能引毒入室”等传言,也就站不住脚了。
结论是,只要做好个人防护,是可以到行人稀少的户外散步,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会令空气中的病毒浓度降低,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要注意保暖。
2、核酸检测仍是确诊“金标准”
对于病例,第六版方案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
疑似病例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判定。疑似病例具备病原学证据,则被判定为确诊病例。
病原学证据包括两类:一是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二是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也就是说,目前,核酸检测依然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此前根据肺炎影像学特征判定的“临床诊断病例”已经完成使命,将不复存在。
对于备受争议的核酸检测“假阴性”(漏诊)问题,试剂盒的质量至关重要,有专家建议,国家药监局应持续开放应急审批通道、中国疾控中心辅助开展更大规模临床一致性评价等举措,快速甄别出最优性能试剂盒,并实现一线临床应用的动态迭代。
3、排除疑似病例,不只看核酸检测
第六版方案统一了疑似病例的解除隔离标准和“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除了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还需要满足3个条件: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好转。
4、有效果的抗病毒药又多了两种
抗病毒治疗,有了新进展。
除了前一版已有的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第六版方案增加了两款抗病毒试用药物——磷酸氯喹与阿比朵尔。
磷酸氯喹是治疗疟疾的药物,在临床上已经用了70多年。专家通过老药新用的攻关思路发现它对治疗新冠病毒有一定临床效果。
阿比朵尔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的研究称,该药在体外实验中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
需要注意,虽然有效果,但目前,这些药都还只是探索性的临床推荐用药,还要经过系统的、全面的临床试验,充分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除了新加入的这两种药,后续推荐药物品种还有望进一步增加或调整。目前,伦地西韦(即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正在开展临床试验,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下一步将依据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及时将这些成果推荐给临床救治一线。
5、血浆治疗有用,鼓励康复者献血
第六版方案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康复者血浆中存在病毒特异性抗体,血浆治疗就是利用这种抗体来降低患者体内病毒含量,从而达到治疗预期。这类技术非常成熟,SARS、H7N9、H5N1的治疗,都曾用过。
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最近还专门印发通知,鼓励更多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以挽救重症、危重症患者生命。
既然是献血,肯定还要按献血的技术标准来,不仅要做乙肝、丙肝等传染病指标的常规检测,还要检测病毒核酸,确认没有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才能献血。有条件的单位,还要检测新冠病毒的抗体,综合抗体滴度越高,救治效果更好。
很多人关心,刚刚痊愈的患者,身体比较虚弱,献血会不会影响健康?
根据专家的解答,只要病人恢复了,达到了出院隔离的标准,就可以采集血浆。一般采200~300毫升,一两周以后血浆就能完全恢复如初,对肌体伤害很小。
6、出院后,最好自我监测隔离14天
理论上,治愈的患者感染风险大大降低了,但为了进一步确保患者无传染性,第六版方案增加了三条“出院后注意事项”:
(1)定点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居委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患者出院后,建议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3)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总监制:苏会志
监制:程瑛
责任编辑:王婷
任何事宜请后台留言
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分享
长按指纹自动识别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