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化的楼

        邢台县龙化村,自从荣获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最具魅力古村落”和邢台市“最美古村落”三张金色名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顿时声誉鹊起。时不时有人向我们龙化人打探,龙化村名的来龙去脉,缘何村名龙化?是龙“化”还是“华”?

        龙华原本佛教用语,专指龙华树。传说弥勒得道为佛时,坐于龙华树下。其树高广四十里,树枝有华,华形如龙, 鲜丽闪耀光彩,故名龙华。其实,以“龙华”作为村名,我市的柏乡县及石家庄市的赵县、栾城就有。村与寺同名同地的却不多见。龙化村之所以名称“龙化”,源自村西山坳有座龙华寺。

    嘉靖年间《顺德府志》记载:“龙华寺,在县西五十里,为元至正年建(1341-1367)。”清代咸丰《邢台县志》记载:“龙华寺,邑西五十里,依山面涧,石桥当门,一塔耸峙,极僻静幽洁处也。”清乾隆、咸丰年间,龙华寺两次扩建重修。《荆楚岁时记》云:“四月初八,诸寺各设斋,以五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龙华会即浴佛节,龙华寺因其名,盛况更为壮观。明清两代,龙华寺僧众络绎,香火缭绕。达贵驻足,墨客云聚。曾出过释怀,华剑,三和尚,聚奎等著名僧人。

    村与寺分属两界,同守一方灵山秀水,相互包容,和睦共处660余年。听村子里一位耄耋老人讲:旧时,村里常有人到寺院拜佛上香,为心灵洗尘。寺院小沙弥也常到村里读私塾,学习儒家伦理。龙化人扶贫济弱,心地善良的品性;龙华寺僧人持戒严,广宣正理的觉悟和智慧。大都与这种儒、释和合,虽殊却同向善,注重人性修养的人文小气候有关。

    说起龙化村名的由来,民间流传三种说法。一说因寺得名,一说演变而来,一说先有寺后有村。三种说法都与龙华寺有关联。

        因寺得名说。龙化村西山岗建有龙华寺。因村位于寺院山岗底下,故称龙华底,简称龙华。上个世纪地名办规范公社名称,为区别于柏乡县的龙华公社而改邢台县龙华公社为“龙化”公社。随之,村名中的“华”变为“化”。当时龙化人虽心存芥蒂,有些不舍,但从大局考虑从没有据理争讼。时过境迁,事易时移。好多年过去,至今龙化人还怀念,自己村名中那个“华”字。

    演变而来说。立于元至正十一年(1352年)的邢台县李马村《重修牛王庙碑》载有“奄华底梅庭玉捐钞贰拾两”字样。据校考,奄华底即为后来的龙华底。梅庭玉,此人龙化梅姓家谱有记载。660多年前龙化村名之所以叫“奄华底”,源于村西南不远曾有个叫“奄庄”的村庄。后来“奄庄”消失了,村西建造了龙华寺,才改村名为龙华底。

        先有寺后有村说。后赵时期,襄国(邢台)大旱,佛图澄在达活泉布道求雨。突然一小白龙从龙岗(西沙窝一带) 石缝腾空而起,行云播雨,解除旱情。小白龙飞到龙化小行山,蛰伏到小行山藏龙洞。旱象解除了,佛图澄甚喜。令弟子惠远在龙化一带选址建寺,于是就有了龙华寺。龙华寺香火旺盛,引来一批香客人围绕着寺庙讨生活,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这个村落就是龙华村。

        三种说法虽有争议,但因寺得名说一直占据主流。村因寺得名,寺依村兴旺,和合共荣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究竟是先有村后有寺,还是后有寺而村改名,还有进一步待考证。但村西韩水井、村西南水浴岩刻(武平五年四月十四日慧远)显示,早在南北朝北齐武平年间,龙化村地界域内就有人择水而居,置产筑屋,繁衍生息,鸡黍桑麻,却是不争的事实。龙化村被誉为千年古村落,名实相副而且当之无愧。

        龙化是我的家乡。祝愿龙化虎变,盼望龙化“华”变。一个历史悠远,有传说有故事,脱胎于农耕文明的古村落,给人们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思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龙化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