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人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二月八日先后参观考察了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和湖北省武汉市,听了两省体改委和有关部门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介绍,有选择地看了一些工厂和农贸、小商品市场。总的印象是,川鄂两省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早、节奏快。他们除按照中央的部署进行一系列改革外,还在企业所有制结构改革和金融、物资体制改革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少环节的批发市场。
成都、武汉等市都把搞活流通,建立市场体系作为振兴城市经济的突破口。在搞活流通方面,不仅开放了商品零售市场,而且还逐步开放了批发市场。由于批发市场多方买卖,大进大出,具有强大的吞吐能力,起到了集散、转口和促进多方流通的作用。成都市已建立批发交易市场和贸易中心53个,各种批发企业1000多个。这些形式多样的批发市场和企业,给商品流通带来了无限生机。成都市荷花池批发市场是由原来零售为主的初级市场发展起来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现有8个开放式交易厅、2个封闭式交易厅、1幢服务大楼、50多间营业用房以及仓库等。市场内辟有中药材、水果、工业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旧机动车等6个交易区,经济联系遍及全国各省、市。
这里每天上市出售商品的个体户、专业户、贩运商约4000多人,在场开店经营的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百家,交易双方在万人以上,全场月成交额高达1900多万元。特别是中药材交易区,交易的各类中药材有300多种,月成交170万公斤。该区与全国12个省、市、区及省内46个县均有经济联系,实际上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中药材集散市场。
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也是以批发为主、批零兼营的市场。这里经营的小商品品种齐全,从服装、鞋帽到针线、纽扣,样样都有。每天的客流量达10万人左右,年成交额高达4亿多元,其中国营和集体企业占70%,体现了国营、集体的主导作用。
这两个市场交易活跃,具有很强吸引力和辐射力的主要原因一是敞开大门,提供优惠和方便,吸引省内外各类企业、个体户在市场内开店设点或搞联营,使全国各地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二是尽力做好各种服务工作。银行、信用社、邮电、运输、生活后勤等部门都在市场内设有机构,开展了代购代销、信息咨询、代办储运、仓储保管、寄存货款、办理食宿、订送书报、函电等服务项目,就地为交易双方服务,而且收费极低,有的还免费服务,深受欢迎和信赖。二是充分发挥工商、税务、政法部门的职能作用,讲求信誉,注意维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使买卖双方都愿意在市场内成交。如武汉汉正街市场,对已批发出去的商品,若发现质量与数量等问题,允许买方在一定时间内退货。四是市场收费标准低,除税收外,管理费统一按成交额的1.2%收取。
二、深化联合,促进工业生产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
重庆市工交企业的横向经济联合已经冲破“条块分割”的束缚,正在向群体化集团发展。嘉陵摩托车集团和天府可乐集团分别联合了全国各地的200多家企业和80多家企业,使嘉陵摩托车和天府可乐的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也成倍增长。此外,这些集团还积极探索企业在管理体制、经营体制上的新路子,努力使生产向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湖北省沙市大部分联合公司和总厂在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中,不仅求数量,而且求质量,注重经济效益,使联合体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真正达到了联合的目的。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对联合体内的企业建行改组,按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重新分工,并对产品质量、生产调度、技术改造等实行统一管理。这样,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向专业化、大批量生产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三、大胆探索搞活企业的新路子。
重庆市在进行部门放权和企业内部改革中体会到搞活企业,光进行小配套改革不行,还要在企业微观机制改革和全面配套改革上下功夫,大胆探索建立新的公有制的路子,使企业从内涵上成为富有活力的经济细胞。因此,一九八六年在企业本配套改革的基础上,着重抓了企业所有制结构的改革试点。
一是在红岩机械厂和利华橡胶厂试行资产经营责任制,重新评估企业资产,面向全国招标投标,公开招聘企业领导。
二是对微利或亏损的国营工业本企业进行“改、转、租”试点。重庆市洗衣机厂原是个亏损企业,一九八六年六月由重庆市洗衣机二厂对它进行法人租赁承包,派骨干人员充实领导班子和重要岗位,并对产品、设备进行调整改造,仅几个月就使面临倒闭的该厂恢复生机,扭亏为盈。
三是进行企业股份化的探索。已建立了无线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等3个股份制企业,还有几个股份制公司正在筹建之中。这些企业的股金主要来自企业间的相互融通。
四是对个别亏损严重的企业出示黄牌警告,限期整顿,逾期不能扭亏的,宣布破产。
四、搞活金融流通,促进经济建设。
武汉市在金融体制改革中,立足基层,加强服务,积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网络。各家银行不仅扩大了业务范围,还抽调了大批业务干部,组成224个小分队,深入工厂、企业,帮助解决各种问题。该市先后建立了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资金融通市场,和由人民银行组建的区域性(包括各银行、城市信用社、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武汉资金市场,并组建了省内、长江沿线城市、京广沿线城市、全国11个中心城市等资金融通网络,为改善宏观控制、活跃资金市场创造了条件。
此外,他们还积极建立多种经营机构,多渠道筹集资金。目前,已开办了16个城市信用社,吸收存款3,000万元;新办各类储蓄所65个,吸收存款600万元开展各种社会保险,估计当年可吸收资金7,000多万元。同时,还发行了3,500多万元的债券。一九八五年以来,市内、市外共拆借融通资金27亿5千多万元。在服务方面,他们建立了独立核算的信托投资公司,开展了租赁和多种保险业务,以及票据证券的兑现、外汇额度的调剂等业务,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重庆市的金融改革也是围绕建立开放的资金市场进行的。主要做法:一是采取多种手段,强化中央银行的职能,对信贷资金实行计划与资金分开管理的办法,并根据企业情况和贷款期限,建立六个档次的利息标准,逐步打破资金调剂上的“大锅饭”。二是建立多种金融组织,试办地方性金融机构。已在市内成立了8家城市信用社,18个企业与银行合办的储蓄所,个别郊县还办了信用股份联合社,吸收的资金通过信用联社走向联合银行。同时,各专业银行的业务适当交叉,开展金融竞争,打破独家垄断的局面。三是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网络。重庆市各家银行己与全国14个省、区的43个市的银行签订了有关资金融通的协议,并初步形成了市内、西南四方五省、长江沿线、计划单列城市等金融协作网络。
一九八六年,重庆市通过横向融通,筹集资金10多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市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弥补了纵向资金分配的不足,还促进了城市横向经济联系的发展。
(原文调研者除许良枫外,还有张继中、高怀谨,刊于《顾委通讯》第37期,1987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