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滴滴青桔被叫停看如何做一个受尊敬的企业

文/曾高飞

滴滴青桔单车火了!不是在现实生活中,而是在网络舆论场;不是因为商业动作和模式,而是顶风作案——近日,滴滴青桔单车在深圳违规乱投乱放被当地交通委“叫停”。

从滴滴青桔被叫停看如何做一个受尊敬的企业_第1张图片

共享单车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其出现对解决市民到达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带来了便利。滴滴一方面接管了已经倒闭的小蓝单车,还内部孵化了全新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但全国各大主要城市都已经禁止共享单车新增投放,青桔和小蓝虽然生不逢时,但为了生存不得不背水一战。对这些新入场的共享单车来说,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宝,就是扩大份额,让资本关注到自己,然后慷慨解囊,让烧钱游戏继续。所以,竞争无序,野蛮生长,就成为这个行业的标签。

有度才有序,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现在共享单车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也引起市民反感和监管部门注意:数量上盲目扩张,泛滥成灾,竞争混乱,行业失序;乱停乱放,影响环境;用户危险系数高,违背交通秩序,影响交通,造成拥堵;危害用户信息安全,用户押金被挪用,追讨无门的事时有发生。

如何趋利避害,让共享单车回归理性发展轨道,成为行业、用户和监管部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共享单车企业必争之地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早就车满为患,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治理方案就势在必行。在治理共享单车发展乱象上,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因时制宜,走在了前面,摸索出了一套对症下药,抓典型治理的方法,值得借鉴。

2017年9月,深圳市交委等三部门印发了《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管理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打响了整治共享单车乱象的第一枪,其中第一条措施就是“暂停新增投放”。

从滴滴青桔被叫停看如何做一个受尊敬的企业_第2张图片

2018年1月19日,深圳市交委官方微信发表声明称,在小蓝单车押金、运维不到位等问题相应处理结果明确前,滴滴不得以小蓝单车的名义在深圳运营和投放。

3月8日,深圳市交委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和逐一表决,没有同意滴滴青桔的投放计划。3月17日凌晨起,滴滴出行在深圳违规投放青桔单车约2万辆,当天下午,深圳市交委联合市城管局、交警局约谈了滴滴出行,责令立即收回违规投放车辆。3月18日,滴滴青桔不听劝阻,继续投放,媒体报道称青桔单车在福田、罗湖等地“遍地开花”。

由于屡教不改,一意孤行,视政府职能部门禁令于无物的滴滴青桔单车,终于成为整治重点,被深圳交通委“叫停”。

从这个过程看,滴滴青桔单车被“叫停”,是咎由自取。深圳对治理共享单车乱象,特别是严控共享单车投放规模的态度是一贯的,鲜明的,既不是针对眼前这个时间点,也不是针对滴滴青桔单车一家,在“治理乱象用重典”前也是尽到了告知义务。深圳推进治理共享单车乱象的工作方式也是稳妥的、负责任的、做得有理有利有节——既有多个部门的共同研究、严格按程序批准的方案,也有广泛的公示告知,即使在企业违规后,也做到了及时约谈,做得滴水不漏。这些都无效了,才祭出“杀手锏”,叫停滴滴青桔单车乱投乱放。

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在市民需求得到满足,城市主要区域车辆投放基本饱和,热点地区均存在车辆过度投放且规模超过环境设施承载能力的现状下,做出“暂不应新增投放”的决定,合法合理合情,深得民心——滴滴青桔违规投放后,不少市民向管理部门投诉,称不希望过度的投放干扰正常的城市管理和出行秩序。可以说,深圳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做出“叫停”处罚的前世今生,恰恰体现了深圳这个处于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年轻都市,在城市管理理念和方法上与国际标准接轨,符合时代精神,给其他城市治理共享单车乱象做出了借鉴。

政府出手整治,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从根源上看,更重要企业经营的依法合规,遵纪守法意识。人无品,行不远。企业亦是如此。尊重规则,具有规则意识;敬畏法律,具备法治精神,是任何企业都不应忽视,得起码遵守的游戏规则。不能申请被拒了,就强行投放;违规被纠后,依然我行我素;不能挟“互联网新贵”身份,凌驾于监管之上;不能侥幸以为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政府部门就会对其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开绿灯。

当然,更不能操纵或利用舆论——就在滴滴青桔单车因乱投乱放被监管部门“叫停”的同时,网上出现了一波“异口同声”的声音,把深圳主管部门依法依规治理的举措扣上“一刀切”、“人为设置行政壁垒”的帽子。这种混淆视听的“网络暴力”,其目的和出炉值得警惕,也应该引起网络监管部门注意。

法治精神、规则意识,是保证国家和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现在是法治社会,不是那个刀耕火种、跑马圈地的野蛮发展时代。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只有真正遵纪守法、尊重规则,才能成为一个被人尊重的企业,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滴滴青桔被叫停看如何做一个受尊敬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