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书《柴犬莉莉》

中新网7月22日电

中新网7月22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7月18日以来,华北、东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截至7月22日9时统计,本轮强降雨过程导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8省(自治区、直辖市)51市(自治州)337个县(市、区)1054.7万人受灾,57人死亡,86人失踪,33.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9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4.5万间房屋倒塌,14.9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828.3千公顷,其中绝收31.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5亿元。

一场突然起来的大雨,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面对灾难我们如何应对,失去亲人的痛,家园被毁的伤,又如何来抚慰?灾难面前你会想到那些养在家里的猫猫狗狗吗?当人们离去时,他们丧失了庇护的场所,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今天让我们带您走进后浪出品的新书《柴犬莉莉》。

桥梁书《柴犬莉莉》_第1张图片

故事是根据2011年3月1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因为地震而面临核芯溶解。政府在第一时间撤离了核电厂20公里内的居民,但根据避难时不能带动物的规定,人们只能将动物留在了灾区。从而发生了柴犬莉莉找寻它的“家人”的故事。

柴犬原生于日本山区,自古以来就被训练成猎捕禽类和小动物的猎犬,偶尔也帮助人们狩猎大型猎物,例如山猪、鹿和熊;牠们习惯警觉地站在山丘上向下俯望,尽管现在成为家中的宠物,牠们还是保有类似的行为,所以会爬上屋内较高的沙发,或站在屋子的一角,静静的观察人们。

故事的开始作者描述了柴犬莉莉生活的环境,在一个养殖奶牛的牧场。一家喜欢她,让她过着安逸的生活。这种轻松愉悦的生活和之后地震发生后自己的无助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为桥梁书,从字数的设计上已经多余普通的绘本,但是孩子也可以通过图片来了解故事的发生过程,同时对描写的文字做更好的说明。孩子通过读图的过程开始过渡到对文字的关注。

桥梁书《柴犬莉莉》_第2张图片

第一部分主要是柴犬莉莉在桃子家的生活状态。我们在深入阅读时可以提出一些值得孩子思考的问题,比如:

“莉莉并不觉得自己只是一只狗”,从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些?

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不同人与莉莉之间的故事,让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其实对于写作来说,这部分完全是起到了铺垫作用。其中很多词汇在阅读时,也值得家长帮孩子提示。有妈妈说,我可不可以把好的文字抄下来讲给孩子听,我认为没有必要,只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加重口气朗读即可,孩子当反复阅读后,她会对某些不明白的词汇提出异议,提出问题时,这个时候的解答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说到提问,那我们必须说一说深度阅读,即文章的精读。是不是每一本书都需要精读呢,不是的。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中,我们可以进行精读,精读首先不会读一遍。而是反复的阅读,这里的反复阅读是孩子自发的兴趣而来,而非留下的课后作业那样。孩子在3-6岁的过程中对绘本都有反复阅读的习惯。这时候不要破坏孩子的精读要求,孩子最开始的阅读是非常被动的接受,当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会抓住某一点的内容进行反复阅读,这个过程也就是精读的过程。

那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有哪些阅读效果呢?很多妈妈希望孩子通过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都得到了写什么呢?

我想把阅读分为三种:

首先,阅读是实物认知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等,而这些会在他将来接触到这些事情时,更快的接受。这个方面通过对书籍的扩展,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了解到更多知识。就《柴犬莉莉》这本书,我们通过故事的讲述,可以扩展的科普知识很多,比如:日本在哪里?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海啸?什么是核电站?核泄漏会有什么危害?什么是志愿者?

其次,阅读是情感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通过书籍了解,什么是伤心、沮丧、悲伤。这些词虽然很接近,但是却有所不同。而当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故事时,往往会跟随作者的步伐达到最感情的认知。最初我们讲到这个词语时孩子是无法理解这些表达情感的词汇是什么意思的,在生活的过程中,有相应的场景时,在和孩子提到时,他们才从内心体会到。那么在不断的认知过后,就是输出了。

最后,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过程。因为在阅读中词汇量的不断提高,孩子已经可以会对文字进行渲染,可以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输出将水到渠成。那么在《柴犬莉莉》什么时候出动了你的情感呢?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表达出来。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分别,分别的痛是孩子们可以体会到的。当孩子第一次走进幼儿园时,很多孩子认为从此见不到父母了,由此哭声一片。当孩子认知完善后,明白了,这只是暂时的行为。

桥梁书《柴犬莉莉》_第3张图片

故事中爸爸离开时的举动让人揪心。“车刚开出几步远,突然又停下来。爸爸跳下车,跑到莉莉面前蹲下,一边抚摸莉莉的头,一边恋恋不舍地说”。文章并没有提前说明他们为什么要离开,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不带着莉莉,正是文字的描述让感情如潮水般涌出。这种分别孩子能够理解,更多的关心,他们还回来吗?为什么忍心丢下莉莉?孩子突然间对故事的结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已经融入故事中,他们想知道之后莉莉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在阅读精彩片段时,我们可以放慢朗读的速度,朗读不必过度的夸张,在平实的讲述中,孩子读懂了文字自然就理解了内容的。这个片段的离别就如同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可能看到的一样,分别的依依不舍,正是对莉莉的爱,才让这种分别变的更加的痛。

桥梁书《柴犬莉莉》_第4张图片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寻找,在经历漫长的等待后,莉莉始终没有等到家人的回来,她开始在曾经熟悉的地方去寻找,可是都没有。这个范围不断扩大,当“她闻到了风里有人的气息”时,他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车水马龙的城市和曾经的乡村有着天壤的区别,也让莉莉遭遇到第一次灾难,车祸。被好心人搭救后,莉莉并没有放弃寻找家人的决心。她悄悄的离开了,“大伯,大妈,谢谢你们!如果找不到桃子姐一家,我就回来”。满目疮林的街道,这时候她遇到了第二次危险,群狗围攻。在面临险境时高大的秋田犬搭救了她。所有的困难与磨难都不曾让莉莉放弃寻找家人的希望“我才不泄气呢,我肯定能找到我的家人”。回家已经是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即便那里已经被戒严,即便一片废墟。可能还有她不知晓的核泄漏,都不能阻挡她回家的路。莉莉顽强的活下来。动物保护组织,志愿者的到来,让莉莉又一次又机会找到家人了。

“海啸冲走了我的家人和朋友,核泄漏事故又让我们渔民没法下海捕鱼。这几天我想,我不干点什么对不起死去的亲人啊!”每每读到这个时候,心里有着莫名的痛,人们在面临悲伤时,应该让自己悲伤下去,还是应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没有抱怨更多的是感恩。用行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甚至是个动物。

正是莉莉和小朋友们曾经的相识,让大家认出了莉莉,顺利的找到了桃子姐家。

桥梁书《柴犬莉莉》_第5张图片

故事的最后一家人又围坐在一起。桃子姐家经历了地震带来的所有不便,“但是莉莉回来了,一家六口重新团聚,难道还有比这更高兴的事情吗?”

什么才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一篇优秀的文章即能故事吸引人,又能发人深省。

文章中莉莉被冠名“她”,她是人称代词。我想翻译作者也是基于对文章的理解上,把莉莉看做了家庭的一员。而故事中多处有莉莉的心里描写,对莉莉完全的拟人化。

桥梁书《柴犬莉莉》_第6张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桥梁书《柴犬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