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品从零开始的正确姿势

最近玩「在行」玩得比较欢,一个月见了十几位大大小小企业的创始人,不论是小到一个个体户,还是B轮C轮规模的公司了,都在头疼困扰于一个问题,“我们想尝试一些新媒体的玩法,可是没有基本的积累用户和观众,我们做的东西能给谁看以及如何获得传播呢?”他们都恨不得五分钟内就听到什么灵丹妙药的答案,而我都要花十分钟去查户口一样挖掘他们的现有资本,人脉资源,预算和评估他们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要想零启动,即不花钱,那么“要么刷脸,要么刷技能点。”而刷脸,前提必然是有脸可刷。像「在行」最近突然暴起伤人的分答,很多人一夜间就突然被刷屏了,有幸在「在行」的行家群里目睹了运转这一切的轨迹,谈谈我的个人揣测。没去找「在行」的运营证实,如有偏颇还请赐教。

「在行」最早期的种子用户,也是老板姬十三亲自挑选周围靠谱的专业人士去站台,保证到提供课程的一定质量,后期再经过严格的审查,一批批放行家进来。我周围不乏申请被拒绝的大牛,帮着去找运营询问,都很无奈的说没有写清楚详细的项目经验的话都无法过关;积累到一定时间阶段之后,分答也在内测期,由运营组织一批知根知底的活跃行家做了早期的分答案例供后来者跟风模仿,甚至一夜间就把奇葩说的选手都召集来了大半;更牛逼的地方在于在行新的idea在于问答双方都有盈利的可能,就从根源上解决了二次传播动机,给与大部分KOL一个绝佳轻松又前卫的变现方式,双赢效果我给满分。


让产品从零开始的正确姿势_第1张图片
姬大大在微博夸我hhhh

据我所知,这一波应该是一分钱推广没花,一夜带来十万个付费注册用户的零启动种子用户的标杆案例,它是凭空出场的吗?脱离不了从果壳时期就铺垫的市场资源,品牌背书,KOL关系链以及爆发的导火索,而这一切,背后的代价并不比金钱便宜,能用钱买来的,都是最便宜的,做市场的尤其要记住这一点。

刷脸不行,那咱刷“技能点”吧
Papi酱和咪蒙都靠着拔群的内容在微信公众号红利期已经关闭的时期,创造的一次又一次数据神话就不多说了,技术驱动型的APP诸如阿里的钉钉,tower,石墨,都凭借着强大的功能和友好的交互得到了爆发式的传播和增长;(至少我个人用得非常爽),当然企业级应用早期有B端的公司资源赏脸接入多半是老板和BD的功劳,1月7日的微博之夜钉钉拿了个最佳创新奖回去,据说今年的年终奖是阿里集团里最高的,(待求证),真要是说是团队或者补贴砸出来的,来往也没给做起来啊不是?

总的来讲还是钉钉好用,除了个别入口和微信差别较大要找半天,例如查群组好友联系方式这种还有自带表情丑的丧心病狂以外,其他的技术层面都真的是很伟大的创新,解决了大部分企业沟通的痛点,整个团队也很拼,过年前马云亲自跑去晃荡了两圈鼓舞士气,估计数据十分喜人。啊扯远了,绕回来。

作为一个刚创业的小团队,不能刷脸,技术也没那么牛逼,那咋办,砸人(和或一点点钱)呗。有时候土办法真的管用的,地推是看起来low low的,但是是着实有效的零启动推广方式;当然普通初创企业都没办法像借贷宝那么疯狂的烧钱地推,(这个东西我至今看不懂,不评价),那自己出人力,亲朋好友齐上阵,去精准用户聚集地发传单手把手教人下载使用或者关注微信号总可以了吧?印一张传单才多少钱,成本可以低到忽略不计了,兼职一天七八十一般也可以承受,文案用点心,产品直击用户需求,找出最合适的时间段派发传单积累种子用户绝对是行之有效的。滴滴打车当初手把手教司机安装费了多大劲?能拿出1/10我看也不容易了,这都还不乐意,天下真没馅饼可掉。

最后一种是最无法复制和模仿的富二代创业产品。两层意思,一个是创业者真的是富二代,人资源钱全都有;一个是有实体或者高纬度资源降维攻击的产品,换了个场景直接导用户的。比如哎呀呀这样的风靡一时的线下连锁店,用电子支付的时候自动关注微信公众号,百万甚至千万的种子用户水到渠成。

还有一种是类似Flitto翻易通这样的从外围进入国内市场的产品。从 @Kiwi 的朋友圈被安利刷屏许久之后,终于看明白了这种降维攻击的玩法。他们在韩国起家,借着崔始源啊都敏俊这样的韩国艺人资源在和各国粉丝后援会交流的时候借用这种解决刚需的翻译产品,以借势积累大批明星粉丝种子用户入手,三年时间铺垫好国外170个国家500万用户(对比国内动辄千万量级的APP看起来并无优势,但实际上高留存的海外用户同时也成为了打入国内市场无可复制的行业壁垒)。

作为一款利用共享经济理念分享语言知识的付费产品,Flitto的海外用户成为进军国内最大的资源:无论什么时候需要语言翻译服务,都能在产品里找到对应语言的翻译家,而国内的同类翻译产品,都是以“服务本土用户”为核心,反而没有那么好的适应性。进入国内一年来,并没有花大力气烧钱或地推,而是给用户提供出国旅游、海淘或者简历、文书等翻译场景去吸引普通用户体验并付费,我看着有点慢,按我说,直接在各大高校的外国语学院的各年级学生中,以边学习边赚钱的宣传出发点积累多语言用户。英专的学生对于这种有真实场景的素材都如饥似渴,更别说能力强的还能赚点零花钱,绝对一推即火,到时候请 @Kiwi 把年终奖分我一点,不过唯一的弊端就是后期对运营剔除劣质水货翻译的力度要求会比较高,做好心理准备,先推出,再优化,是最稳妥的打法。

说一千道一万,执行力是最后落地的关键,很多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边尝试一边复盘,反正是零启动,就当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下水试试再说,如果再遇到了实际的困难,欢迎各位大大找我聊聊,大家教学相长,我喜欢接触各种新鲜的产品和创业理念,缘分到了的时候,能有不少意外的合作机会。啾啾~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产品从零开始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