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分析之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中观分析)的信息来源
行业分析是指根据经济学原理,综合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对行业经济的运行状况、产品生产、销售、消费、技术、行业竞争力、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等行业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发现行业运行的内在经济规律,进而进一步预测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行业分析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分析之间的中观层次的分析,是发现和掌握行业运行规律的必经之路,是行业内企业发展的大脑,对指导行业内企业的经营规划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行业分析的信息来源
(1)统计年鉴。(2)其他政府部门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3)国际组织编制的综合或专门统计年鉴。(4)专门行业协会编制的本行业相关信息。(5)专门咨询机构发布的专门咨询报告。(6)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报表。(7)报纸、杂志、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归纳或转载的行业相关信息。(8)国家专利部门公布的行业相关专利信息。(9)国家制定并公布的行业、产业政策。(10)中国海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倾销、反倾销调查信息及相关政策。(11)行业内专家或资深从业人士对行业内某话题的归纳、观点或分析结论。(12)IPO招股说明书等公开披露资料中归纳汇总的行业相关信息。(13)政府内参及其他信息来源。
行业分析所需信息和数据
内容:(1)市场结构分析(2)行业性质分析(3)行业的生命周期(4)行业稳定性分析(5)其他有关因素。
质量要求: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
行业分析信息的收集
信息收集是信息得以利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为了保证信息收集的质量,应坚持以下原则: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
信息收集的方法
(1)调查法。调查方法一般分为普查(调查有限总体中每个个体的有关指标值)和抽样调查(个体-总体)两大类。抽样调查是较常用的调查方法。
(2)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开会、深入现场、参加生产和经营、实地采样、进行现场观察并准确记录(包括测绘、录音、录相、拍照、笔录等)调研情况。
(3)实验方法。(4)文献检索。(5)网络信息收集。
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就是对信息的接收、存储、转化、传送和发布等。信息处理的目的主要是:(1)提高有效性。(2)提高抗干扰性。(3)改善主观感觉的效果。(4)对信息进行识别和分类。(5)分离和选择信息
对所获得的行业部门、行业内部竞争、部门需求和供给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1、历史资料研究法:是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和一般规律,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的状况,并依照这种一般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2、调查研究法: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研究技术,也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一般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访查、访谈获得资讯,并对此进行研究。3、归纳与演绎法:归纳法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的发现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模式会存在。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者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归纳法则是从观察开始。4、比较研究法: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方法。横向比较一般是取某一时点的状态或者某一固定时段(比如1年)的指标,在这个横截面上对研究对象及其比较对象进行比较研究。纵向比较主要是利用行业的历史数据,如销售收入、利润、企业规模等,分析过去的增长情况,并据此预测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5、数理统计法: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时间数列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
行业分类方法。
1、道·琼斯分类法:在19世纪末为选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有代表性的股票而对各公司进行的分类,是证券指数统计中最常用的分类法之一。道•琼斯分类法将大多数股票分为三类:工业、运输业和公用事业,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股票。在道·琼斯指数中,工业类股票取自工业部门的30家公司,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和商业;运输业类股票取自20家交通运输业公司,包括航空、铁路、汽车运输与航运业;公用事业类股票取自6家公用事业公司,主要包括电话公司、煤气公司和电力公司等。
2、标准行业分类法:为便于汇总各国的统计资料并进行互相对比,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统计局曾制定了一个《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行业分类》(简称《国际标准行业分类》),建议各国采用。它把国民经济划分为10个门类:(1)农业、畜牧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采矿业及土、石采掘业。(3)制造业。(4)电、煤气和水。(5)建筑业。(6)批发和零售业、饮食和旅馆业。(7)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8)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工商服务业。(9)政府、社会和个人服务业。(10)其他。
3、我国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1985年,我国国家统计局明确划分三大产业。(1)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2)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煤气)和建筑业;(3)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各行业为第三产业,主要是指向全社会提供各种各样劳务的服务性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信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
4、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将我国上市公司分为19个门类,共90大类。
行业景气指数
景气指数以100为临界值,范围在0~200点之间。处于景气状态时,景气指数高于100;处于不景气状态时,景气指数低于100。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
是一个指数体系。各产业指数都包括景气指数、预警指数以及用红、黄、绿、浅蓝和蓝色灯号直观描述行业经济冷热状况的行业预警灯号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市场结构就是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根据行业中企业数量的多少、进入限制程度和产品差别
行业供需分析方法
(1)供给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包括,供给法则、供给弹性、供给量的构成和影响供给的一般因素。(2)需求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包括,需求法则、需求弹性、需求量构成和影响需求的因素。
行业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对企业经营要素进行价值识别和管理,在经营要素中找到盈利机会,即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产过程以及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盈利模式分为自发的盈利模式和自觉的盈利模式两种
行业集中度
CR4(8)越小,集中度越低,市场越趋向于竞争。CR4(8) 越大,说明这一行业的集中度越高,市场越趋向于垄断。
以行业集中度为划分标准的产业市场结构
极高寡占型(CR8≥70%)和低集中寡占型(40%≤CR8<70%)以上是寡占型(CR8≥40%)竞争型(CR8<40%)低集中竞争型(20%≤CR8<40%)和分散竞争型(CR8<20%)。
产业价值链概念
价值链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一般企业都可以视为一个由管理、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交货等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组成的链条式集合体,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将企业价值链根据企业与相应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关系,分别向其前、后延伸就形成了产业价值链。
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
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特点。
各类行业的运行状态与经济周期的分析
1、增长型行业;增长型行业的运行状态与经济活动总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并不紧密相关。
2、周期型行业:的运行状态与经济周期紧密相关。当经济衰退时,这些行业也相应衰落;当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这些行业会紧随其扩张,且该类型行业收益的变化幅度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夸大经济的周期性。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有消费品行业、耐用品制造业及其他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行业。
3、防守型行业:经济周期的上升和下降对防守型行业的经营状况的影响很小。其原因是该类型行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需求弹性小,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对这种行业的影响也比较小。有些防守型行业甚至在经济衰退时期还会有一定的实际增长。该类型行业的产品往往是必要的公共服务或是生活必需品,公众对其产品有相对稳定的需求。典型代表行业有医疗、食品业和公用事业。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行业兴衰的实质
行业兴衰的实质是行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变迁,也就是行业经历“幼稚产业——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夕阳产业”的过程,是资本在某一行业领域“形成——集中——大规模聚集——分散”的过程,是新技术的“产生——推广——应用——转移——落后”的过程。
影响因素:一个行业的兴衰受到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产业组织创新、社会习惯改变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影响
技术进步的行业
1、当前技术进步的行业特征(1)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成为21世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信息技术的扩散与应用引起相关行业的技术革命,并加速改造着传统产业。(3)研发活动的投入强度成为划分高技术群类和衡量产业竞争力的标尺。(4)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周期明显缩短,产品更新换代频繁。
技术进步对行业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往往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同时迫使一个旧的行业加速进入衰退期。新兴行业能够很快地超过并代替旧行业,或严重地威胁原有行业的生存。未来优势行业将伴随新的技术创新而到来,处于技术尖端的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将催生新的优势行业。
政府和行业监管、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行业影响
1、技术进步。2、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核心是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3、产业组织创新4、社会习惯的改变5、经济全球化。
重组、并购等对行业的影响
企业重组是指企业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运用资产重组、负债重组和产权重组方式,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产权结构,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