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泪流满面的猴子

年少时在《读者》看过一篇短文,一位父亲给他的儿子讲《西游记》,那个小孩听完后说,孙悟空不应该去取经,应该再去大闹天宫。

小孩子的心性很天真,也很单纯。不过,说得也有几分道理。

孙悟空随着唐三藏西去取经,一去十四年。取经路上,有误解、有诋毁,受尽委屈,最后,他成为斗战胜佛,也就是书中所有神魔鬼怪所向往的修成正果。可是,这个西天极乐世界,十方三世一切佛,有着四十八个之多,他不过敬陪末座,真不知道有什么意思。

以后的日子会怎样?无论如何,十分不愿意看到他从此寂然无声度日,因为他的前半生,真是精彩之极。

从海边的石头里蹦出来以后,他风流快活地在花果山不知过了几百载,忽而又思久注天人之内,巴巴的去学长生不死之术。投师学艺二十余年后回山,又从东海龙王处得来如意金箍棒和闪亮行头,把自己从地府生死簿中除名,以后欢乐度日。在这里,有的是爱他敬他的猴子猴孙,有的是陪他讲文论武走斝传觞弦歌吹舞的结义兄弟,美猴王从不愁寂寞。这些日子,他真不负“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之名。

本领越大念头越多。以后,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皆因他不低头不服输的个性,只想反抗到底,结果事情越闹越大。这个惹祸精,大闹天宫时一个托大,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直吃了五百年的苦头。

遇上唐僧,他的命运开始转了一弯又一弯。

他被唐僧收为徒,护送其西去取经。才刚开始,就因打死了六个山贼被唐僧絮絮叨叨的说了一顿大发脾气,转身就走了。被东海龙王劝阻后,他回到唐僧身边,却被算计带上了紧箍,一个不听话,唐僧不过动动嘴皮,他便得痛得满地打滚,一点尊严都没有,不得不死心塌地护师西去。

之后,他被赶走过两次。

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因猪八戒在旁胡说八道煽风点火,唐僧发狠,写下一纸贬书,赶走了孙悟空,扬言如再与孙悟空相见,就堕了阿鼻地狱。咦,唐朝真有趣,除了“放妻”要写休书,原来休徒也有贬书。

真是最怕猪队友。人家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白日里常看千里,凶吉晓得是,认得好歹,一眼就看出得是人是妖。这件事连一路上的妖魔都知道,倒是唐僧与猪八戒,不识庐山真面目也就罢了,反一口咬定他是凶恶成性,喜伤人命。真是无可奈何。

自西凉女国出来之后的路上,孙悟空打死了几个贼盗,又被唐僧责难,说他“更无一毫善念,要你何为!”又颠倒是非黑白,说孙悟空连累了他多少,把那《紧箍儿咒》念了二十余遍,箍儿陷在肉里有一寸来深浅,这个浑身本领的孙大圣痛得死去活来,无计可施。

唐僧是一点旧情都不念,一点颜面都不给,一次比一次声色俱厉。大概也只有孙悟空这种人,重情重义,一而再的听到唐僧遇难,还是难过,巴巴的又赶去救师父。他最喜欢的猪八戒,遇事只会越躲越远,意志不坚,整日喜欢拆伙,建议各奔东西。连白龙马都不如。

堪堪十四年光阴,一去不返。这应该是孙悟空一生之中,最难过的岁月。可恨他必须经此一劫。人生有很多无奈。误入歧途,却以为找到正道,这不过是其中一种。

他有一个耳根子软爱听好话,不识好歹,喜欢做滥好人,又时常疑惑他的师父;一个好吃懒做贪图女色喜欢打小报告又常常惹事生非人如其名的二师弟猪悟能;一个憨直遇事只识束手无策不知所措的三师弟沙和尚。路上遇到危险,几乎全靠他一人出力解困。遇着好打发的妖怪,通常师父会说他伤及无辜;不好打发的那些,还要拉下老脸去请求各路神仙帮忙。每次都是他去求人,亏得他脸皮厚,又不计较辛劳,一心只想踏过难关。

按理,这样勇往直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是即使是这样,他还是常常不被师父待见。真亏得这个生平不受一点气的孙大圣一味死忍,才走到终点。不过,若不是他和如来有交易,等到四人去到西天时他的紧箍才能除下,否则,他会在被赶之后转身就走,再不回头吧。毕竟,这个紧箍,即使他远离唐僧十万八千里,只要咒语念起,他还是逃不过。重情义是一回事,人也好猴也好,尊严也是很重要的。

当然他也有缺点,明知是那样一个师父,却从来不刻意讨好,事事又是先做了再说,虽说心里尊重,可是嘴巴始终不会说话。唐僧那么喜欢摆架子,如何忍得他一次又一次独行专断?所以他难得唐僧欢心。他是那种吃过无数次亏也学不会一次乖的人。一路上,师徒二人的关系从未好转。

唐僧的“出家人慈悲为怀”,几乎从来不曾用过在孙悟空身上。一路向西,从来不见他对孙悟空有过任何关怀。令人可气可恨。倒是孙悟空,一直记着师父。打死白骨精后被无情赶走,还记得叮嘱沙和尚仔细照顾师父。夜扫金光寺时,只有孙悟空陪伴在侧,虽然他立愿上西方逢庙烧香、遇寺拜佛、见塔扫塔,可是十三层的宝塔,他扫得十层以后,腰酸腿痛,还是孙悟空帮他扫了剩下的三层。

被黄眉怪捉走后,唐僧哭哭啼啼的,后悔不听孙悟空的话,还是孙悟空去安慰他,他还信誓旦旦,说什么“向后事但凭你处”,可是等到下一次,他又把前事忘光,孙悟空还是动辄得咎。

眼见孙猴子过得这样憋屈,读者免不了要为他难受。以前,他可是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的齐天大圣啊。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天上众仙,俱是他的朋友。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来云去,何等逍遥。

读者总记得他大闹天宫时的样子,不知多想再见到叫嚣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孙悟空。

大闹天宫那一节,众仙慌乱,连玉皇大帝也不能幸免。玉帝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地位尊崇。可是到头来,他还得惊惶失措传旨请佛老降伏孙悟空。这副狼狈样子,大概是他仅有的一次,日后心有余悸,以至对孙悟空处处忍让,有“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之语。一副只要没有烦到他,孙悟空做什么都可以的意思。可想而知,没有孙悟空的天庭,平日有多么寂寞。

不过,大家都怕了孙悟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闯祸精。先是他的第一个师父菩提祖师说他好卖弄,又会惹祸,赶了他回花果山,后来连基业都弃了,不知所踪,只为不想被他牵连。菩提祖师倒是有先见之明。然后太白金星也知道他的能耐,怕他生事,劝谕玉帝给他官职,不与俸禄,收他邪心,使天地间得以安宁。连观音菩萨也对他无可奈何,每次见面,只能轻斥他为“泼猴”,依然不得不为他排忧解难。无论是天宫还是西方极乐世界,众仙个个都循规蹈矩道貌岸然,难得出了个叛逆的孙悟空,让人又爱又恨。

其实孙悟空并非无礼之徒。他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师学艺之时,有六七年间每日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他不过是天性好动,又好热闹,不拘小节罢了。天上众仙也是喜欢他的吧,不然后来每次他去求救,都莫不欣然前往。

天上人间,对孙悟空始终十数年如一日,除了埋怨还是埋怨的,也不过是唐僧。已经去到凌云渡,孙悟空推他上无底船儿,准备前往彼岸,他还不住埋怨,只因此举令他湿了衣裳。

最终,四人到达西天,唐僧脱出凡胎,对三个徒弟言谢。孙悟空说:“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已经到达终点,师徒之缘分也将告一段落,客气些总是没错的。以前的恩怨,从此罢了。最后二人同列佛位,平起平坐。

故事到此为止,可是孙悟空的前事令人难忘,他陪着唐僧一起历过的灾愆患难,没有一件比得上他自己之前的经历。

做着一个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斗战胜佛,平时除了坐着听讲佛法,还有什么事可做?来来去去所见不过是那些人,说不定还要按时应卯,做足本份,这个活泼好动喜欢呼朋唤友要来便来想走就走的孙大圣,不,应该是孙大佛了,怎么忍受得了?是否还会闯出更大的乱子来?故事没有后继,喜欢胡思乱想的人只好自行想象。总之,不认为他会乐于享受成佛后的生活。闲来无事,他有否想起在花果山的日子?

如果有,那么真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了。

在五行山下受难的五百年间,百无聊赖,回想前尘往事,一定有过快乐与悔恨。从五行山下脱难,他有过三次机会过回花果山的日子,可是他没有这样选择。或许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单薄,虽然他有筋斗云有如意金箍棒有七十二般变化,可是,不过一个照面,就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他是怕了吧。从此,水帘洞只能在梦里出现了。不知道他是否梦回从前,醒来后泪流满面?

但路是自己选择的,并且已经走完,再来挣扎真的没有意义。就让一切都随风,从此,他是斗战胜佛。那只叫“孙悟空”的猴子,已经被过去的泪水淹没,不复出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只泪流满面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