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没有存在感的“大拿” | 诗词铺子系列作品039

《城南》 -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最没有存在感的“大拿” | 诗词铺子系列作品039_第1张图片

1

曾巩恐怕是“唐宋八大家”里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就是比起苏辙来还没存在感。苏辙被逼急了还会跺脚大喊:“有种你别跑!等我叫我爹和我哥来!”,而曾巩只能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傻笑。

他没有留下像苏东坡那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逸闻趣事,也没有流出像欧阳修在坊间那样的玫红色的绯闻,他没有做到像王安石那样位高权重的官职,甚至没有柳宗元那般悲惨曲折的遭遇供人叹息……他就这样不温不火,默默无闻地伫立在唐宋八大家的队列之中,四十五度,仰望星空。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罢了。曾巩实际上是唐宋八大家中天赋最高的人,史料上记载他“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据说当年欧阳修看了曾巩的文章后,大吃一惊,感叹到曾巩的文章有“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的气势与内涵,并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得此生为喜!”可见欧阳修对他的欣赏。

欧阳修在做监考的时候把苏轼精彩绝伦的答卷误认为了是曾巩所作,为了避嫌,还把这篇冠军文章降到了第二名。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认为天下能作出如此无与伦比的文章的,只有他的学生曾巩一个人(苏轼恨死这位曾师哥了!哼~)。就连一向谁都不服只扶墙的拗相公王安石也情不自禁写诗赞叹:“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2

曾巩为官并没有做到很高的职位,长年背井离乡,漂泊在各个地方任父母官。但是到他晚年的时候,神宗皇帝对他赞赏有加,经常召见他来商讨国家大计,最后干脆把他留在身边,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有一次,宋神宗在宴请群臣时,喝得有些高了,便问文武百官都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赏赐?底下一下炸开了锅,有说想升官的,有说想发财的,有说想要田的,有说想要地的,有说想要林志玲的,唯独曾巩与众不同,他说希望得到风雨。

神宗非常奇怪,就问他:“人家都要实实在在的东西,你要风雨做什么呢,难道你想唱《水手》吗(音乐起: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曾巩回答的很巧妙:“风雨可是好东西啊,求得一夜秋风雨,换得满地遍黄金。”原来,当时天下正值大旱,禾苗干枯,曾巩为农户担忧,用这种方法点醒神宗。宋神宗听了很是感动,连夜批奏章,免捐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最后还特意赐了块“秋雨名家”的金匾给曾巩作为奖赏,至今,绝大多数的曾氏祠堂所悬挂的匾额都还是这四个字,世代流传。

3

曾巩有一个风流成性的老师(欧阳修),有一个逗逼有趣的师弟(苏轼),两个人都是非常抢镜的文人,热衷于出席各种沙龙活动,充当各大海选赛事的毒舌评委以及各地旅游局的形象代言人,但曾巩偏偏是个宅男,一辈子就愿意踏踏实实地在书斋里研究学术问题。曾巩曾经做过集贤校理、史馆参撰等职,具体职责就是编写和整理史料与古籍,做这些事务比让他去做地方官还开心。

后世的大文豪,比如南宋的朱熹、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方苞、姚鼐等人,都视曾巩为终身学习的榜样。

那一年,有个十六岁的年轻人,非常有才华,很好学,但也很自负,他拿着自己非常得意的文章来找曾巩,请求指点。说是指点,实际上是想听到一些夸奖和推荐。结果没想到曾巩只稍稍增删改动了几十个字,就让这篇文章又明显地提升了一个层次,看得这位少年目瞪口呆,不由心服口服,当即拜曾巩为师,研习学问,最终也成为了一代名儒。

这位少年便是江西诗派的大家——陈师道。在曾巩死后,当时在文坛如日中天的苏东坡对陈师道也非常的欣赏,主动提出要收陈师道为徒,而小陈念及曾巩的师恩,以一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谢绝了一代宗师抛来的橄榄枝,有情有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没有存在感的“大拿” | 诗词铺子系列作品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