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都把自己放弃得太早了

去参加新西兰文化节,方华老师把一位重量级人物介绍给我——“这是金晓泉老师。”

我双眼放光,终于等到这个机会。

几个月前在方老师的书店里,看到他正在校对一本五十万字的书,书极厚,内容充实,封面上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方老师指给我看,“你看,这是新西兰的老华侨金晓泉老师,老爷子92岁了,一天喝一斤白酒,身体没一点毛病!”

92岁的金老师自称90后,他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从西装口袋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我,“久仰久仰,请多多指教!”

我正受宠若惊着,老爷子便已迫不及待地指给我看他的微信号,他叮嘱我,“你记得加我微信,咱俩聊天!”我惊呼,“天哪,您可真时髦!”

金老爷子冲我一笑,从包里拿出个华为P9,也顺带着拿出一摞厚厚的报纸,“我还是比较追求进步的,每周给华文报纸写四千字专栏,哦对了,我还有新浪博客呢,每周更新,你有空去看看呀!”

不必问,已知道老爷子为何精神矍铄,乐观开朗,耳不聋眼不花,站在舞台正中央讲和读者打趣道,“你们想知道我的养生秘笈?简单得很!一年到头,稀里糊涂,马马虎虎!哈哈!”

我所知道的大多数中国老人都把自己放弃得太早了。

又也许不止是老人,男人,女人,年轻人,我们都太早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

我的母亲退休后就开始了“紧盯我微信微博公众号”的生活,在我的三番五次劝说后才踏上了去台湾的路,我深知她节俭的本性,为她列了一张食物清单,从蚵仔煎到盐酥鸡,从卤肉饭到甜不辣,从铁板鱿鱼到珍珠奶茶,样样都是她必须完成的任务。

和大多数中年妇女一样,母亲在结婚生子后的日子就全部贡献给家庭,早在三十岁就活成了半百的模样,再看看我母亲身边的朋友,大多数在五十岁之后便停止学习,不再寻求自我发展,“我老了学不来那些新鲜玩意”这样的话远远多过于“我看那个很有趣,要去试试呀!”

母亲对我说起她的朋友,那是来自富裕家庭的男人,却苦守着没有波澜的日子,决绝地说,“我得等我儿子结婚了,才能安心过自己的生活!”我曾经居住的城市里,街区中亚洲“老”人的比重很多,他们穿着儿子的运动鞋,背着孙女的粉书包,清早坐上第一班公交车,从一个街区到另一个街区的菜店游荡,以此消磨干巴的日子。

上周开始“整点腹肌”的事业,我的健身教练是个39岁的男人,他个子不高,身材健硕,虐起人来绝不手软,一个动作我做十次已经汗流浃背,他做十次却依旧状态轻松。

我向他表示无比的佩服,他摇摇头,“你看看那些人才厉害,中午午休四十分钟,还要过来跑个步。”

我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看见在市中心工作的中年男人们陆陆续续走进来,他们大多身材适中,状态健康,午休时匆匆赶到健身房,脱下衬衫,换上运动装,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半小时再匆匆赶回写字楼。

想想自己所认识的大多数男人,都把自己放弃得太早了,电脑里的游戏,酒桌上的觥筹交错,电视上的球赛和娱乐节目,让多少曾经的英俊小生不到四十岁就已大腹便便。

我住在过朋友家一阵子,亲眼看她完成了从一个家庭妇女到高薪护士的逆袭,在那些我熬着夜写写写的夜晚,我总能看见客厅中这样的情景:一盏灯亮着,咖啡的香味袭来,安顿好孩子后的朋友,坐在写字桌前专心记录,像个认真的小学生,而那年的她已经超过了四十岁。

而我所知道的大多数中国女人都把自己放弃得太早了,结婚后就把梦想交割给过去,不再对自己怀有期待,孩子,老公,所有的琐事都成了命运,有太多停止进步持续发福的妇女把忙碌当借口,却拒绝看见那些有三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在做家务的间歇都不放弃做几个深蹲的机会。

我和朋友萨奇每两周见一次面,她今年三十三岁,依旧单身,每次会面都给我带来新的惊喜:冲浪学习得不错,拳击课正在进行,瑜伽课也要开始了……

我庆幸自己能够遇到这样正能量的朋友,像是警醒一般的存在,时刻告诉我生活需要被填充进更多的精彩。

想想自己在更年轻的时候,简直无聊到爆,每天过两点一线的生活,趣味性低,把钱当作人生唯一目标,没有太多的爱好,不敢相信未来会有多少种可能。

然而这套“年少任性,长大认命”的成长模式,何尝不是如今大多数年轻人所经历的生活?

早上在健身房看见身材极好的中年妇女,中午时看见街边跑到大汗淋漓的姑娘,晚上从日语班回来瞥见隔壁中文教室里,一片花白的头发。

我心里升起一股信念:妞,你千万不要过早地放弃了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把自己放弃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