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 》写作的初心

《文心 》写作的初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心》是由著名教育大师也是一对儿女亲家夏丏尊、叶圣陶先生合著的书,初衷是为了指导中学生阅读写作。

虽说是为中学生而写,且著于1931年,距今近一个世纪。但对于现今没有接受过文学方面专业教育,而又热爱读书写作的成人,尤其是想借写作获得欢乐或利益的,很有必要读一读。

写作就是生活,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全书采用故事体裁,以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为背景,把阅读写作知识融入到故事中,读来不觉枯燥深奥。开篇第三章,先生就跟孩子们说,“作文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作文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吃饭睡觉一般,并无什么特别。每个人都可以提笔记录生活、发表观点、抒发情感。它不是文学家、作家或者权威人士的专属权,写作这个权利每个人都享有,拿起笔甚至没有笔都可以去写;它也不是百般折磨你的艰巨任务,而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表达的需要,正如书中所言,记下开心的事,欢乐会加倍;写完忧愁之事,伤感会减半。

懂得这些,我备受鼓舞的,的确我的文字很稚嫩,我的思想尚肤浅,但这就是我呀!这就是此时此刻的我呀!这就是我的生活啊!能有一段段文字专门属于我,是我自己的独家记忆。多好!

或许经过岁月,我的文字会老练,我的思想会深邃,但彼时的美好一定是由此时的开始成就的。

我想,这就是写作的初心。

创作就是忠于自己,贵精不贵多。

这是一个数字化时代,似乎一切价值都可以用数字衡量:你每个月挣几K?你有几套房?房是几万一平?你这个月拿下了几个单子?你发表了几篇核心期刊……甚至写作也是这样,你是日更吗?日更几千字?你的阅读量有多少?你有多少粉丝?

好吧,原来在写作的世界里也逃离不了现实二字,所以我们的写作也变得现实,大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大家爱听什么就说什么。疲于奔命地研究大v的文字,拼命地模仿10万+的作品,把自己放得这么低,低到尘埃里,只希望别人多给几个赞,就整个世界春光明媚,十里桃花了。可我们忘记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悲剧。

《文心》第二十九章《习作创作与应用》。本章由绘画教师李先生的创作《母亲》谈起,国学先生王仰之类比绘画和文学,将写作分为“应用之作”“习作”和“创作”三个项目。书信、留言条之类是应用之作,作文课是习作,择定了题材,自由地无拘束地去写出文艺作品来才是创作。

这样看来创作首先要忠于自己。我不是完成老师明天要收的作业,我也不是在应付上司或者甲方规定的文案。写作完全是自己的事,我要忠于我的内心,说我想说的话,特别是有些话我必须说,我不得不说的时候;我要写自己喜爱的文字,可能这些文字不是那么时尚,不是人人喜爱,但至少现在的我欣赏它,如果还有几个人也喜欢它,那就再好不过了;我有自己的节奏,可能我会一气呵成,写完我就想与大家分享,可能我会琢琢磨磨,思来想去,改了又改,直到做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放手。古人作画“五日成一山,十日成一水”,还有十年只作一篇赋。目的也不外乎得到自己内心的满足。创作贵精不贵多,时间和劳力是不能计较的。

所以,当我再看到别人在写作上一个个亮眼的数字时,我内心淡然。写作一定要忠于自己。

自媒体时代,公众言说的责任更大

书中有一个章节《文章病院》列举了一些当时颇有权威的报纸刊登的作品或重要的演讲稿中都存在着种种毛病。这些文章中的毛病会产生影响吗?会!

“文字登载在报纸上、杂志上,或再刊印在书本上,在社会间传播开去,一般人总以为这样的文字是了不起的,便有意或者无意地效仿它。如果它本身有毛病,仿效的人就倒霉,患传染病了。”

在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平台可以个体的文字变成公众言说,而且一不小心一夜之间10万+让一个人迅速走红。从此他的话语就如同施了魔法,变得特别有力量,可以牵引大众的目光,引领舆论的方向,影响事态的发展;他的语言变成标杆,大家视之为教科书争相模仿,甚至不只语言,连思想都复制,因为这样会更接近成功。

好为人师是人类的通病,打开微信或者其他的app各种人在教你如何写作,教你如何零基础通过写作轻松月入过万。其中不乏真正优秀的作家,当然也有写过几篇爆文就开始宣传成功学的。

“真正的画家,终身在写生上用功,真正的文学家,虽至头白亦手不释卷,寻求文章的秘奥。”

愿大家拥有一双慧眼,不要染“病”了,更愿我们都有一颗公德心,不要把“病”传给别人。勿忘写作初心。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一些拥有众多粉丝的写作者更应该不忘写作初心。

勿失!勿忘!

365写作训练营第四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心 》写作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