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书笔记(1—2章)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书笔记(1—2章)_第1张图片
作者【美】蒂莫西泰勒


第一章:人们卖弄的经济学原理只有50%是正确的

内容:

      根据作者经验,人们在谈论生活中的经济议题时所说的经济学原理只有50%是正确的,所以学习经济学的理由是“避免被经济学家欺骗”。而担任政府要职的经济学家曾说过“对公共政策做出建议的经济学,大多只用到大学入门课程的程度”,所以,只需要搞懂经济学家的思维模式和基本概念,就可以在日常的经济讨论中坚持自己的看法了。

     经济学的三个基础问题:1社会应该生产什么,2应该如何生产,3谁来消费所生产的东西。

      思考这三个问题沿着政府完全管制的社会到个人管制的社会这条光谱去想答案。

      政府管理的社会中,最低限度的基础设施、履行合约、社会保障、教育、道路、基本消费品等都由政府分配。

      现代经济学家承认政府干预和市场两者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效,也没有哪一个不好。而是各有优点,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是跳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意识形态之争。所以,真正的经济学家是没有党派和政治立场的,经济学是一个思考问题的架构而已。

       而经济学家也不是水晶球,不是算命先生,不能预测可能影响经济体的每项因素,他们无法指出房价何时涨跌。

        严肃看待“权衡取舍”:向企业征税时某一个人可能会被削减了救助金,当新闻报道有人因此被解雇时,经济学家却想知道还有哪些没有出现在新闻里的人受到了影响。有人收入减少,也会有人增加。经济的取舍能帮助一些人,但也能伤害另一些人。经济学家的思维模式的格局更大,他们关心统计后到伤害和帮助的所有人。

       自私、自利并不会带来社会的混轮,反而会促进公共利益。有时候比那些真的想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不自私”还有有效。

        这就是“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就是你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可能也会给比人带来好处。

        所有成本都是机会成本:当你做一个选择时,你没有选择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价格是由市场决定而非生产者。

        没有哪个人或者社会可以得到想要的每样东西,因此取舍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如何协调生产、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第二章   做自己最适合做的事,就有更好的生产力

内容:

        分工:这是经济每天所协调完成的丰功伟绩

        就算看起来简单的消费品比如铅笔,它的生产过程也很复杂,木材来自北加利福尼亚州,石墨来自于密西西比州,两者结合又是在另一个地点完成,等等。没有人可以独自从头包办制作铅笔。

        分工为生产商品的厂商和国家经济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利益。

        因为分工使工人能聚焦于他们最适合做的事,又使企业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另外,分工也使企业得以利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用来说明大厂相对于小厂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生产。在一个善用规模经济的世界,一个地区会大量生产一种东西,然后和生产别种东西的其他地区进行贸易。

        高收入社会比低收入社会有较大规模的分工,富国的老百姓独自生存能力会更差,因为分工和专业化导致她们不需要知道每一种知识和技能。市场经济就是协调这种精密分工的社会机制。

        分工能增加企业、国家以及全球经济的产量。国家也可以发展专业化的技能与专长。

         仓库管理经济学

          想象整个社会生产的所有商品,收纳在一个仓库里,当你生产出某个东西,就把它带到前门入库;当你想买某个东西就绕到后门取货。

          分工意味着我们都在生产不同的东西,并入库。结果就出现了一个现象:进入仓库的东西和离开仓库的东西是一样的。(即生产的东西是别人想要买的)所以生产没人要的商品没有意义,另外也要避免才仓库后门等待最后却没有买到想要的商品。

         社会需要一个制度,制定入库和出库的商品价值。市场经济力,商品价值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仓库的比喻有其局限性,没有涉及公平、贫穷、污染、租税或者法规。

感想:

        确实是一本很容易上手的经济学常识读物,作者虽然一直强调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各有优点,应该相互作用,但我感受到来自美帝的这位经济学者还是更赞叹市场的丰功伟绩。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书笔记(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