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沉默的羔羊》有感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其中一部是大名鼎鼎的经典电影《沉默的羔羊》,另一部是它的少年前传。

观《沉默的羔羊》有感_第1张图片
《沉默的羔羊》海报

原本不喜欢看这种90年代老片子,特别还是外国电影的我,先是被07年的所谓的第四部“羔羊”系列的剧情吸引了:因为片子画面质量不算老,也有中国元素在其中——巩俐,加上不是心里想象的那般枯燥,确实能拽着我往前走,所以看完这部电影后,果断第二天看了那部经典的,91年上映的《沉默的羔羊》。

让我如此欲罢不能,宁愿熬夜看完也不愿意拖到第二天,绝不仅仅是剧情悬念上的巧妙设置。我其实更多是被男主角汉尼拔儿时遭受的童年创伤留下的应激反应所吸引了。正是他儿时亲身经历的无法磨灭的惨痛记忆,才有了他长大后变本加厉加害于人的心理沉淀和积累。我同情他、可怜他,并不觉得他是个恶人。它有着缜密的思维和及其冷静的大心脏,所有的反击都是因为小时候那种被强烈压抑的情感变畸后所导致。

我相信现在的我也是如此。

当然了,我不会去啃食他人的脸,虽然这种黑暗事件在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在这里只是想说下关于童年受到的应激创伤到底能带给人多么深的伤害。我们受五千年中华文化思想长久熏陶,且一直遭受正统教育,所以于我而言,断然不敢对他人有任何实质性的物理伤害行为,更多的是表现在对自己和他人不良情绪的心理压抑和愤怒宣泄上。

还是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的,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有人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儿时的汉尼拔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心理辅导,他还会一步一步走向变态之深渊吗?我们在《少年汉尼拔》中看到的是一心要为死去的妹妹报仇的形象,虽然行为血腥残忍,但从道理上好像没有那么不可原谅。再看《沉默的羔羊》中的被牢狱囚禁八年之久的中年汉尼拔,对不怀好意的人他心里都很清楚,并给予所谓的“惩罚”;但面对女探员的真诚和信任时,他也给予了她良善的回应。所以说,世界上一定没有绝对的恶人,即使有,那他一定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童年所遭受的创伤,绝不是有些人说的,靠自己就能重新站起来的冠冕堂皇之词。那只是一部分,我们仍然需要外界的帮助,会否被这种阴暗情绪沦陷,这不是单凭自己的意志力就能控制的了的。它可以向各个方向演化,可以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形式出现。变态行为、杀人、暴力倾向等,是外在显现;自闭、抑郁、堕落、自杀等是内在畸变。如此来看,我们是不是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观《沉默的羔羊》有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电影看得我很兴奋,但折射出来的内涵——或者说是我自己所理解出来的内涵,却是一个深刻的人生课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沉默的羔羊》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