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你不得不知的心理学实验

10个你不得不知的心理学实验_第1张图片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美] 劳伦·斯莱特

从编者后记里面已经得知,作者出版此书之后饱受争议,源于她有些偏离事实的描述及个人主义幻想的成分。但终究此书还是翻译出版了,说明一个问题,撇开某些捏造部分不讲,这本书“瑕不掩瑜”,可以翻翻。

这些实验可能有的我们会从其他读物里面看到过,而作者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更多让我们看到这些实验背后主导者的私生活,他们背后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研究关于“爱”哈洛自己的情感生活却不顺利,结婚出轨又离婚,再婚之后因第二任妻子去世又找回第一任妻子。而受世人谴责认为虐待了自己女儿的斯金纳,与女儿的关系也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好。

一、斯金纳箱——强化理论

有稍微接触过心理学的读者,应该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他提出生物的行为可受到各种正强化和负强化的影响和暗示,人的自由意志可能只是浮云,只是强化物控制的结果。

受到巴普洛夫的影响,斯金纳思考动物对于奖赏的反应,制作出著名的斯金纳箱。在这些试验箱里面他利用奖赏机制训练出会弹钢琴的鸽子,而后他不满足于此,用自己的女儿做实验——将她关进实验箱里面。他认为,一切的动物的行为都是可塑的,当然也包括人,奖赏远比惩罚更有意义。

他从不对自己的老婆说“我爱你”,取而代之的是“谢谢你今天给我正强化。”对于奖赏,在他的箱子里还有另外的发现:奖励不固定的强化(或间歇性强化)更能让老鼠上瘾。人类对于赌博、彩票这些间歇性的奖赏痴迷就能够从这里找到解释了。

二、米尔格兰姆电击实验——权威与服从

尔格兰姆为了验证人类对于环境与权威的影响而做出的这个实验。实验中穿着大白褂(权威形象)的他命令对坐在控制器前的参与实验者对坐在电椅上的普通人施加电击。他们完全不知电椅没有通电,也看到被电者饱受电击的痛苦,甚至有的快要晕厥,但大部分人却没有停止,逐渐施加更加强的电击,还露出诡异的笑容。

这个实验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也许是因为它揭示了想象与真实之间的差距——据调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不会在这样的实验中对他人做出任何的伤害,而事实却正好相反。或许是这样的情景下,人格的力量抵不上环境的影响。

三、罗宾汉伪装精神病人——精神病学的质疑

罗森汉的实验然我想起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他找来8个朋友包括自己,假装自己有某些类精神病(幻听)的症状去精神病院看病,除了幻听外一切正常。但结果是,他们都被收入医院,即使入院后他们一直表示自己已经完全好了,但最少的也住了几个星期。

是他让人们开始质疑精神病学作为一门科学的严谨度,精神病诊断确实还有待规范和完善。

四、达利与拉丹的群体旁观试验——责任分摊

全因发生了一起社会事件,有一位年轻女士在一个公寓楼下遭受歹徒袭击蹂躏最终致死,而住在公寓里的几十户人家都数次开灯关灯,却没人站出来哪怕只是拨通警局电话去报警。类似的,国内也有小月月事件,通常我们都是一句,世风日下,世态炎凉啊。
而达利和拉丹不满足于此,他们深究现象背后存在的心理过程。通过实验,他们得出一系列的结论,影响这样的群体决策有各种因素:

  • 群体人数:人数越多,目击者会认为自己的责任越少,责任分摊
  • 持续时间:等待越久,越会让人不作为
  • “可能遭遇危险导致误判”

五、费斯汀格——认知不协调理论

这里也许是翻译问题,认知不协调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失调

教徒们坚信世界末日就要来临,而最终却大家都相安无事。这时之前的信徒们一开始有些许的不知所措,但很快为自己找到出口——认为这时信徒们的祷告感动了上帝!他们拯救了世界。

个体有时未必如一般所认为的——改变行为以符合信念,反而可能改变信念,使其能合理地解释行为。有时候达不到某个目标,我们总会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辩护。

六、哈洛猴子对母亲的的依恋研究——爱的本质

哈洛的猴子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假猴子母亲和分泌乳汁装置分开,结果证明有奶的不一定是娘,小猴子还是表现出对假猴子的依恋(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但是,这些小猴子成年后却不懂得如何与其他猴子共处,都会有抑郁、自闭和自残行为,所以可以说这些猴子的成长是不健康的。

而第二阶段,他加入了会动的代理母猴和每天半小时的真猴游戏。这些猴子终于可以健康成长了。得出的结论是:三个与爱有关的变量是接触、动作、游玩

还有一个要记住,肢体接触、抚摸在亲密关系中扮演着的重要角色。

七、亚历山大老鼠乐园——上瘾假象

对于一些精神类药物、毒品我们过去总认为这是因为其中某些化学性物质让我们身体离不开它们,而亚历山大提出来,吸毒成瘾可能本身不是药物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因为我们在现实中找不到更好的东西来舒缓这种情景。

他设计的实验是一边是舒适的老鼠乐园,一边是逼仄的鼠笼,两组实验对象表现出对成瘾性药物的不同反应——住在犹如仙境的老鼠乐园的老鼠没有对药物形成依赖,而环境差的那边却都上了瘾。

拓展:人口密度越高,自杀、谋杀、疾病的问题就越多。置身窄小空间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

结论:生活环境能够对成瘾行为造成影响。

八、洛夫特斯——记忆的模糊性

记忆是可以被暗示、影响的。

实验中,洛夫特斯将一个记忆“强加”在实验者身上,而这个记忆是她故意设计的。令人感到可笑的是,每个人都说他们有过这样的经历,还在回忆描述中加入很多细节。

过去的记忆是脆弱的,人类自身可能会对自己的记忆进行加工处理,有也容易受到暗示而扭曲或自我编造。

九、埃德尔海蜗牛实验——胼胝体的切除、记忆制药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世界上真的有”记忆面包“,这种药物能让你记住一切,过目不忘。如果没记错的话,这种物质是可以人工合成的(CREB),它可以将人类的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储存起来。

而后他开了一家记忆制药公司,但这种药物却没有在市面上出售。原因我们自己可以想一下,如果你吃了这种药之后,是可以记住所有书本上的知识了,但是却把一切的经历都存在大脑里了。比如总想起小时候养的那只小狗,总想起童年被父母痛打的经历,还有十年前路上掉了100块......

哦,还有发现了海马体是控制人类的长期记忆。

十、莫尼斯——前脑叶白质手术

用外科手术来治疗心理疾病,在此之前谁也没想到过要这样做。但在听了相关的报告之后,在猴子身上有过类似的手术之后,莫尼斯果断地并且是行动力极强的立即就找了精神病人实施这样的手术——前脑叶白质切除。

当时也是饱受争议的,因为人类对大脑的结构还不甚了解,并不知道这样会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副作用,但谁又能说药物治疗就没有副作用呢?

handsome
2017-01-15

你可能感兴趣的:(10个你不得不知的心理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