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 不是江湖上那本传说

source : http://pne.people.si.umich.edu/PDF/howtoread.pdf 作者是密西根大学的 Paul N. Edwards
中文翻译: http://laidu.co/books/xiaolai-xuexi/002cc8b25bc9720aa2b05fe0ee818f40.html

《如何阅读一本书》,江湖上这本流传多年的神书,信息量太大,当年看完就忘光了。而这本简易版本,简单粗暴,易上手。

我们为什么读书?

书籍可以分为两类:非虚构类和虚构类。非虚构类书籍的目标更侧重于提供“知识”,那么对于读者来说,能够多快好省地获取和吸收这些“知识”即可。而对于虚构类小说,它更侧重于提供“体验”,它天生的属性就是不断抛出悬疑,吸引读者,一点点地将情节铺展开来,是不能够随便跳跃的,也就是说,读者还是得乖乖只字不差地阅读。

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如何最大化阅读一本非虚构类的书。

我们如何读书?

明确目标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我们读书的愿望是获得知识,更准确来说,是提升认知。愿望过于抽象,我们应该让愿望成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否则你学不到什么,也记不住什么。这些目标,越具体、越细分就越好,这些目标会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你要做的是在主动阅读中为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答案,也就是说,只要能回答你的问题,跳读是允许。
除了自己个性化的问题,还有一些通用的问题:
1,结论是什么?论点是什么?
2,论据是什么?
3,结论、论点、论据有哪些不足?
4,你对这些结论、论点、论据有什么看法?
5,作者会怎么回应你的看法?

读三遍

为了能够让知识真正为我所用,就不能囫囵吞枣——为了快而快,读完什么都记不住;也不可整本书逐字细读——为了慢儿慢,失去了焦点,达不到最佳效果,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该快时候快,该慢时候慢,还为了能确保读有所获,得读三次。
第一遍,找到框架,标记疑惑。着重看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不关注细节,并标记或写下疑惑。花费全部时间的5%~10%
第二遍,研读细节,理解内容。根据已找到的框架,研读细节,回答疑惑。花费全部时间的70%~80%
第三遍,用自己的话做笔记。写出来才是自己的,如果发现遗忘或不能为某个论点给出论据,那就需要回去查漏补缺了。花费全部时间的10%~20%

确定阅读时间和计划

没有deadline的读书是不靠谱的
设定时间限制,并且遵守它,是你能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总之,不要在没计划好什么时候读完的情况下就开始阅读。
比如,一本250页的书,15分钟通读,4小时细读,20~30分钟笔记。根据难度、重要性和能用时间来对各阶段调整。
如果一本书计划要读四个小时,那么需要分四次阅读,每次一小时。因为人的专注力在高度集中的一小时后会大幅下滑。

练习练习再坚持练习

输出是检验你输入的唯一标准。通过练习来不断加强记忆和精进能力,从这一点来看,阅读和打篮球、烹饪等任何技能一样,都需要大量持久的练习。
听、说、读、写和想象都调用了大脑不同的部位,于是最佳的练习方式是多样化你的练习方式。自己思考,说出来,写出来,和别人讨论,教别人……不断折腾就对了。

拿起一本你尘封的书,赶紧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 不是江湖上那本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