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都市实体书店最后的“灵丹妙药”?!

情怀:都市实体书店最后的“灵丹妙药”?!_第1张图片

蒋卫民/文

文人爱时不时地犯酸,爱为某种现象鸣不平,喜欢为某种事件到处奔走呐喊,“实体书店倒闭潮”的出现就让不少人文志士忙活了一阵子,以至于政策层面都被惊到了,搞起了实体书店扶持计划,然而,书店关门歇业潮并没能制止住。纯粹图书贩卖的实体书店已经很难在今天的都市里生存下去。

媒体的呐喊跟店主需要支付的房租、工资和日益萎缩的销售利润,谁更现实,其实实体书店的倒闭,难道没有读者们的推波助澜,面对图书电商的价格诱惑的时候,最早放弃实体书店的应该还是广大的读者。不管是书店业主的苦口婆心、还是文人的大声疾呼,算上政策的扶持优待,关键是买单者并不为之所动,因为消费的决定因素还是价格。

我们先说了一通舆论对实体书店关门潮的纷纷扰扰,清一色地替实体书店的现状摇旗呐喊,表现出了满满的人文关怀,可这些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活,谁也没真正站在广大消费者这边设身处地想想,图书电商便宜,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书店?这可是书店的上帝:普通老百姓的心声。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书店这方的动静,除了关门或转行的业主留下的哀怨之外,还在苦苦支持的各类书店业主们,也都没有闲着,重整旗鼓的有,服务升级的有、扩大经营范围的有,人人都在忙着转型,当然如果不尝试改变,下一个倒闭的可能就是自己了。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实体书店转型的几个方向:

1、以不变应万变的坚守;譬如各地新华书店的文化MALL、北京万圣书园、南京先锋书店、贵州西西弗书店等;核心还是以图书贩卖,努力追求的还是图书营造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质,也就是情怀的坚持,这种模式是目前国内实体书店业中最固守售书主业的,也是经营难度最大的。

2、不以卖书为主业的旗舰店模式;譬如蓝狮子书屋、字里行间书店、蒲蒲兰绘本馆等。这些书店的存在的意义在于,宣誓品牌的存在,集聚品牌人气,宣传品牌的价值。这些书店的背后都是成功的出版商,是出版全产业链的出版机构。

3、咖啡+图书的休闲书店新模式;北京雨枫书馆、北京言几又、苏州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等。图书贩卖已经不再是书店的主业,读者进店得到的更多是跟书有关的文化服务或体验,买书与否不再那么重要,读者更多地为书店增值服务卖单,是这类新型书店获得新生的根本原因。

实体书店的改变是多样性的,在这里我们只能列举一些有特色或咯色的案例供大家分享。或许这些精彩明天也会消失,创新之路本来就是这样,后浪常常把前浪拍在沙滩上。写到这里,实体书店的两面我们都做了一些基本的厘清。文章的标题已经很清楚地交代了我对实体书店未来的态度或隐忧。回到正题,我们来理理都市里大实体书店的理想与现实:

首先,都市书店与读者距离,要有多远就有多远。生活大都市里,无论您是在北上广,还是二三线城市,我们的城市规模是越来越大,虽然我们的交通工作越来越多,出行成本已经越来越高,图书电商的价格诱惑,加之快递服务的高效给力,这些都注定实体书店日渐艰难是可预料的结局。(当然,书店辐射周边的十几公里的读者是否有福与此,但线上与线下的价格鸿沟,也使得书店与读者距离,要有多远就有多远。)

其次,需求的多样性与书店品种局限性的无解。阅读是一项目的性非常强的活动,图书的选择的目的性就是因此而来,身边的小书店的服务能力有限,大书城的出行成本高,这两条拦路虎,会把读者生生推向图书电商这边,加上图书电商本身也争气:品种全、价格优惠、还送货上门等,实体书店也就被读者慢慢地冷落了。

最后,致命一击,阅读习惯的改变。互联网+智能手机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对信息的获取途径越来越便捷,图书作为传统的信息载体,其一部分信息功能已经被网络所取代。或许如部分专业人士所说,网络的浅阅读永远不可能渠道图书的深度阅读,可现实是有多少需要深度阅读呢。其实,人们通过网络何尝不能进行深度阅读呀。

读书人对纸质图书特有的情怀,是很多实体书店业主和出版商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商品的卖方,如此而言,当然无厚非。但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的到来,或许并不会因为某种令人伤感的情怀,而转变人们对过去的改变。

以图书贩卖为主业的实体书店,在为来或许会成为某种标志和记忆。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不会因为某种情怀而放慢被时代淘汰的步伐。抛弃图书贩卖为主业的新型实体书店的诞生,才是实体书店大未来。我所理解的书店情怀,其实就是某时某刻,独自在一家书店静静地坐着、或许会与书无关,当然我也愿意为此买单。

今天或以后,我们肯定不是为了某本书,费劲巴拉地奔向某家书店。此情怀,非彼情怀!

(作者蒋卫民简介:中国互联网书业实战家,“图书试用网”和“图书链”主编和联合创始人。微信公众号:laojiangshuquan)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怀:都市实体书店最后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