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享——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研讨会

       2017年3月5日,有幸参加了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研讨会。因为班主任在群里喊话进行学习分享。所以作为“差生”,以完成作业为目标,如果学习成果对各位兄弟姐妹有帮助,那算是意外收获,因为三个原因,一个是涉及到本次会议牵涉的课题资料的保密性;另一个是因为瞿媛宇和谢煦霞两位老师都对umu互动学习软件有所介绍或者即将有所展示不进行赘述;还有就是每个人学习的角度、关注点和起点不同。所以本次分享仅仅是我对此次活动不全面而粗浅的认识,还望批评指正!


学习分享——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研讨会_第1张图片

一、学科核心素养仍具前瞻性。

      关于本学科的核心素养问题,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而如今仍然比较“时髦”。主要包括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和社会实践。空间感知是指对不同尺度的人类空间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过程,包括区域认知和人地观念。历史意识是指在观察人士显示社会现象时,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自觉的反反映,摆阔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和历史认同。综合思维指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纵向认识人类历史进程,横向关注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三维目标的关联、渗透和融合,包括理性思辨、多元联系和融通创新。社会实践是指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过程。本次活动将学科的核心素养解析成社会教学关键的二十二个问题,然后根据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图表运用策略、史料史证策略、议题活动策综合探究策略和社会实践策略。为了解析和支撑这些关键问题,将课题进行分组,分为学业质量小组和信息技术整合小组。通过对对核心素养四个主要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各种课程讲座和微课的展示,来解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关键问题。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研究

     因为本人被分组到信息技术组,所以这一块参与的时间较多。会议多次提到微课,云课堂,翻转课堂等,探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其中徐凯杰老师分享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他将多媒体的使用环境提炼出7个原则,即空间邻近原则、时间相近原则、通道原则、视觉呈现原则、冗余原则、一致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这些原则既有平时课堂中经常使用到的原则,也有创新,最大的创新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通过教学实践,将多媒体的使用,即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如何运用到最佳进行了探索,非常贴合教学实际,生动形象。同时徐老师总结了他平时常用的一些下载软件、录制软件和格式转化软件等,比如维棠EDIUS等,我平时没怎么接触,激起我探索尝试的欲望。另外在与会的第二天,衢州华外还分享了一堂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展示课《红松之乡》,本人觉得有条件的学校,比如能配备多台iPad和网络稳定的教室可以使用这一软件,可以及时将教情和学情结合,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达成。

三、学科资源包罗万象

      通常理解的学科资源包括实物资源和数字资源,实物资源包括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而数字资源包括以数字形式呈现的各种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在此次会议中,我个人觉得随着城市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各种学习软件的开发,以往那种一只粉笔两片嘴三尺讲台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时的过去时,尤其再加上学科的人文特性,以更多形式开发学科资源,尤其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字资源并将成为学科主流。当然根据课题的差异性不能一边倒,因为关于形式和内容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但是,就当下看,各种依托于本学科的信息技术,包括学习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微课技术等是必须学习并争取应用到常态课中去。就像马云所说的对于新事物总有这样的认识规律: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商海如此,学海亦如此。

最后本有设想将12页笔记上传,介于字迹过于潦草,作罢。有兴趣的老师可以个别沟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分享——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