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章,主要讲了阻止你有效决策的四大因素。本章主要讲述,如何来优化你的决策。
1.我是否该和他分手?
2012年7月,一个叫Claireabelle的用户把自己的麻烦贴在了Aks.com网站的问答社区里:
Clairebelle:要不要分手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每次去男朋友家或者和他家人外出,我感觉自己一直被评头论足。他的妹妹总是对我没大没小的。他哥哥看我不顺眼,说我是一个婊子。他的妈妈对我很无礼,对我开侮辱性的玩笑。我该怎么办啊?我喜欢他,可是我厌倦了被评价,而且和他们家人在一起也感觉怪怪的。
仅一天内,她就收到了十几条回复。包括如下:
1.只要他不这么对待你,你就不用和他分手啊。尽量不要和他家人一起出去!
2.如果他对你好的话,还是别和他分手了。计划到其它地方走走吧,然后把原因告诉他。如果他接受不了,或者不理解你的感受,他就配不上你。
3.如果他对家人只字未提这事,你就离开他吧。因为他没说,就是没在意。
4.分手吧,这家人都是怪胎。
“分手困境”是青少年面临的经典决策之一。
当Clairebelle问“我应不应该分手”这个问题时,她就已经使自己的决定受限于狭窄的框架中了。一些回帖的人也接受了这个框架
——分手吧,越快越好。另一些人试着扩大她考虑的选择范围,建议她“计划到其它地方走走吧,然后把原因告诉他”。
最常见的类型是毫无其它选项的决定,比如说“表明决心”似的决定“我不要再责怪别人”。
第二类常见类型是,青少年只对一个选项进行评定。例如,我要不要参加Party?,我在考虑要不要和男朋友分手?我要不要穿这件衣服?等等
这两种类型都会造成思维狭隘,影响决策的质量。
为什么“是与否”式的决定更容易失败?因为女孩的思维被局限了,如果不考虑是否分手,“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不能和男朋友讨论下如何改善与他家人的关系?”等等,拓宽你的选择范围,我们就能够超越眼界狭隘从而给自己找到更好的选项。
在职场,老板让你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不爱做的事,让你不堪其苦。冲动之下,考虑自己是否该辞职?在辞职之前,难道你不可以和老板开诚布公地交流下让你承担其它职责?或者,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老板对你的不当预期?通过哪些行动来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些?而不是简单一走了之。
所以,学会不信任“是与否”式决定。每当看到或听到这几个字时,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思维狭隘的误区。
2.用机会成本优化决策
想想你一直在节省额外的钱准备做些采购,在你最近一次去音像店的时候,发现有一个新的录像带在特价销售。这部作品是你喜欢的演员出演,这个作品你已经想买好久了。它的特价是:14.99美元。
这个情形下你会怎么办?
A.买下这部录像带
B.不买这部录像带
在这两者中,75%的人选择购买,而只有25%的人选择不买。
后来调查人员又对另一群人问到同样的问题,但是做了些小修改(黑体字标出):
A.买下这部录像带
B.不买这部录像带。把14.99美元存下来另作购买计划。
看到黑体字的暗示后,45%的人决定不购买。这个暗示使人们不同意购买的比例增加了近俩倍!
现实中,我们普遍意识不到“机会成本”的存在,“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经济学术语,指的是我们做出某一选择时所放弃的东西。如果愿意的话,你也可以用这些钱购买其他的东西,明白这一点,就足够优化我们的购买决策了。
3.生活中的机会成本
A.我家小区附近有一老鸭汤餐馆,生意非常清淡,晚上7点左右都没有几个客人。通常,这样差的生意支持不了多久就会关门。可奇怪的是,他们家开了两年都没有关,生意照旧不好。一打听,原来门面是老板自己买下来的,他们不需要付高昂的门面费,所以能够支撑这么久。
可是,他显然没有考虑到机会成本问题。假设,他们把门面租出去,而不是自己用,是不是每个月都会有不少收益呢?两年的时间,光租金也能收不少钱啊。我只能推测他不差钱,不在乎。
不过,最近这家餐馆终于关门了,租给了另一家。
生活中,我们在做很多决策时都需要考虑到机会成本。因为我们的预算有限,时间有限。
B.比方说,我在考虑要不要换更大的房子时,除了预算,还得考虑通勤时间。现在的房子离公司很近,只需步行5分钟。如果换更大的房子,更好的小区,只能考虑比较远的地方。上下班得多花1.5小时,一周5天算,就是7.5小时,等于多上了一天班。1年,10年下来,时间的机会成本非常高!
好的房子和环境很容易被人适应,但长时间的通勤拥堵在路上让人难以忍受。
所以,尽管我被新楼盘的环境所吸引。但在考虑机会成本后,我还是放弃了。
顺便一提,现有住房实在太方便了,我已经被“锚定”。除非我换公司,恐怕我是很难下决心换房了。
4.选择消失后,我还能怎么办?
用“消失选项测试”来打破狭隘思维
你不能选择任何一个你当前正考虑的选项。
你还能做些什么?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A.业务员困境
业务员想方设法绕开了秘书,闯进董事长办公室,把自己的名片递给了董事长。董事长刚好接了一个电话,心情烦躁。他愤怒地撕掉了业务员的名片,并从口袋里掏出了10元钱递给业务员并说道,“我买下了你的名片,你赶紧走吧”。
如果你是业务员,该怎么办?
大概你只有两种选择,结果都不会太好:
1.一言不发,屈辱离开
2.愤怒地反击,你特么太不尊重人了!被人赶出去。
让我们用“消失选项测试”来帮助思考,假设上面两种选择都消失了,也就是说,你既不能一言不发地离开也不能愤怒地反击,你该怎么办?
只见业务员接下了钱放入了口袋,然后再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递给董事长说,“对不起,我的名片5元一张,我没有零钱找,就再给你一张吧”。董事长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并为业务员的心态和机智所打动,忙邀请他坐下来细谈......。
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景,要么忍辱,要么反击,陷入狭隘的二元思维。业务员避开了二元思维,用机智化解了困境。
再来看一个我的案例:
B.税务困境
有一次,税务要求我们写说明,说明要求我们陈述每一票出口货物的来源,产品性质并注明出口价格等等信息,并要求供应商盖鲜章(因此,供应商会看到我们说明上的一切信息)。税务要求的一切其它信息都可以提供,但出口价格如果被供应商看到会非常麻烦,这可是我们的商业机密。单如果不按税务要求写说明,我们13%的出口退税就拿不到。
貌似只有两种选择:
1.按税务要求写,商业机密泄露会给我们后续和供应商的议价带来很大的麻烦。
2.不按税务要求写,退税13%拿不到,损失可大了。
同事焦头烂额,不知该怎么办。百般无奈下,有人建议弄假章(供应商的章),也有人建议修改价格。可是,作假被查出后,后果会很严重。
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显然行不通,既不能按税务要求写,也不能不按税务要求写。假如这两种选择都消失后,还有没有其它办法呢?
我仔细琢磨了一下,问题的焦点其实是我们的出口价格不能让供应商看到,但说明又必须得他们盖鲜章。
有没有办法既让他们盖章又看不到价格?我思考着。有了,我们可以在把说明发给供应商时,不打价格,在说明上预留打价格的空白。等供应商盖章寄回来后,再把价格打印添加到说明上不就完美解决了吗?
同事焦虑了半天的事,我只用了几分钟就解决了。
方法就那么简单,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被局限在了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上,陷入了误区。这时候,不妨用消失选项测试来避免二元思维。
总之,当我们陷入决策困境时。
1.学会不信任“是与否”式决定,尽量拓宽选择范围。
2.思考一下机会成本,用相同的时间和金钱你还能做些什么?
3.或试试“消失选项测试”,问问自己,在现有的选择消失后会怎么做?
仅此三点,我们的决策就会得到极大的优化。
未完待续,请看下一章: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选择——《决断力》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