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读书清单

·小说篇


1.《余欢》


7月读书清单_第1张图片

读书理由:重温

读后感:刘瑜的言辞犀利、幽默,又不咄咄逼人,写时评是一把好手,《送你一颗子弹》《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久负盛名。小说呢?。《余欢》是她唯一一本小说,2007年出版,没有再版、重印,网上也找不到新书。

上篇《孤独得像一颗星球》,下篇《那么,爱呢?》。

文中男男女女站在残酷现实与理想生活的门槛上,深陷在外人看来幸福美满实则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泥泞里,残留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无视、躲避身边最亲密的人。很多人可能会有这种情感经历,几年相处,你知道她心里充满了恐惧,可是不愿面对她的恐惧。她也知道你内心的恐惧,也不愿面对你的恐惧。慢慢地你们成了最亲密的陌生人,或者彼此放开了手。

然后,历经世事,学会了面对、接受、坦然,拥有了幸福的能力,不再通过从一个人的漩涡跳到另一漩涡来获取幸福。这些作者在小说中并没有写,我猜的。不过,现实或许印证了我的猜测。

回国后,刘瑜在清华教书,与在人大教书的周濂结婚生女,幸福美满。14年,刘瑜在采访中说:《余欢》这本书是一个小女孩的无病呻吟,是她自己个人的一些总结,没有太大价值。也不会再写爱情题材。前几日,黄佟佟的公众号上,刘瑜写了一篇推荐淘宝店铺的文章,文词依然简洁幽默犀利,揶揄自己现在只买奶粉、尿不湿,但仍感受到满满的开心。

我最讨厌对号入座,但是看到这些,就像看到生活中的陈朗、唐小瑛们,经过磨砺痛苦挣扎,都获得了幸福一样,不禁感叹:真好。

PS:去年在2015年新京报年度好书颁奖礼上看到了周濂老师,温和,有气质,好帅!

2.《寻找光的小女孩儿》


7月读书清单_第2张图片

读书理由:约评

读后感: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文化的隔阂,对于欧美治愈系小说,我总是看不懂其中的奥义,经常对书封上“感动全英语,让**人落泪”的字句不自觉摆出黑人问号脸,什么呀,这是!还好,这本没让人尴尬。想了解的请移步书评:寻找黑暗中的那点光

3.《最好的我们》


7月读书清单_第3张图片

读书理由:看过网络剧后刷文

读后感:用了三个通宵,看完了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最好的我们》。可能里边提到的动画片,小时候几乎没看过,并没产生怀旧的共鸣。那时的少女心事,暗恋情愫,青春悸动,早就随着这么多年的生活消磨殆尽,淡而又淡的成了模糊不清的影子,不可描摹。前两部,大部头,心理描写多,情节简单,但压抑,跟少年阳光不沾边,再加上男女主弯弯绕的小心思,看完累的不行。《最好的我们》画风突变,文风轻松、幽默,真应了原标题《流水混账》,是等车、午休、睡前的最佳读物。

PS:剧版《最好的我们》改编得,丰富、流畅,值得一看。虽然新加入的路星河很吸粉,但我还是喜欢耿耿余淮。

·技能篇

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7月读书清单_第4张图片

读书理由:豆瓣@鼹鼠的土豆 推荐

读后感:不论是技能类、知识类,还是消遣类,买书、读书要有章法。那时,我正处于阶段性的无目的乱买时期,过目即忘。此书,正中下怀。不过,不要被书名诱惑,以为会有高效秘籍,教你迅速吸收一本书的精华,为我所用,然后堆在案头很久的大部头,统统都可迅速拿下。

那是不可能的。

读非消遣类的书本就是一件枯燥的事。这本书不过是让你在读书之前找到方向,读书中多些理解,读过之后加深记忆,融会贯通。如真能一一照做实现,也是很了不起了。

当然,日本人写的工具书一般都比较细致、实用,甚至有些会让你觉得有些小儿科,比方说教你怎么选择笔记本、书写笔。

2.《文心》


7月读书清单_第5张图片

读书理由:豆瓣@鼹鼠的土豆 推荐

读后感:大家写给中学生的作文方法书,浅显易懂。学习写作的成人也可以拿来阅读,改进自己的写作技能。比方说,你的文章准备给谁看,决定了你写作的方向和知、情、意的写作内容。比方说,简要叙述经过、感言、对于大众希望的写作套路,不正是如今鸡汤文、励志文的普遍写作结构吗?比如,在写作与读书的关系上,只读书是不够的,需要触发才能有好的写作,自己的写作。还有,关于读书笔记,作者说看过的小说、诗词、文章,觉得是好的,疑问的都可以写出来,记述心得,以备将来考查和运用。这不正是对上一本书《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的印证么?

关于写作的、读书的建议和方法,书中还有很多,不难,也不高深,只要有心就能做到。

3.《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


7月读书清单_第6张图片

读书理由:豆瓣@鼹鼠的土豆 推荐

读后感:它不如《文心》好读。我是断断续续读完的,并没有集中在7月。每次都没超过两章,要会根据文中的提法对照自己的工作反复验证,才能理解这个点。比如,作者说在文案中不要情义使用“必要”“不可或缺”这样的词汇。而在我们封面文案构思时,常常会写出“***必备”“一书在手,全程无忧”,这种毫无意义的话。很少会转化为记述信息来引导读者。

近期,打算再复习一遍这本书。

·其它篇

《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2》


7月读书清单_第7张图片

读书理由: 掉进吾皇、巴扎嘿的坑,据说少年还hin帅,怎么办。

读后感:吾皇霸气,巴扎嘿蠢萌,少年无节操,老爸专注卖儿三十年(哦不,不到三十年),再加上更蠢的新人牛能。这场鸡飞狗跳猫不叫的大戏更加热闹。有些篇章在公号里已经看过,也不妨碍再看时,仍旧笑出声来。

PS:旧闻八卦来了!(这才是我的重点,好像感觉哪里不对)

书中某节出现一个重要人物:金社长。对,就是大名鼎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社长金丽红。作为社长亲自催稿,本身就有点奇怪。然后,我发现,封底金丽红挂名的头衔是选题策划,而不是出品人。要知道理想国的大BOSS刘瑞琳都是挂“出品人”,选题策划是策划编辑或者主编来做的,即使体制内的出版社也很少见社长挂名选题策划的。

这至少说明金社长对这本书、这位作者是很重视的。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郭敬明。当年,郭敬明离开春风文艺出版社,在金丽红的极力邀请下加入长江文艺出版社,为金丽红执掌的长江文艺每年带来四、五亿的码洋(来自网络数据),同时,郭敬明在长江文艺的地位水涨船高。12年有报道称,他升任长江文艺集团北京图书中心的总编辑,金丽红更是直接表态:我的接班人就是他。

也是在2012年,天生精明、商感奇佳的郭敬明,带领他的团队走进了影视圈,先于许多人,找到了另一条金光闪闪之路。他的工作室也并没有停止推出新人新作。

但是,2015年他的工作室收入比2014年翻了3倍,而图书的作用微乎其微。

于是,2016年初,发生了图书圈的一件大事,为了更好开拓书影联动资源的郭敬明将图书出版方从长江文艺换到了博集天卷。

金丽红的“信任”、出版集团给的“待遇”,没能挽留住郭敬明。长江文艺失去了一支重要“生力军”。

目前来看,短时间内,长江文艺应该无法再找到一个郭敬明团队,来支撑失去的市场份额。白茶团队未来会是吗?谁也不知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7月读书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