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 suneer 瑜伽:从精神熵走向心流

      想写下这篇文字,是因为昨天看了郑也夫教授为《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所做的序文《自造内心秩序之途》之后深有感触,郑老师在文中也提到了瑜伽。所以,想给大家介绍下这本书和郑老师的观念,顺便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精神熵”由《心流》作者米哈里提出。度娘告诉我们,“熵”是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而米哈里将“精神”加之“熵”之前,想表达的人类意识与精神状态的无序与混乱。与动物相比,人类具有发达的意识、情绪与精神系统,这一超越动物的意识机制,由漫长的进化过程筛选而来,其主要功能在于保障人类这一物种的繁衍与发展。而强大的意识系统是一把双刃剑,感知和摄取更多的信息,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但往往也带来资讯的过于密集和繁杂,人的意识与心智不能集中,情绪不稳,进而带来苦恼和焦虑,造成内心失序。而内心的秩序是人能够体验到幸福感的关键原因。作者认为,精神熵是常态,这也意味着大部分人在接收外界海量信息和咨询后,其内在加工和处理方式都是无序的,甚至被淹没的,沉沦的,麻木的,换言之,大部分人长期处于无序的精神状态中。

      与“精神熵”相对,米哈里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心流”是一种个人感觉最佳的心理体验。他认为造成心流的因素包括:注意力、目标、即时回馈、专注及忘我。一些运动员如攀岩选手、外科医生、诗人和剧作家被拿来作为常常感知到心流的例子。

      如何从“精神熵”走向“心流”,要义在于构建内心的秩序: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必须有个人自设,不能使由外界强加,否则必将重新造成内心失序。然后要集中注意力,将自身投射于上。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而又多元化的时代,比起前人来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潜在能力的机会。这种发展,可以体现在工作中,也可以在休闲娱乐中出现。当一个人专注于一项事务时,他的内在秩序发挥作用,摒弃无用信息,注意力集中在所需要的信息,潜能将激发出来,进步和成就的喜悦将带来“心流”体验。

      那么瑜伽在一个人从“精神熵”转向“心流”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郑老师认为,体育活动具备了造成“心流”的所有条件,体育能够帮助人控制自己:第一个层面是学习和控制自己的身体,第二个层面是控制自己的意识和精神,控制注意力,锻炼专注和意志力。瑜伽的精神在于控制自己,从身体开始,而最终会延伸至意识和精神层面的自制。瑜伽中的“制感”讲的就是要学习从外界事物中撤回注意力,将精神从感官和外部事物的奴役中撤回并获得解放。

      从我2016年夏天正式习练瑜伽的经历来看,开始的半年时间,一周坚持上两至三次基础课程,那时候,身体僵硬,体能不足,一节课坚持下来都很困难,但每次练完身心的舒展和愉悦感都如书中所说的“心流”,这种最佳体验将我再次拉入课堂中。半年下来,体能和柔韧性提高了不少。2017年上半年要完成毕业论文,瑜伽课上的少了,但是瑜伽更是我舒展身心焦虑和压力的最佳途径。下半年开始,坚持习练的好处慢慢展现出来了,做体式时身体更有觉知,意识感知到了原来僵硬的胸椎和肩髋,体能练习使得意志力和专注能力明显增强。更为欣喜的变化是,原来敏感抑郁的神经不知不觉中变得更为开放和连结,原来使我愤怒、生气和郁闷的外界刺激再次发生在我面前时,我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不为所动,真正的淡定和从容在内心发生,就如同一粒种子不知不觉间生根发芽,开出小花,而内心的强大会保护它不受到外界风雨的侵袭。

      我一直坚持练习瑜伽,但从未想过自己为什么要练习,在写下上面的文字的过程中,我想我可以给出回答,那就是,习练瑜伽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宗教,体式的精进意味着对身体的了解和控制,在此之上,感官内收,意志力和专注力的加强意味着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内在生活,构建清晰稳定的内在秩序,远离“精神熵”,更多地与“心流”同在,越来越稳定地体验到最佳的身心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3篇 suneer 瑜伽:从精神熵走向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