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里的修行

尘埃里的修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近期繁杂事务一件随着一件。大都是与自身工作生活无多大关系的琐碎事,本不愿意去做偏还又推脱不了,我早已被侵扰得心力交瘁。

人生好多光阴总被这种无聊事耽误浪费了。红尘万丈,因为堪破不了太多光怪陆离的迷局与关卡,苦与累常与我们纠缠不休。

莫名的烦躁,我极度渴望逃离俗世遁入桃源境。那里应该什么都不必想。暮鼓晨钟,流泉飞瀑。若结一草庐,清泉煮水,捧香茗小酌,有知音抚琴,于袅袅云雾间闭目沉思,任轻柔思绪飘远,鸟鸣深涧,渐入无尘无物无我之境……

我于是便知道自己在俗世里行得太久,在不停的暴走奔波间,心窍惹满了尘埃。急需一袭白帚拂去浮尘,方能看到前行时的方向与天空,让一米阳光照到初心。我缺少了俗世中的修行。

初冬阳光充足的一个上午,我行车路过一个村庄,距离公路不远。江南水乡的山大多袖珍,当真算得上水瘦山寒。村庄近处依连着小山,山顶有院落。鬼使神差般我把方向盘右打,径直往山脚开去。

羊肠小路蜿蜒而上,山顶居然是简陋的民间小寺庙。在破旧的山门处我驻足半晌。稀疏的茅草遮不住视野,能看得见山下小村的鸡飞犬行,也能瞅得清村庄盘旋不息的袅袅吹烟。

寺庙只有前后两进的平房。佛像沉旧但有威严,香火仍在。在小庙后菜园看见了唯一的老年僧人,正在菜园里劳作。见我立在走廊上凝神看他,老僧人停下了手中的活走过来,招待我在寺中小凳上就座,倒上了两杯热茶。他在我对面淡定坐下,微笑着注视我,似乎知道我有许多问题要问一般,静静地候着。

我便与他有了一番交谈,我试图去了解这位住在尘嚣中的出家人对入世与出世的看法。

我惊异于他的博学与看人看事之深远。村野俗乡中的出家人比旅游景区名山大川里的大师们多了一份亲近,少了一份功利。

老僧人说,这红尘俗世,自有它的烟火。修行在个人的心里。修行的成果与亲近闹市或隐匿深山没有必然关联。每个人其实都在修行,都在锤炼自身的心智,向往着远方,与宗教无关。人生在世,谁的心,不曾有过执着。只是你足够执着吗?

你愿意为了你所爱的东西去坚持去奋斗吗?蜡烛成灰泪始干也要坚持初衷去追求吗?有的人可以,有的人不可以。世间有五毒,贪、嗔、痴、情、恨,这五个关卡又有多少人能堪破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原理上说得就是修行。

两盏茶我早喝完了,但他没有再给我续添。我知道这次偶遇我很幸运地碰到了一位尘世中的大师,他的话深入浅出,字字珠玑。聆听他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正攀谈时,山下来了几位乡民,在与他点头致意后去院里采摘蔬菜,装满了所带的菜篮,她们微笑着下山。

也许是解除我的疑惑,他说:  种菜其实也是修行。生活中的琐事都是修行。修行无处不在。我种菜时劳作满心快乐,村民来摘菜下山也满心快乐,她们分享了我的快乐。我种的是因,双方收的是果。因而尘世里的事,皆有关连,超脱剥离置身事外是不可取的。大千世界,有许多娱乐化的东西,比如电影、书籍,它真正能带给人们的又是什么呢?说到底,还是内心深处的一丝需求与安宁。心满足了,就满足了。心不满足,便是亿万家财或身处极乐世界,又能如何?

我出神地听着他阐释世间万象的禅机。大师其实是在用出家人的语言在描绘俗世中人对幸福的看法。听他的解说,让身心疲惫的我有豁然开朗之感。

在下山后的行程中,我仍然在回忆他的一些观点,结合自己生存现实感悟一个智者对生活的看法。大到社会的修行,是国家实力的进步与发展;小到个人的修行,是做人精神的磨练与提高。

与人交往时,我们常常感觉得到,让人舒服的人就好像一块温润的美玉。他们的魅力来自丰富,内敛,温情,善良,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本质的高贵。

一个人从表到里,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外貌,能力,脾气,品格,心性。

对应的品质同样是五个层次:颜值,才华,性格,人品,慈悲。细细品味,这五个层次,既是身处世间的识人之法,也是涵养内心的修行之途。

在我们成长、奋斗、直至衰老的过程里,这五个层面上的修行其实一直都在。颜值终将老朽,才华终将平庸,性格终将沉稳,然而人品的正直与广存善念的心灵却会浩气长存。

我昨日在朋友圈里转发了楚歌的美文《幸福为何总在别人眼中》,深得读者的喜爱。

楚歌先生说:  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聆听内心真实的声音,用一颗容人容己的心来对人对己,我想那时幸福不仅藏在别人眼中,更活在自己心里。

其实啊,低到尘埃里的修行,无处不在。

尘埃里的修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尘埃里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