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从何而来?小心投射效应的陷阱。

理直气壮从何而来?小心投射效应的陷阱。_第1张图片
图/网摘

导语:

现今的时代,网络暴徒有很多,街头争吵有很多,家庭纠纷有很多,工作隔阂也有很多,但,如果我们可以在“可以努力的地方”再努力一些,在可以反思的地方再反思一点,相信,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愉快,人与人的相处也能更多一些融洽与彼此的帮助。

01

你是否也有这样委屈的时候:

觉得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是体贴的为对方做了这样那样的事情,可对方非但没有感激,有时甚至会怪自己多事。

又或者会遇到这样的愤怒:

你在网上看到一个热门的新闻或者帖子,在仔细研读过后,很认真的写下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但没想到引来他人的怒喷辱骂,你逐字逐句认真回应,却始终无法与对方沟通,最后只能愤愤关掉网页。

人与人之间真的有很大不同,除了确实存在在网络上的一些无脑喷子外,因为观点的区别,人们也经常大动干戈。

可问题在于,谁都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就拿最近的孕妇跳楼一事来说,仔细设想了下,我也赞同根本问题应该还是出在丈夫一家人身上的说法。一个即将生产的女子,究竟有多绝望才能两次跪倒在丈夫婆婆面前,又是如何的无计可施才放弃了自己与孩子两个人的生命。

但,并不是人人都会做此想法的。也是有一些人,觉得孕妇心灵脆弱、没有当个好儿媳,什么别人能生她有什么不能生,疼痛太小题大做什么的。我没有过生产的经验并不清楚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痛,但平心而论,这样的说法,我觉得未免涵盖了太多的大男子主义和看客的冷漠。

而最令人感到的心寒的,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说法有任何问题。

语言只是思想的载体,而这思想,确实是人与人大不相同。

我不想说谁对谁错,说的再多都不过是旁人的议论,与那位可怜的孕妇已经毫无瓜葛。

但,在气愤之余,也不由的去想,为什么他们会这样理直气壮的无视很多细节,不去看死者丈夫等人称呼孕妇的那句疏离的“死者”,不去看他们视频里那冷漠的站姿,而只是一味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呢?

是什么令他们有了这样理直气壮的语气呢?

也正是这样的思索,令我再一次意识到了人们常犯的一个思考误区——“以己度人”的问题。

这个问题,或者说习惯,令人们往往下意识的用自己的世界来揣度整个世界,用自己的三观来衡量他人的三观,用自己的想法来覆盖别人的想法。

最终,引发问题。

理直气壮从何而来?小心投射效应的陷阱。_第2张图片
图/网摘

02

在细说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聊聊中国的一句成语。

成语的名字叫做“疑邻盗斧”,说的是: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个小孩儿,发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

可不久后,这个丢斧子的人在翻动他的谷堆时发现了斧子,然后在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时,就觉得他言行举止又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在这个成语故事中,发生变化的不是邻居家的儿子,而是丢斧子人自身的变化。

随着丢斧子人情况的改变,他的心态变了,他看待整个世界的结果便发生了改变。

也正如这个成语典故里一样,我们对事物、他人的判断,都是很容易被先入为主的观点,以及有色眼镜引入误区的。

并且会在没有自身改变的变化前,很难察觉到这种主观意识的作用。

也因此,会对自己的观点分外的“理所当然”。

理直气壮从何而来?小心投射效应的陷阱。_第3张图片
图/网摘

03

这也正印证了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Projection effect)。

投射效应,即是我们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的情况。

它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来进行知觉。

这种情况就令我们非常容易混淆自己的判断,却还认为自己非常言之在理。

而实际上,人与人的不同体现在方方面面,成长环境或巨大、或细微的差异,都能令我们对我们所接触的世界产生不同的感知。

也就是说,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其实都是不同的,但投射效应却让我们无视了这一点。

04

1974年,希芬鲍尔通过放映喜剧或者令人讨厌的录像来赋予被试者一定的情绪,然后再令被试者判断一些照片上的人的面部表情。而实验的结果是,被试者往往会根据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来断定他人照片上的面部表情。

也就是说,当被试者看到的是令人心情愉悦的喜剧,他们也更倾向判断照片上的人是开心的表情,而看了令人讨厌的录像的人,也更倾向判断照片上的人的表情是不开心和厌恶中的。

这样的实验更好的证实了人对事实判断的主观性。实际上,我们对他人的不理解,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把“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强加到他人身上的程度。

一个人越能从他人的视角看待他人的问题,也便越能跨越人与人之间思维的屏障。

所以,能够客观、全面、去除自身角度的看待问题,是一门很重要,也很需要修炼的课程。

理直气壮从何而来?小心投射效应的陷阱。_第4张图片
图/网摘

05

我们都希望被理解,也都希望能真正的理解他人,但打开心门的关键,还在于自己是否能在沟通、交流前,抛除掉自身观念的偏见。

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社会经历都各不相同,没有谁能真正读懂谁的故事,因为没有谁能替谁过完一模一样的一生。

但,我们可以不断的接近,接近对方的想法,试想对方的生活,然后再做出尽可能客观的判断。

也只有这时的观点,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负责任的观点。

现今的时代,网络暴徒有很多,街头争吵有很多,家庭纠纷有很多,工作隔阂也有很多,但,如果我们可以在“可以努力的地方”再努力一些,在可以反思的地方再反思一点,相信,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愉快,人与人的相处也能更多一些融洽与彼此的帮助。

虽然,“没有一滴水想对一场雪崩负责”,但,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让自己成为可以让社会大环境更好的一滴水滴、让自己的生活更融洽的一滴水滴,这样聚少成多,总有一天,我们总会变得,更加快乐!

生活的走向,终归在于人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直气壮从何而来?小心投射效应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