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见:三条线看清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一些事

废话少说,直切主题:

先说最重要的一条线,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第一层生理需求和第二层安全需求,这两个层次的需求相对容易理解,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这两个层次的需求相对容易得到满足。所以我们这里基本不讲这两个层次的需求,重点从第三个层次开始讲起。

先问个问题,你知道我们的社会现在总体处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那个阶段吗?

我的答案是第三层社交需求和第四层尊重需求之间。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三层需求,社交需求,也叫做“爱和归属”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时代),当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就更加倾向于寻找更高层次的需求,于是就上升到了社交需求,人们需要有朋友,有归属,有某种身份的认同感,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在信息爆炸的情况下,人们就更加需要从这个非情感、虚无的信息幻境和氛围中解放出来,寻求心灵和情感上的安慰。所以,你会看到,几乎从2008年左右开始,这几年间,各种各样以社交为基本功能性需求的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而且现在几乎所有的链接都是以社交为基础发生的。所以,你也会发现基于社交需求的社群也在这个时期兴起,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社群,创建社群。

如果当第三层次需求社交需求等到基本满足时,我们如何从社交需求过度到第四层尊重需求?从社群的角度可以这样解释,在一个社群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受尊重的。哪些人会受尊重,毫无疑问,是那些能在这个社群里起领导地位的人,也就是一个社群中的意见领袖。

如何成为意见领袖,成为第一批追求第四层次需求的人?

其实马斯洛在需求层理论之外又提到了两个层次的需求,一个是认知需求,一个是审美需求,有人把它们列在尊重需求之后,自我实现需求之前,也就是七层次需求。也有说法说是它们是并列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但我个人认为,它应该是平行于马斯洛需求层理理论,并且是平行于马斯洛需求层理理论第三层和第四层,或者说是介于第三层和第四层之间,一个人如何从第三层社交需求过度到第四层尊重需求,如何成为一个社群的意见领袖,成为追求第四层次需求的人?正是马斯洛提出的这两个需求:认知需求与审美需求。认知需求,指人们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必须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来满足自己对这个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互联网时代,信息与知识量呈现爆发性增长,而人的认知能力并没有因为技术爆炸等手段得到快速发展,所以人们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以适应这个信息社会的快速变化),所以,你会看到在目前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社群之中,认知型社群几乎占了绝大多数,例如“罗辑思维”、“吴晓波读书会”等等。审美,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及欣赏,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对事物的追求已经远远不满足于它的基本功能需求,人们更加需要好的东西,有品质的东西,美的东西。所以你会发现,现代人越来越追求有品质的生活,买最好最精致的东西,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学习插花、厨艺、手工等,过精致的生活。

一旦一部分人满足了尊重需求,就势必会朝着自我实现的需求迈进。什么叫做自我实现,如何实现自我实现?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

想象一下一个实现了前面的所有需求后,他的生活是怎样的?衣食无忧,而且很富足,学识渊博,享受着最好的生活,受人尊重……然后安享晚年?一个人实现了几乎他的所有目标后,活着不就没有意义了吗?如果一个人30、40岁就实现了前四层次需求,总不能就此自杀或者从此过着享受生活的日子吧?所以寻找活着的意义,便是自我实现的路径。所以你会发现大部分的成功企业家到了最后都成了慈善家,他们通过去解决人类的社会问题去实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非盈利型价值。

最近一两年兴起了一个词叫做“社会创新”,与之相对应的组织形态叫做社会企业,它的形式就是通过商业的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我相信这会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也会在未来成为大部分人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方式。

其实在马斯洛老年的时候,他发现他的五层次需求无法解释一些事情,于是他在Z理论里又提出了新的一层次需求,叫做超越自我与灵性需求,同时还提到了两个新的概念,叫做高峰体验与高原体验,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一条线来看,我们目前的社会主要出在第三层次需求与第四层次需求阶段,而这个阶段基于社交属性的媒介与产品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同时平行或者说介于两者之间的认知与审美需求会爆发性增长,知识类社群(知识分类、智慧分享、个人成长、自由职业者等)以及审美需求类的产品(花艺、厨艺、手工艺、小众旅行、定制产品、个人品牌塑造等)也会得到极大发展。

第二条线:社会经济形态

从古至今,目前我们主要经历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农耕时代,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比如说牛、锄头等。

工业时代,最重要的机器,谁掌握了机器,掌握了技术,谁就可以引领整个时代,所以英国成为当初的日不落帝国,就是因为它最早大批量地掌握了机器与技术。

信息时代,相对比较复杂,核心资源主要是有效信息(信息、资本、技术、创造力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下,信息本身是极大丰富的,却是不对称性的,而人的注意力又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去将所有的信息进行筛选与辨别,所以谁能够率先获取有效信息,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占取先机。

我相信在长远的一个信息时代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次技术与人类智力的爆发性增长。

信息时代之后,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个人认为会经历一个可以被称为“概念型经济”的时代,也可以叫做创造型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了,人们需要寻求生活的意义,我们需要让生活变得与众不同,我们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这个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替换掉了大量的重复和机械性的工作,人们主要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这个时代会产生一切前所未有的东西,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将会是这个时代的稀缺资源。

从这条线来说,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信息、人的筛选会是一个极为重要工作;当人类智力不断提升,个体会脱离组织而单独运行(《超体》的场景),自由职业者会越来越多;具有创造性的创意型人才会越来越收到追捧;中西方传统哲学将重新兴起,成为促使时代快速发展的指导思想,开放,一切皆可为我所用(这一条纯属个人意淫,我就是认为哲学可以解决一切难题)。

第三条线:社交媒体趋势

目前流行的社交媒体黄金周期是两年:

09年到11年:人人网;

11年到13年:新浪微博;

13年到15年:微信;

15年到17年:直播;

个人推断:

17年到19年:VR;

后面可能会紧跟着AR,然后是基于仿生学的人工智能兴起;

……

这是我目前所能想到极限了。

从内容的载体来说,主要是图文声像到互动。

首先,信息时代开始,最早被批量记录的,主要是文字(图片量相对于文字较少),然后图片兴起,最后声音被记录,然后是图文(微信时代),然后是视频(电视、电影、微电影、短视频),互动往往是基于其他几种形式的组合实现的。

从这一条线来说:

基于碎片化时间的社交媒体内容还会有长足的发展,图文(有趣、有意义、有价值)、声音(声音的随时提取,声音的方向、层次及“可视化”)、视频(短视频、短视频PGC普及)都还有能够进行深度挖掘的地方;第二个是综合以上内容和形式的互动型综合媒介的探索,类似苹果13年出的ibooks author,或者可以综合VR、AR或者全息投影等技术,以大气、人为介质,实现信息的传播(想象一下,我看到一个人,然后关于他的公共信息会在我的眼前显示出来,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

以上这些见解已经是我这些年认知水平的极限了,最后,大家可以综合三条线去看待现在和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加上你的知识,说不定能看到更远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拙见:三条线看清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