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若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同发微信公众号“老卢庸观”(公号链接:mp.weixin.qq.com/s)

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若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_第1张图片

1

最近,有个朋友,他们小区把原来车辆进出的蓝牙卡换成了车牌号识别系统,并打出红色条幅告知业主,要求小区内的车主缴纳20元每月的入门费。

他去咨询物业管理人员收费相关依据。

人家表情严肃地望着他,说:“你不进小区吗?”直接就把他喷得只见喉咙蠕动却听不到发出的声响,噎着了。

是啊!不缴纳钱就不让业主进小区,这个听起来没错。

可,关键是,业主已按时缴纳物业费,之前的蓝牙卡也是花了百元大钞买下的,用了也没几年。

物业不与业主商量更换了门禁系统,这笔费用谁承担呢?

反正,我那个朋友觉得不应当由他来承担。

抛开他们的纠结不谈,这个故事中最有意思的是,那名物业员工的话中话: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听完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道:“你们小区物业员工很江湖,打劫的味道很浓厚啊。”

是啊,他也不由得尴尬地笑了笑。

2

这个故事,可笑归可笑,但细思量却让我想起了企业所追求的“定价权及垄断利润”。

市场江湖中,无论那个行业的企业,其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多是以垄断或半垄断为基础的。

从事资源型产业的企业在“东亚经济”模式下,攫取财富的一般路径大多是,通过垄断或半垄断市场上游矿产,布局设置资本、政策、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等壁垒来提高行业门槛,操纵供给侧获取产品的部分定价权,来影响市场、获取超额利润。

想从此类行业中掘金,企业与政策准入审批部门及其负责人、想获得产品的人或机构与从事此类行业的企业,等等之间就会出现“留下买路财”的足够想象空间。

很多领域,比如煤炭、铁矿等方面的贪污腐败案皆是“留下买路财”思想的体现。其中的官员、企业高管涉及违法犯罪,是因为“树”也好、“路”也罢,无论是所有权还是用益物权以及最终的收益权都不是他们个人的私产。他们只是政府雇佣的管理者,最多具有部分需要授权通过的有限的资源配置权,“管理层盗窃”及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当得利一旦被发现,将接受严厉的惩处。

3

与那些脱胎于政府、或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传统企业比较,市场中成长起来的新型企业,也会通过贸易市场份额、技术垄断优势逐步获取产品、服务的定价权和超额垄断利润。

政策、法律法规框架规则体系下,企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打造了诸多的私人属性的“树”、“路”,并因为大众对这些“树”、“路”的喜爱而获取着源源不断的超额利润。

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微信的社交平台、苹果手机的闭环生态模式、华为正搭建完善的软硬件一体化平台都在朝着这方面努力,想尽量多地创造出人们爱不释手的各式软硬件产品、服务,争夺那些愿意直接付费或间接付费的“过路人”成为它们稳定的 FS 或用户消费者,来保持企业的基业长青、超额利润与市值高走。

从目前的观察看,这些巨无霸企业基本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先进入者一旦崛起,拥有了显著的竞争优势,后来者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在同样的道路上实现超越。

比如,阿里巴巴电商平台至今在国内的老大地位,虽然每年都被京东的刘强东猛踹,被诸多新电商、实体超市连锁转型为O2O的企业追赶,都不曾有被撼动的迹象。而,继QQ后推出微信的腾讯,在国内社交软件领域的地位,即便强如阿里巴巴开发出“来往”、跟随推出支付宝“小程序”等,也法改变格局。

4

而且,与工业时代的传统企业比较,数字经济领域的先进入者,一旦崛起,就会以更快的速度获取市场奖励、积累令人乍舌的财富规模,依托技术、资本捆绑式加强版壁垒,加速形成行业垄断,让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无法原路赶超。

后来者想赶超,只能另谋出路,通过创新开辟新世界,使得新经济市场总体保持竞争创新的态势。

而消费者,在这种激烈技术创新中获得了越来越便捷优质的产品、服务,成为栽树、开路企业的主动或被动付费者,并在“留下买路财”的过程中获取了商业活动带来的便捷、快乐。

近年来大行其道的粉丝经济、流量经济、网红经济、内容经济就是最好的实践案例。

5

同样是“留下买路财”,由于资产产权的归属不同,违规贪腐的官员、高管因为用公有的资产换取“买路财”而在被发现后锒铛入狱,创新型企业则因为利用合法私产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产品换取了合法的“买路财”,获取了超额利润及发展。

国家法律法规、市场等所组成的复杂系统,显然是鼓励创新的,也会通过市场消费者的偏好给予技术创新型企业丰厚的物质奖励。

回到文章开始讲得小故事。

小区的资产大都是业主所有的,产权显然不属于物业公司。

作为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物业公司,只是小区资产的管家而不是主人,如果想让业主付费门禁系统的更换,至少是需要沟通交流的。

不经过业主同意,私自更换门禁系统,然后在不公布系统花销费用等明细的情况下,让业主逐月缴纳费用,闻所未闻,是光天化日之下的豪取强夺,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即便大多物业公司基于同房地产开放商的隶属或战略合作或其他关系获取了略带垄断性质的服务资质,若想赚取令人信服、尊重的“买路财”,也需有个能服众的噱头吧?

从业主利益角度出发,从能够提供更多领业主信赖的增值服务出发,与业主沟通门禁更换事宜,可能会是一条大家能够接受的、可持续的路子。

路子明确了,通过向新型技术企业学习,为业主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来赢利,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若小区附近无优质教育资源,物业牵头寻找知名的教育机构落户小区,通过合作办学、分成,服务业主子弟教育等需求,是不是可以衍生出很多商机呢?

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这种思想,在市场条件下,拥有一定产权并通过合理合法交易才能赢得人心、尊重,让大家主动买单,让栽树、开路者及利益相关方获利共赢。

无产权、简单的、自我为中心的、无视交易既有规则的“买路财”,长期看,是没有市场的。

(完结)

图片授权:基于CC0 协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若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